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园林害虫无害化防治措施

时间:2022-10-11 04:22:11

浅议园林害虫无害化防治措施

摘 要:文章根据甘肃省舟曲地区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农药污染的现状分析,遵循安全、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原则,通过采用低污染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无机农药防治、栽培养护、物理防治、植物检疫6种无害化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建议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大力推广无害化防治措施。

关键词:舟曲;园林;害虫;无害化防治;生态平衡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7—0027—02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已充分认识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建设。目前许多城市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仍过度依赖对环境污染较重的化学防治方法,已越来越不符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大家对“三分种,七分养”都有较深的体会。而“七分养”中病虫害防治要占相当大的比重,如何控制园林害虫的猖獗发生和提高绿化美化效果,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园林,是21世纪面临的重大问题[1]。

1 农药污染的现状

目前,舟曲地区在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多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所占比例达80 %以上,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新问题。第一,有害生物的抗药性种群呈指数增长,使一些农药的防治效果大大降低,以致无效。第二是化学农药在杀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大量杀伤非防治对象,特别是对有害生物发展起控制作用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有害生物的再增猖獗。第三污染大气、水域和土壤等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特别是一部分农药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可能,威胁人们的健康。第四,不加节制地滥用化学农药,还影响到养蜂业、养蚕业、渔业的安全和野生生物资源的存亡。

园林系统每年90 %以上的农药是用高压喷雾,这种单一、粗放的喷雾施用方法弊端较多,一是喷施不均匀;二是药剂浪费严重。用高压喷雾喷洒在虫体及植物上的药剂常常不足10 %,其余90 %左右的药液流失到地面或挥发到空气中;三是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造成病虫害防治成本逐年增大、防治效果越来越差的局面。

2 造成害虫发生的原因

2.1 环境气候的影响

由于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园林生态系统比农林生态系统气温高,空气干燥,常处于无风或微风状态。大中城市市区平均气温往往高出郊区4~6 ℃,由此不仅会影响昆虫的生长速度,也足可以改变害虫的生活周期。同时,城市中的大气、水体、土壤多被严重污染,对害虫及天敌也有影响,如二氧化硫和氟化氢对蚜虫、介壳虫和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繁殖有刺激增强作用,街道上的尘埃覆盖在行道树的叶片上,既影响光合作用又阻碍寄生蜂在寄主植物体表的产卵活动。

2.2 检疫力度不够

一些害虫随苗木的运输而传播,而园林部门又没有自己的检疫队伍,导致一些园林害虫恶性循环,给我国城市绿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隐患。

2.3 生态环境的恶化

园林的社会性,决定了园林生态系统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大,妨碍生态平衡的恢复。近年来,不合理的开发建设,使一些自然资源流失,人为捕杀鸟类和一些天敌,树下烧烤,造成树势衰弱,植物害虫增加。大量施用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恶化,使生物链遭到破坏,造成了生态的不平衡。

2.4 林业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相对稀少,结构单一

园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相对稀少,结构单一,物种丰富度低,落叶很快被清扫干净,不能进入生态系统循环。同时天敌系统脆弱,稳定程度差,微生物常常处于抑制状态。园林害虫经过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长期适应,必然在生物学特性以至生理生态上形成程度不同的变异,在行为习性和适应性、抗逆性等方面都与农林生态系统中的昆虫有所不同。

3 园林害虫无害化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害虫的防治应在“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治虫方针的指导下,贯彻“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园林生物群落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地协调好生物、物理、化学等各种防治方法,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不成灾的目的”。既不能完全拒绝使用化学农药,过分强调生态效益,也不能一味依赖化学农药,过分强调经济效益,防治重点应放在如何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以人的安全为首要条件,以有利于人的经济活动为前提[2]。

3.1 采取低污染化学防治,减少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舟曲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取消化学药剂的使用还不现实,对于突发或大面积严重发生的害虫,施用化学药剂仍是害虫防治的应急措施,但一定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尽可能地减少农药的施用次数和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天敌的杀伤,防止对人畜造成毒害。

3.1.1 严格控制农药品种 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注意选用高效、低毒或无毒、污染轻、选择性强的化学农药。如有机磷杀虫剂:辛硫磷、乐果、杀螟硫磷(杀螟松)、乙酰甲胺磷(杀虫灵)、敌百虫;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蚜威、叶蝉散、西维因、硫双威(拉维因);拟除虫酯类杀虫剂:溴氰菊酯(敌杀死)、联苯菊酯(天王星)、氰戊菊酯(来福灵)、氯氰菊酯;杀螨剂:克螨特等。

3.1.2 合理地轮换用药、混用农药 可以抑制害虫抗药性的发展,提高农药使用寿命。轮换用药是用作用机理不同的2种以上的药剂,交替施用,可以推迟抗药性的发生。混用农药,不仅克服有害生物对农药产生抗性,还可以扩大防治对象的种类,达到一药多治,延长老品种农药的使用年限,发挥增效作用,降低防治费用。采用低毒、高效、选择性强的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混用、轮用作为主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效果十分理想。

