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设与建设“五个重庆”的关系

时间:2022-10-06 12:04:32

公民道德建设与建设“五个重庆”的关系

[摘要]建设“五个重庆”是一项利民而又长久的工程,困难也是巨大的。如果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重庆市民的整体道德素质提高,对“五个重庆”的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此文就试对公民道德建设与建设“五个重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五个重庆” 公民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B8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019-02

一、什么是“五个重庆”以及其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外部联系

重庆直辖十年以来,GDP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面貌得到极大改变,但是经济总量在全国仍然靠后。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的现实,让重庆人“坐不住”“睡不好”。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才是符合重庆的科学发展?经过市领导多次对东部发达地区进行调研、学习后,2008年7月20日,“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作为重庆发展的新目标、新追求首次在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上浓墨重彩地提出,成为重庆的战略决策。

“五个重庆”的提出为山城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为三千万重庆市民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五个重庆”目标是要通过市民们自身的努力才能达成的。如果只有政府的行政行为和号召,而市民们不去自觉地把“五个重庆”作为目标,也是很难达到既定目标的。虽然近年来,随着重庆的不断发展,市民的道德素质得到长足进步,但是我市公民道德建设还存在一些带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如一些人的规则意识淡薄、社会公德意识缺乏、善恶观念颠倒等等。这些问题虽然不是主流,但与直辖市市民的应有道德水平相差甚远、与重庆优秀的人文精神不合拍,影响到重庆的形象,削弱了重庆的竞争软实力,制约了构建和谐重庆的步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如果放任这些不和谐的苗头发展而不纠正,很有可能影响主流,拖慢“五个重庆”的建设。所以公民道德建设对建设“五个重庆”的作用是巨大的。要想建设好“五个重庆”就要先搞好公民道德建设。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它要求: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我国当前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我们要想建设好“五个重庆”也要按照此《纲要》来开展工作。

三、“五个重庆”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联系

(一)公民道德建设与“宜居重庆”的关系

“宜居重庆”就是要让市民住得舒心、安心,使重庆成为长江上游适合居住的城市。首先“宜居”是要城市环境好,如果一个城市市民的道德素质低下,那城市面貌势必是脏、乱、差。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每天人们消耗残留的废物数量巨大,虽然有相关法律限制人们乱丢垃圾、废品,但是监管也不可能处处都有,如果公民道德素质低下,必将随手乱扔垃圾,无法想象一个垃圾随处都是的城市是宜居的。并且《纲要》里也提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由此可以看出倡导“保护环境”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道德素质提高了,就会自觉地维护好环境,保持洁净。城市的整洁是“宜居重庆”最基本的要求。其次,“宜居”城市人们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和谐的。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儒家也提倡“以和为贵”。社会上的价值观是多种多样的,人们生活在社会中,要交往,必然有价值冲突。价值冲突的解决方式有两种:武力和商谈。随着人类历史的推进,武力解决冲突方式逐渐被削弱,人们都期望可以和平商谈解决矛盾。为人民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纲要》里也提出“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我们能做到凡事都能尊重人、理解人,多站在对方立场上想就会少很多“武力冲突”,多很多“和谐音符”。

(二)公民道德建设与“畅通重庆”的关系

重庆以前由于受地形的影响,道路狭窄,以前重庆交通给人的印象就是“堵”。随着近年来政府对交通道路的大力投入,如重庆长江大桥引桥的开通,朝天门大桥的开通,南坪交通枢纽的改造等,重庆交通“堵”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是在交通高峰时刻,“堵”还是会出现,离“畅通重庆”的目标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畅通重庆”的总体目标是:建成大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半小时主城”,实现交通管理“为民、畅通、安全、文明”目标,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最畅通的城市之一。重庆交通“堵”的原因除了有地形、硬件原因,更重要的还有人的原因。很多时候不遵守交通规则也会成为交通“堵”的源头,甚至引发交通事故。比如,行人乱穿马路,司机为了不伤害到行人,就会紧急刹车或者突然转到其他车道上,就很容易引发追尾、撞车,从而引发交通堵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把社会公德作为三个着力点之一。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交通规则也是在人们进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范畴之内。提高公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不仅仅提高了公民道德素质,也会促进“畅通重庆”的建设。重庆要建设成为西部最畅通的城市不只是要做好正在进行的硬件升级工作,对公民道德素质提高这个“软件”的更新也是必要的。

