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要点

时间:2022-08-10 08:26:09

当归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R28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7—0063—02

1 育苗

1.1 选地

选择海拔2 500~2 700 m的二阴区,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黑垆土、黑土地进行育苗,大力推广熟地育苗。

1.2 整地、施肥

育苗地选择阴凉肥湿的生熟地或熟地,初春解冻后,要多次深翻,结合整地,施充分腐熟的厩肥45 000 kg/hm2,二铵300 kg/hm2,尿素225 kg/hm2和适量的钾肥,深翻入土,同时用50 %辛硫磷3.75 kg/hm2拌油渣300 kg进行土壤处理,耕后耙耱整平。

1.3 种子选择及处理

选择3年生正常成熟的、保存良好、无霉变、无病虫、发芽率95 %左右的种子,播前1 d用4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 g/kg拌种。

1.4 播种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播量75 kg/hm2左右。播种时,在整好的畦面上将种子均匀撒入,稍加镇压0.3~0.5 cm,播种后均匀覆盖一层草,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

2 移栽

2.1 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水质无污染的黑土、黑垆土。

2.2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深翻整地,移栽前耕翻一次,耙耱整平。

2.3 施肥

结合播前翻耕整地施足基肥。施腐熟有机肥

45 000 kg/hm2,腐熟油渣750~1 050 kg/hm2,配合施用磷酸二铵300 kg/hm2 或尿素225 kg/hm2和适量的钾肥。

2.4 选苗

选用无病害感染、无机械损伤、侧根少、表皮光滑、苗子质地柔软,百苗重80~100 g的优质种苗。

2.5 移栽时间

在苗子萌动前,只要土壤解冻,即可移栽,时间一般在4月上旬至4月中旬,从产量和品质的角度看移栽越早越好,但从气象角度权衡还应考虑防冻的安全性。

2.6 栽植方法

有平栽、垄栽和地膜覆盖栽培三种。平栽、垄栽一般保苗97 500~105 000株/hm2,膜上栽培保苗密度为120 000株/hm2左右,膜侧栽培定植密度105 000株/hm2左右。

2.6.1 垄栽技术 起垄15~25 cm高,垄距33 cm,在垄上挖穴,穴距25~30 cm,每穴栽植大小苗一株。

2.6.2 膜上栽培技术 选用幅宽70~80 cm,在地里起垄,垄面宽60 cm,垄间距40 cm,垄高10 cm。每垄栽3行,行距30 cm,穴距25~33 cm,每穴栽2株,穴深15 cm。先覆膜后栽植。每穴栽植2棵,注意两苗间留有间距,芦头距垄面1~2 cm,用土封口,将地膜破口压实,防止风吹。

2.6.3 膜侧栽培技术 选用幅宽40 cm,在地里起垄,垄面宽30 cm,垄间距40 cm,垄高15 cm。地膜两边压紧压实,膜上每隔2 m左右压一10 cm宽的土带,以防大风揭膜。在距地膜两侧2~3 cm处开穴,每穴栽植当归苗2~3个,穴距为30 cm,每垄栽两行。出苗后间苗,每穴留1株健壮苗。

2.6.4 膜侧斜栽技术 选用幅宽为35~40 cm的地膜,厚度均匀一致。采用边挖穴边栽,边起垄、边覆膜的方式,先挖一行长30 cm、宽15 cm、深10~13 cm、坑距15 cm的坑,将坑内的土翻出一部分,留下的做成45°的坡面,将当归苗栽植于坡面上,每穴栽3株(按等株距栽,即隔10 cm栽1株),然后对应前面的坑,在距坑中线45~46 cm处挖与前排同样大小的坑,将坑内翻出的一部分土覆在前面坑内的苗头上,土层厚度为2~3 cm,再翻出一部分土做高度为5 cm、宽度为40 cm的微拱型垄,然后按紧、展、严的标准覆膜。再将坑内留的土做成坡度约为45°的坡面,依次循环栽植种苗,这样每垄沟的坡面斜栽了一行当归苗,而归苗的头部在沟内,根部却在膜内。

3 田间管理

3.1 中耕除草

5月上旬苗齐后进行第一次锄草,松土深度3 cm;6月上旬进行第二次锄草;7月上旬进行第三次锄草。以后视田间杂草生长情况随时锄草。

3.2 定苗及拔除抽苔株

结合第二次、第三次中耕锄草,拔除或用剪刀剪除抽苔株;第三次除草时定苗,每穴保苗1株。

3.3 追肥

6月下旬至8月下旬用磷酸二氢钾3 000 g/hm2、尿素7 500 g/hm2或磷酸二铵7 500 g/hm2以及其他微肥溶解于喷雾器水中,进行叶面喷施,每隔10 d喷1次,共喷3次。有条件可追施过磷酸钙375 kg/hm2,腐熟饼肥750 kg/hm2。

4 病虫害防治

主要为麻口病防治,一般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法。农业防治主要采用轮作倒茬、土壤耕作、施腐熟的农家肥、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能力等。

4.1 麻口病

当归麻口病要在栽种时进行一次性预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经试验,采用以下方法,可有效防治当归麻口病。

4.1.1 蘸根预防 种苗栽种前 2 h,每20 kg种苗用40 %辛硫磷乳油15 mL和50 %多菌灵粉剂15 g,或48 %乐斯本乳牛油10 mL,兑水10 kg浸蘸种苗15~20 min,边浸边凉,移栽时再用硫磺悬浮剂500倍液浸根定植。

4.1.2 毒土预防 用40 %辛硫磷乳油9 000 mL/hm2和50 %多菌灵粉剂2 250 g/hm2或辛害首60~75 kg/hm2与1 500 kg/hm2细砂土拌匀,结合移栽将兑配成的毒沙归苗头部投放一汤匙(每穴用量约16 g左右),然后覆土。

4.1.3 成株期灌溉 成株期麻口病防冶以灌根为主,可用40 %辛硫磷乳油、50 %多菌灵或48 %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分别用上述农药4 500 g/hm2、2 250 g/hm2、4 500 g/hm2兑水4 500 kg/hm2配制,每穴用量约50 mL),24.5 %爱福丁3号乳油800倍液(11 250 mL/hm2乳油兑水9 000 kg),5 %石灰乳在不同生长期分别交替灌根(每穴用量约100 mL)。

4.2 根腐病

在根腐病高发区域,移栽前翻地时,可用1 %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在移栽前用1∶1∶150波尔多液、40 %根腐宁或70 %的药材病菌灵800倍液浸泡种苗10 min,进行种苗消毒。在发病初期用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叶面喷施。也可用50 %多菌灵,40 %根腐宁或70 %的药材病菌灵配成500~800倍液在不同生长期交潜灌根,每穴每次浇灌约50 mL。

5 收获

在当归栽植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当归叶片变黄枯萎时割去地上部分。5~7 d后采挖。

上一篇:浅谈重台塬灌区改造对临夏县开发利用水资源的... 下一篇:浅析农药《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