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公告规范化

时间:2022-10-06 03:47:43

审计公告规范化

审计公告透明度监视作用规范化

审计公告制度的实行,可以进步审计执法透明度,使审计执法环境得到改善,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审计结果。审计公告对审计工作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是审计程序规范化和审计质量有保障的重要体现。总之,我国审计公告制度的建立还任重道远。

随着***化进程的加快和公民法律意识的进步,以及国内外的种种要求,审计署在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改进现行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建立适合于对外公告的审计报告制度。”

审计公告制度是审计机关对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程序、内容、结果、举报方式等向社会公众进行公然的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视,公然审计处理意见。审计公告制度的实行,可以进步审计执法透明度,使审计执法环境得到改善,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审计结果。从以往我国审计机关公布的希看工程基金、国外捐赠资金等审计结果来看,社会反应是良好的。

国家审计公告制度对外公告的内容应是审计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包括审计活动、审计结果、审计处理处罚意见及审计意见的执行情况;对外公告的对象应包括社会公众和人大等特殊机构;对外公告的手段要依据法律的规定通过正当的载体,并且在对外公告时遵循保密性原则。因此,国家审计公告制度可以理解为国家审计机关在行使审计监视权的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正当有效的载体,将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内审计活动、审计结果、审计处理处罚意见及审计意见的执行情况(涉及到个人隐私、贸易秘密及***法规定不能公然的除外)等审计事项向社会公众和特定对象公然的一种制度。

《审计法》第三十六条:“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分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表明审计结果将从审计机关与被审单位(主要领导)之间的小范围见面,扩大到政府有关部分、有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人民群众的广泛公然。审计公告制度一方面能够把审计监视和社会监视结合起来,运用社会监视的气力督促被审计单位加强治理,另一方面,对自身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挑战。

权力和法制的关系,仍然需要人们足够的重视。首先,一些被审计单位在一些经济业务和财务题目的处理上,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造成治理和财务上的极端混乱,这种不良的会计环境加大了审计的风险。其次,一旦审出题目,假如涉及到上级领导或部分,审计的独立性就不能得到保证了,审计无法客观公正的进行。这也将成为推行审计公告制度的阻力。

当审计公告形成习惯的时候,国家审计具有了外部审计的特性和要求。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各级审计机关要有相关的质量控制制度,以保证国家审计准则得到严格遵守。审计职员的胜任能力和审计机关内部治理水平二者共同决定了审计发现题目的概率。公告发现题目的概率受到职业道德水平和相关法律责任两因素的影响。

实行审计公告制度,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第一,可以进步审计的透明度,增强审计的权威性。以往的审计结果透明度较差存在的题目比较多,审计权威得不到体现。实行审计公告制度,可以促使审计机关要严格办案,接受社会的监视,也可以增强审计权威性。

第二,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审计的监视作用,促进被审单位严格治理,公布审计结果可以引起被审单位领导和职工的高度重视,

第三,可以加强信息交流,促进综合治理。造成违规的原因有很多,有必要引起政府有关部分的留意,总结教训,加强治理。

第四,可以增强对政府的信任,进步全民法制意识,从而坚定改革开放的信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审计结果公告的原则:

1.老实信用原则。要求公告的审计结果要真实客观。要求审计相关主体必须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同时在法律范围内如实向社会公告。只有这样,公告的审计结果才能避免审计风险,才能发挥审计结果公告的积极作用。

2.重要性原则。审计结果是否公告要依据被审计事项的重要程度来确定,要有所侧重。所谓重要性第一是指审计事项与公众的关联程度,第二是指审计结果公告以后的预期社会效果。与公众关联程度高并且预期社会效果较好的则属重要审计事项,可进行审计公告,反之,则可不予公告。

3.风险性原则。要对审计结果公告的审计风险和社会风险进行公道猜测,以判定审计结果公告可能产生的正负面效应,从而决定审计结果是否公告。审计结果公告的审计风险主要是因审计业务存在题目而造成的风险。比如审计情况不真实,定性不正确,评价不客观和报告用语不妥当等引起的风险。审计机关应力求规避审计结果公告的审计风险。审计结果公告的社会风险是指审计公告后因社会原因而产生的风险,比如引起社会稳定题目等。审计结果公告前要充分论证分析公告后可能产生的社会风险,假如预期社会风险较大,则可考虑暂缓公告或不公告。

4.大众性原则。要求审计结果公告要让公众易见易懂。这就要求审计结果公告的途径多样化。同时要求审计结果公告要语言通俗化。

从世界范围看,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已成为国际通行做法,也成为审计先进性的标志性特征。在我国,实行审计公告制已有良好开端,但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情况下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层应进一步进步熟悉,以不断完善公告制,推动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

与国外成热的经验相比,我国审计公告制度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中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法律约束不强,权与法孰重孰轻。审计公告属于政务公然,以及公民知情权的要求。很多发达国家都是通过相关法律得以确立,其中产生最重要影响的立法为1996美国《情报自由法》。要求行政机关依职权或依申请向社会公然政府信息,在法定范围内,任何公民无论其目的如何,均享有得到政府信息的权利,行政机关拒尽提供有关信息应当承担举证责任。相应的法律在我国还是空缺。在《审计法》对“公布”审计结果使用了“可以”而非“必须”来表达,公然的责任成为任意性的自由裁量。同时,审计公告还会受到国家保密制度的限制;使得很多领域的公然变得不可能。

2.审计公告透明度不高。审计公告的范围依然存在着缺陷。固然相关法律规定审计公告的对象包括上级政府、审计机关、人大常委会和社会公众,但是在实际中向社会公众公告的少之又少,审计公告的内容大多没涉及实质性题目,这与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宪法精神相距甚远。

审计公告对审计工作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是审计程序规范化和审计质量有保障的重要体现。我们相信:国家审计程序会更加规范,审计质量会更有保障,审计报告向社会公告的社会和技术条件也会更加成熟。总之,我国审计公告制度的建立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田旭.我国审计公告制度研究回顾与展看.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3):92-93.

刘瑞彬.谈审计法中审计结果公布.,1995,(5):6-7.

杨肃昌.中国现行审计制度的两点缺陷.经济月刊,2003,(10):63.

廖洪,王芳.审计公示制的几点思考.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11):26-28.

张龙平.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现状分析与改进.湖北审计,2003,(8):24-25.

黎四龙.审计公告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生产力研究,2006,(1):143-144.

文清.浅谈审计风险与审计公告制度.,2003,(10):35-36.

审办发84号,审计署关于印发《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办理规定》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上一篇:注册会计师责任险建设 下一篇:会计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