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读史 第5期

时间:2022-10-06 03:58:00

吾家小儿,年方十岁,酷爱读书。两年前,看了电视剧《三国》,孩子着了迷,自行看起大部头的《三国演义》来,然后是各类话本,再由历史演义小说转向史书。

孩子看书的常态和本能,是吸收的多,反思的少。偏生我们对待书的传统态度,也是只让人信,不让他疑,于是生出很多事来。看了《三国演义》,孩子认为曹操就是坏蛋奸臣,我得翻出《短歌行》、《龟虽寿》,讲一大通加以纠正。这还是小事,有远比评价单个历史人物严重得多的问题,渐次露出端倪来。

看完《三国演义》,孩子学会了一个“道理”,凡事要“用计”:利用人心,说话要有策略,挑动一个折腾另一个,明明这么想,偏偏那么干,两面三刀四面抹光等等,而且很快活学活用起来,话也不好好说了,和朋友玩,时不时咬耳朵“我就告诉你一个人”,“且慢,我有一计”。那些曲里拐弯的“阴谋诡计”虽然拙劣,这种思路却很危险。如果计谋成为主要的游戏规则,那么这个游戏是糟糕的。但孩子并不这么认为,很享受地沉溺其中,觉得自己很聪明,梦想着能将人与事玩弄于股掌之间。

看《水浒传》那段时间,孩子张口闭口“奶奶的”、“洒家”,满口“鸟”字都出来了。对于充斥全书的血腥,“死尸血渌渌的”,都好不快意欣赏,而且渐渐酝酿出几个标准造型:单脚往椅子上一踏,一手叉腰,一手拍桌子,再做拔刀势,口道:“少废话,咱们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红白刀还常给念反了,这成了他一段时间的招牌动作。

我问他:“就说‘三打祝家庄’吧,时迁偷杀店家的鸡,还撒谎,还蛮横,后来又血洗祝家,灭了订约中立的扈家庄,这些是英雄所为吗?他们争取卢俊义的办法、对待战俘扈三娘的手段,还有人肉包子店,不恶心吗?”小儿懒得跟我讨论,小手一挥,一言以蔽之,曰:“英雄好汉就是这样的!”

为了同小儿辩论,我特意重读了《水浒传》那本并不吸引我的“鸟书”,我希望孩子能理解:其一,没有更高的理念和文化,单凭一腔义愤、两个拳头,对于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几乎是有害无益的;其二,暴力或许“很有用”,但一定会滋生死亡、仇恨和对生命的蔑视,这些都是人类的毒素。

暴力一直是个问题,读史之后更突出了。孩子刚开始读《史记故事》,还恨恨地一拍书,大声骂道:“吴起这个坏蛋,要证明自己忠诚,离婚就行了,不至于杀妻嘛!”或掩书叹息:“什么人能狠心做人彘啊,做了还去看。”但渐渐就习惯了,见怪不怪,好像赵襄子给智伯的头盖骨涂上漆当杯子喝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读《资治通鉴故事》时,他若无其事地问:“董卓肚子里都是啥呀,能烧那么久?”他看《三国演义》时,还问过什么是点天灯,然后战栗说“好可怕”、“变态”,现在居然已经习以为常。

对孩子来说,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或史实简直就是魔幻世界。孩子得出一个结论:古人真怪。碰到这类“真怪”的问题,我的办法是,或者推荐他看相反的文章,让他知道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或者冬烘地讲两句大道理。

【选自360doc个人图书馆,本刊有删节,标题有改动】

上一篇:合影照片上的白光 下一篇:由李娜想起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