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理解与感悟

时间:2022-10-06 06:33:17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阅读教学也要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在求新求变上做一些思考和尝试。

1 创设导入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伊始以情境导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如《比尾巴》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森林里一年一度的比尾巴活动就要开始了!同学们想去看看吗?好!老师带你们一块儿去,上车后请你们坐好并闭上眼睛,一边听儿歌一边想,参加今天比尾巴的动物有那些?孩子们听老师这样说之后,马上坐好,准备听儿歌,边听边想,连平时最爱动的调皮生也很像样的听着。当听完之后,我又马上说:车站到了,请同学睁开眼睛。说说参加今天比尾巴的动物的名字。我同时把动物图片相应地贴在黑板上。接着我又说:“它们都跟谁比,比的结果怎样,你们想知道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直观形象的教具吸引了孩子们,这样的引入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

2 创设问题情境,发掘学生的潜能

积极创设教学所需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诱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新教材课文都配有情境图,图文并茂,内容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而语言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以读为手段,来激发孩子们的情感。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通过读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孩子们读起来很起劲,很热闹,一旦停止读,课堂气氛会一落千丈。为了使学生学习注意力不分散,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创设问题情境至关重要。我在《自己去吧》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鸭刚下水时心里怎么想的?开始游泳遇到了什么困难?它学会游泳后心里怎样高兴,又是怎么说的?这样的问题是书中找不到答案的,使学生很快又投入到研究学习中去。学生在组内边读边想边看图边表演。在探究中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从同一问题中寻找不同的正确答案。

3 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快乐地学说话

课文是载体,其内容为学说提供了情境,而我正是抓住了这些形象生动丰富的内容,让知识走进孩子的生活。我利用情境对学生进行发展语言和发散思维的训练。《爷爷和小树》一课是学生刚刚接触的第一篇课文,第一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我家门口有一颗小树”。让学生仿照样子用“有”练习说话。我出示这样的句子,由我的书包里有……。拓展到……有许多小动物。最后引深到……有……。这时孩子们展开了他们想象的翅膀纷纷答到:我的书包里有铅笔;我的书包里有文具盒;动物园里有许多小动物;草原上有许多小动物。我认为最后一个形式比较难,可是没有难倒他们。他们看到老师精心布置的问题能进行积极思考。我当时想到:教室里有桌椅;墙上有一幅画;黑板上有生字卡片。但学生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想,如此精彩的回答得益于课程改革新教学理念。

创设语言情境,给学生提供创新的阶梯——迁移。课堂上使学生兴趣盎然,处处充盈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与交流。

4 创设比赛情境,适当竞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着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在识字教学中,我让学生进行组词夺冠的比赛。方法是:老师出示一个字,前面学生说出一个词,后面的学生说出前面没说过的词,谁就是冠军。如果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非常活跃,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不甘示弱。整个课堂马上进入了学习高潮。学生既积累了许多的词汇又丰富了自己的语言。我还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开展朗读比赛。在这种师生共同的学习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激励,比赛失败的同学决心以后努力,下次再比一定会取得胜利。可见通过竞争把学生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5 创设情境,学“玩儿”结合

低年级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好动,好玩儿,爱游戏。为了巩固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我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内做游戏活动。针对《画》一课的特点,组织学生在课内开展谜语竞猜活动。在规定的时间里谁说得多,猜得对,并说清楚是怎么猜出来的为优胜。在做反义词练习时,把几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跳舞,做找朋友的游戏。有的课文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课题。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游戏中自己探索,从而有新的发现。让学习与玩有机的结合。达到了玩儿中有学,学中有玩儿,学玩儿结合的目的,可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教与学双方都感到轻松有趣。

6 创设和谐平等的氛围,给学生更多的爱

“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有专家认为,即使是在没有刺激的条件下,只要有爱就可以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

由此看出爱有利于人的智力发展,,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因此,在操作上我力求做到:态度亲切,师生平等,适时鼓励。每天一上课,我会鼓励大家说:“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其实是爱的沟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我总是给以鼓励的眼神,即使是一时答不上来,也会说:“别着急,你再想一想。”这种宽容和充满爱的语言会使学生紧张的心理缓和下来。课堂上往往受到鼓励最多的可能就是最爱发言的学生。而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感到老师没有忘掉他们,我经常是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卢佳琪同学是我班上最调皮的学生,可是有一天他从上课到下课一直听得很认真。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给他一个最佳倾听奖。她感到很意外,他马上说到:“谢谢老师”。从那以后,她不但注意听讲还大胆发言。一个“谢谢”是爱的种子在传播。因此创设和谐平等的氛围,给学生更多的爱,使学生心情更加愉快,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跟上教改的步伐,更新教育观念,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为学生主动探索提供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课程改革就会更上一层楼。

上一篇:浅议园林害虫无害化防治措施 下一篇:适宜兰州园林绿化构图的木本地被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