(三)公民道德建设与“森林重庆”的关系

建设“森林重庆”就是要把重庆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系统和谐的城市。从2008年8月19号召开的重庆森林工程大会上提出建设“森林口号”到2009年6月近一年的时间里,全市森林工程累计完成建设任务744.7万亩,占总体规划任务的35.2%。其中,新造林499.6万亩,改造低效林245.1万亩。按工程分,完成城市森林工程31.3万亩,农村森林工程655.2万亩,通道森林工程15.5万亩,水系森林工程13.9万亩,长江两岸森林工程28.8万亩。在建国60年之际,有网友通过软件看到新重庆感叹“重庆绿得惊人”。重庆的这些新面貌都让老百姓感到欣慰和充满希望,但是光进行植树造林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提高公民保护绿化的意识和习惯。如果一个城市的公民社会公德意识低下,政府一方面在植树造林,另一方面马上就有人破坏,那无异于“白费工夫”。所以公民道德建设在保护“森林重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纲要》里提出“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从《纲要》里可以看出,好公民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而保护环境正是建设“森林重庆”的要求。并且如果公民道德素质高,不仅仅会自觉保护已经建立的“森林重庆”的成果,并且还会主动投身到“森林重庆”的建设中:比如主动植树,出门多乘公交车以减少碳排放量,对周围的人宣传建设“森林重庆”等。这样“森林重庆”的目标就会更快地达成,为整个山城人民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也是达成“宜居重庆”的一个方面。

(四)公民道德建设与“平安重庆”的关系

3月30日至31日,我市召开“平安重庆”建设动员部署大会。会议提出,到2012年,“平安重庆”建设主要指标要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水平,把重庆建设成为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投资者安全放心的城市,为落实“314”总体部署,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安全保障。①公民的道德素质高低与社会的治安秩序有直接的关系。试想如果一个城市的市民道德素质低下,到处都是脏话,稍微有点冲突就打架,甚至引发犯罪事件,那还能叫“平安城市”吗?随着重庆的发展,治安案件逐渐减少,城市也越来越平安。虽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近几年来一直都保持在92%左右。但按照市委三届三次全会高标准来要求还有距离。我市每万人口发案数50.6起,在西部排第二位。②《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并且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为人民服务就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并且要求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人出现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这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下,一部分人就铤而走险,为了钱去犯罪,损害人民和国家的利益。还有些人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稍微影响到他的利益就大动干戈。这些都是影响建设“平安重庆”的行为,所以要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建立起一种让大家觉得为人民服务是最高快乐的价值观。并且在“平安重庆”建设动员部署大会上,市委书记介绍“建设‘平安重庆’不只是社会治安问题,还涉及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和居住安全,是个很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政法战线的‘独角戏’”。③如果所有的食品药品制造商,开发商和建筑商都以“为人民服务”为终旨,不干损人利己的事,这些方面的事故就会大大减少,甚至消除,重庆就是真正的“平安重庆”了。

(五)公民道德建设与“健康重庆”的关系

“健康重庆”是指城市管理、生态环境、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促进市民在体质、生理和心理等几方面健康发展,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使城市形成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和健康社会协调组合的有机体。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包括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性上的完好状态。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如果心理不健康就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会适应性,长此以往就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一个公民的道德素质高就会更容易从大局上理解他所遇到的挫折,并且理解他人的不对之处,就能更好地积极地面对以后的生活。并且当一部分市民都有“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的时候,他们就会向别人宣传积极健身的好处,并且引导周围的人去健身。当其他人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也会正确地安慰,开导对方,形成一种“乘数效应”。重庆的市民也就会越来越“健康”了。并且作为城市管理者、生态环境建设者、卫生服务者等他们也是市民,如果他们的道德素质高了,全部都以“为人民服务”“爱人民”为办事原则,重庆就会更快更好地朝着“健康重庆”的方向发展。

建设“五个重庆”是一项利于千秋的大工程,虽然前景充满希望,但是非朝夕之举,前路还困难重重,所以新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必须破除传统的思维模式,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不要急功近利。建设“五个重庆”终究是人在进行“建设”,如果继续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重庆市民的整体道德素质提高,“五个重庆”的建设将会减少很多阻力得以迅速地实现。所以公民道德建设对“五个重庆”是至关重要的。

注释:

①www.pacq.省略/platform/news_view.asp?newsid=61.

②www.cq.省略/xhbb/2008-09/27/content_14522273.htm.

③www.pacq.省略/platform/news_view.asp?newsid=61.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百问百答编写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百问百答[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2]王海鸣.伦理学原理(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原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上一篇:《齐民要术》中贾思勰的商业意识再析 下一篇:社会网络视野下的农民工转移与关系再建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