3.1.3 改变用药方式 用涂抹药液、打孔注药、输液吊瓶、施颗粒剂等施药方式代替常用高压喷射药剂方式,可以减少农药与天敌的接触,大大减少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涂抹药液:用此法主要是结合冬季树干涂白时一起进行。在石灰水中兑入适量的药剂,可起到一定的病虫防治效果,主要是消灭树干和树皮缝中的多种越冬害虫,防止树干日灼。涂白配置比例一般是:水15~20 kg,生石灰5~7.5 kg,食盐0.5 kg,粘土1 kg,石硫合剂原液1 kg或硫磺粉0.25 kg。先将生石灰和食盐溶解混匀,再倒入石硫合剂和粘土,搅拌均匀后,即可涂白,涂白的量以不往下流为准。打孔注药是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在树上钻孔,然后往钻孔上注入一定量的农药原液,通过树干的输导组织,使药液遍布树体,从而防治害虫的方法。此种防治方法主要对蛀干类害虫和刺吸类害虫效果好。输液吊瓶的防治原理和防治对象与打孔注药相同。施颗粒剂是通过对大树根部周围施配置好的杀虫、杀菌颗粒剂,使根部充分吸收,传输到树干及叶部,达到防治病虫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地下害虫、蛀干类害虫及各种植物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2 以生物防治为主,走生态防治之路

以生物防治为主,采用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以鸟治虫等手段培养天敌资源,建立和形成稳定的园林生态系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城市的生态环境。

3.2.1 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 截止目前,在舟曲地区已发现的鸟类达30种,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物种类不断增加。为了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开展爱鸟活动,招引和保护益鸟、野生动物,严禁捕鸟和狩猎。

3.2.2 选用生物农药防治害虫 近几年,舟曲地区大力推广绿色植保,引进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Bt乳剂、苦参烟碱、净叶宝、农得利等。Bt乳剂是苏云金杆菌微生物农药,属典型的胃毒剂,其杀虫范围广,致病力和毒杀作用迅速,且防治成本低、施用方便。1998年5月,尺蠖大量危害国槐,几乎每片叶都有尺蠖咬伤的痕迹,喷洒1 000倍液Bt乳剂,4 d后检查,虫口退减率达到92 %,10 d后又喷洒一次,控制了国槐尺蠖的危害。苦参烟碱是一种植物性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双重作用,2001年发现有大量粘虫危害的草坪,使用1.2 %的苦参烟碱1 000倍液喷洒,喷药后3 d检查,幼虫死亡率达到99 %。

3.3 应用液体石硫合剂、晶体石硫合剂等无机农药进行防治

液体石硫合剂、晶体石硫合剂具有无毒无害、价格便宜、施用方便等优点,有效成分为多硫化钙,喷洒后有较好地杀菌、杀虫、杀螨作用。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从1998年开始,舟曲地区每年在树木落叶后或植物发芽前用按生石灰︰硫磺︰水=1︰2︰10的比例熬制的石硫合剂,用波美5度的浓度喷洒落叶乔灌木,波美0.5度的浓度喷洒常青树,防治害虫的越冬虫卵。通过观察发现,病虫发生时间向后推迟40 d左右,病虫危害指数下降50 %。另外,液体石硫合剂对介壳虫有较好防治效果,第一年冬季喷施波美5度石硫合剂后,第二年5月观察,对施药前严重危害杏树枝干的介壳虫,只发现老枝干上残留虫壳,虫体完全消失,新发枝条再无介壳虫危害,植物枝繁叶茂。晶体石硫合剂防治效果比液体石硫合剂防治效果高3倍。7、8月是螨虫的盛发期,用50 %晶体石硫合剂800倍液防治叶螨,3 d后,虫口减退率达到92.8 %。

3.4 加强植物的栽培养护,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园林病虫害的发生与园林植物的栽培管理、生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离开栽培养护措施谈病虫害防治是脱离实际的。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通过一定的栽培措施(如加强肥、土、水等管理)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的方法,是最经济、最基础的防治方法。通过坚持适地适树,调整不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加大肥水管理,结合整形修剪,去除病虫枝叶、枯死树干,冬耕深翻,秋冬季对树干基部涂白,栽植抗病虫的花草树木等措施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达到预防或减少病害虫的发生,是植物病虫防治的一项基本对策[3]。

3.5 利用害虫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

选择一些适用的物理防治方法,对天蛾、夜蛾、舟蛾、灯蛾、毒蛾、叶蝉、金龟子等具有趋光性的害虫,在其成虫发生盛期,设置黑光灯诱杀,这是一种既经济又环保的虫害防治手段。

3.6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危险病虫的传入

随着市场的开放,苗木交流频繁增加,在引进植物品种时,一定要加强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的传出和传入,提高城市绿化美化观赏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刚应.我国城市园林害虫的治理对策初探[J].中国园林,1999,⑵:21—22.

[2]蔡 平,王 滨.园林害虫的持续控制[J].中国园林,2001,⑹:68—70.

[3]柴素荣,于继龙.浅谈公园绿色植保[J].甘肃林业科技,2004,⑶:68—69.

上一篇:浅析农药《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标准 下一篇:在情境中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