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10-06 04:27:59

数学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过程中,到处充满创新教育的因素和内容:数学概念、规律和术语以及渗透在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都有创新的结果。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言一行的真正目的在于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但长期以来,教师主宰一切,包揽一切,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沦为知识的奴隶,严重遏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成长,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首先转变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深入学生之中,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其次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个见解。第三是应注重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它既是影响学习进程与学习效果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教师应潜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刻苦钻研业务,使自己的教学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以此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探索认知对象的奥秘,从而引发学生强烈求知欲和兴趣,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二、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据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大小和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成正比,即创新能力=知识量x发散思维。为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同一问题,如在计算:(X+Y)2-(X-Y)2时,即可引导学生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又可引导学生利用平方公差公式,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养成富有联想与对比的良好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新兴趣。其次要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训练,引导学生解题后对已知和结论进行多方位的变形、延伸和加工。这有利于知识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它在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方面有着独特作用。数学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了组织学生开展阅读科普读物,举办专题讲座,开辟知识园地等形式的活动外,我们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如数学实习作业、社会调查、数据统计等),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新的构思与设计,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有待我们处处留意,时时引导,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勇于探索的勇气,从而点燃学生心灵中的创新火花,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优化与提升 下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