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作品作者的认定标准

时间:2022-10-06 10:10:41

网络作品作者的认定标准

著作权作为一项私有权利,在对其实施保护之前,首先应当要确定谁对它享有权利,或者说该权利归属于谁,只有如此,方能起到“定争止纷”的作用。

网络媒体诞生和发展速度极快,而相关法律法规却没有随之及时出台或修订,因此,在网络平台上发表的原创作品是否应受到著作权法规的保护,以及如何进行保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司法实践及法学理论上的一个真空地带。与传统作品不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作品的作者身份较难认定。

谁是真正的作者

王建华主张其是《2010年中国股市走势的猜想与展望》一文的作者,并于2010年1月4日在其新浪网“触浪岩”博客中发表。为证明该主张,王建华提交了其从新浪网上打印的“触浪岩”博主信息、博客中本人的两张照片、上述作品的下载件等材料。2010年4月12日,王建华通过公证取证的方式证明,在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的QQ空间上,QQ号码为465****81“旖旎的泡沫”的用户上传了《2010年股市走向》一文,经对比,该文章与王建华主张著作权的文章除标题之外内容一致。根据上述事实,王建华认为腾讯公司侵害了其对涉案作品所享有的著作权,要求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王建华提交的有关“触浪岩”博客的网页打印材料,由于被告深圳腾讯公司否认其真实性,因此,原告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 其是涉案文章《2010年中国股市走势的猜想与展望》的作者。一审宣判后,王建华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王建华提交的“触浪岩”博客网页打印件,能够认定其是《2010年中国股市走势的猜想与展望》一文的作者。QQ号码为465****81“旖旎的泡沫”的用户向QQ空间上传了《2010年股市走向》一文,其直接侵害了王建华涉案作品的著作权。

作者身份的认定困境

在上述两份判决中,不同法院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关于网络作品作者身份的认定结论,足以说明在网络环境中认定作者身份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尚待研究。

就传统作品而言,《著作权法》第9条、第11条已经作了明确规定,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即为作者。但网络作品与传统作品有很大不同,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网络作者一般很少使用真实姓名,而是使用特定的网名来发表作品,甚至不署名。如上述案件中的王建华用“触浪岩”的网名发表文章。虽然我国正在着力推进网络注册实名制,但目前大部分网站为提高用户注册量和网站点击率,一般都不要求用户注册就填写真实姓名,这样任何人都可以虚假信息在互联网登录和注册。所以,在发生侵权行为的时候,要认定作者与网络身份的现实和虚拟对应关系,存在一定困难。而往往在网络侵害著作权的现象发生时,著作权人要维护自身的权益,首先就要证明自己享有涉案作品的著作权,接着才能证明侵权人的行为侵害了其涉案作品的著作权。因此,如何在信息社会下分辨网络作者的身份,对于确定和保护网络作者的权利非常关键。

作者身份的认定途径

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一方面激发了网络用户的创作热情和灵感,但另一方面也为著作权侵权行为提供了便利。笔者总结了司法实践中常见的几种认定途径,以期给网络作者提供些许参考。

第一、提供创作网络作品的原始资料。网络作品作者可以提供与创作网络作品相关的文件或资料,一个作品的形成至少要经过思想阶段、构思阶段和表达阶段。比如文字作品,作者可以提供比如纸质手稿、创作时的文章大纲、思路图纸等,又比如摄影作品,则可以提供胶卷底片、数码照片原图等。总之,一切有助于证明作品的来源、作品的创作过程和作者的原创身份的文件和资料都可以提交。

第二、网络注册账号和密码验证。这是目前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认定方法。一般来说,网络用户注册后会获得账号、密码和网址,并只由其注册人掌握、使用。文章的上载、删除工作亦只能由注册人完成。因此,当事人只要能证明其能够顺利地登陆个人网络平台,并能完成修改密码、发表作品等操作,那么在无相反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他就是其网络虚拟身份对应的真实作者。上述王建华案件法院便是运用这种证明方式。同时,为了增强上述方法的证明力,当事人可以通过公证来提升相关资料的可信度。

第三、由网站服务提供商提供网络著作权人身份的证明资料。在网络上发表作品的作者,一般都需要利用相关网站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和平台,比如注册成为某论坛的用户、使用网站的邮箱、使用网站提供的个人主页或空间。因此,如果法院认为网络著作权人自行出具的电子资料可信度低,则可以对网络服务商进行取证,要求网络服务商提供能够证明该著作权人的相关信息,如用户名、注册信息、邮箱地址等。在推广网站实名制的前提下,这种方式将会发生更大的作用,如目前新浪微博等微博客采用加V的方式对作者身份进行认定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第四、借用新型技术手段。网络著作权人可以主动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如目前较为流行的数字水印、电子签名等,对自己的网络作品进行标识。这样就使得作者的身份在作品传播过程中始终能够得到辨析。事实上,目前一种全新的、快捷方便的数字时代版权自助保护方式――“时间戳”服务已经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认可,加盖了时间戳的数据电文(电子文件)可以作为有效的法律证据。因此,网络作品作者及时申请时间戳,获得第一时间作品存在及内容完整性证明,将有利于维护自己的作者权益。

第五、对其网络作品进行登记。根据《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的相关规定,网络著作权人可以将其网络作品在所属地区的版权局进行著作权登记。此外,《计算机软件登记办法》也有类似规定。应该说,著作权登记对于明确著作权权利归属、减少纷争、维护著作权交易安全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司法实践中也是证明力最强的证据。

随着网络著作权研究和制度的不断完善、相关司法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新的技术认定手段的发展,网络作品作者身份的认定途径肯定也将更加合理和可行,但无论如何,作者都需要在创作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以免造成日后取证困难。2012c

李振武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上一篇:小微博大雷锋 下一篇:网络公共空间有序管理的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