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及思考

时间:2022-10-06 04:25:13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及思考

摘要: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对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新课程改革与传统教学的关系,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目标的关系,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教育改革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历史教师根据新课标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呈现出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45分钟的课堂上,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我们的历史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然而新的理念、新的机遇伴随着新的挑战,扑面而来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将又一个新的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历史何去何从,高中历史教学路在何方?作为高一的历史教师,这是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近一年来的教学实践和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理论的前瞻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关系

新课标理论的前瞻性与历史现实环境局限的矛盾,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广大师生深入进行新课程研究实践的主要障碍。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我们不能空谈观念更新,而应该实事求是,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的各种研究成果,融合新课程理念,踏踏实实研究历史教学法,并自觉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解决实际操作性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在新理念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反思,逐步把新理念转化为个人教学行为习惯。

二、适应新课标。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

历史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新课标对教学的新要求。新的教学理念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认为,要服务于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的大目标,就应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围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主动性,用新课程理念反思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着力点。

三、实行新课程改革,是在继承基础上的改革。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依据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和更新,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目前,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需要思考和梳理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优秀教学传统思想和做法有哪些?传统教学中有哪些思想和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培养人才要求的实际?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我们要如何继承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做法?新课程要求教学实施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创新。

四、重视过程与情感目标。但不能忽视“知识”目标

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目标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应该忽视某一个方面。而且,正是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课堂应当是师生生命的一部分,是“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园地”,因而,它“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强调对智力的挑战,强调对激情的引发,强调对生命的呼唤,强调人性的交流理解。

新的教学理念还力求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新课程改革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追求历史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高中历史新课程对我们现有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大历史教师应抓住机遇、及时调整、更新理念、改变方法,切实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让历史教学熠熠生辉。

上一篇:浅谈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 下一篇:加强职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