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开放式作文课程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2-10-06 03:02:56

探究开放式作文课程的有效方法

摘要:作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新颖生动的“写”的载体,发掘“写”的资源,打开“写”的空间,支持学生在开放、自主、求异中体验探索,最终使学生在持续发展的作文学习中发展思维,提升语言品质。

关键词:开放 续写 仿写 补写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090

1 发掘“写”的资源

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是全方位的,作文要向生活开放,向书本开放。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本身,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感受美好事物的人文情怀。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我们教师有必要引领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之乐。如12月5日,库尔勒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笔者带着学生们在飘扬的雪花中扫雪,见学生们很想打雪仗,就与体育老师调换了课,学生就在作文中戏称笔者此举是“大发慈悲”。于是,就有这样清新活泼的文字诞生:“校园里,我们全班男生斗志昂扬、严阵以待,个个摩拳擦掌。不一会儿,范老师带领英姿飒爽的全体女生冲杀过来。战斗开始了,范老师冲锋陷阵,他先把雷磊拖倒在地,雷磊牺牲了。他又用两个装满雪的桶扣到了刘珑和莫的头上,俩人顿时变成了‘雪人’――受伤了。第一回合,我们男生惨败,女生狂呼‘胜利了!’男生们强烈抗议这场不公平的战斗,范老师被迫从女生中‘淘汰了’。”多么细致的观察,多么可贵的童趣,多么真切的感受!是生活赋予孩子们多彩的活动,所以作文必须向生活开放。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什么是生活?对学生而言,生活就是吃饭穿衣、上课放学、打球玩耍、斗嘴闲聊等,完全能提炼出有益的写作素材。因此,帮助学生学会获取生活素材,是教师作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体验,积累写作素材。”笔者始终认为学生的作文应生活化,讲究朴实真切,贵在童心童趣。

创设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教师要意识地开展学生喜爱的活动,帮助学生储备写作素材。如我们为“西部水窖”捐助善款,开展了以“播撒善的种子,让爱在心头绽放”的爱心义卖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动手能力、策划能力、团结协助能力得到了提升,又在老师的引导下捕捉印象最鲜明的瞬间,灌注于笔端,写出了自己认识:“当我们去发现细微之处的感动,就会明白指尖的温暖、瞬间的扶持有多么珍贵!就是那么不经意的付出,足以让深陷贫困的人燃起希望,重获新生。让我们记住,是无私的爱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是善良的抚慰让生活不再平淡。”多么清新质朴的语言,思想的火花绽放,意味着学生自我认识的完善,促进了其良好个性和品质的形成。每学期我们都精心策划了许多活动如:放风筝、球类运动会、爬山、喂天鹅、滑雪滑冰等。并且建议家长们利用寒暑假带孩子旅游,在旅游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活动与写作”结合在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中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 创设“写”的载体

教材中选编了许多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要引导学生“从读到写,读写结合”。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笔者的具体作法是对文本仿写、补写、续写。例如:仿写就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之上,模仿原文的写法的训练方式。如学了流沙河的《理想》这首诗,笔者发现诗歌的句式整齐,多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如“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理想使你微笑着观察生活。”大赞理想的意义。七年级的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血气方钢,笔者就针对其年龄特点以《青春》为题,写写你对青春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写出了“青春是火种,它点亮了世界。”、“青春是匹马,看你怎样驾驭它”、“青春是天山上的雪莲,冷傲又坚强”等节奏韵律美,意义非凡的好诗句。

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原文的思路,进行写作延伸。一些意犹未尽,留下较大写作空间的文章,一般适合用续写的方式来拓展。学了《小狮子爱尔莎》后,让学生在网上阅览和下载乔治.亚当逊《野生的爱尔莎》这本脍炙人口的好书。笔者从中挑选精彩片断读给学生听,继而展开“爱尔莎该不该重返大自然”的讨论,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人有人权,兽有兽权,尊重和保护野生动物的宗旨是还动物以自由。最后再续写,孩子们兴致盎然,文如泉涌,写出了《又见爱尔莎》、《邂逅爱尔莎》等情节扣人心弦、精彩纷呈的故事。还有《皇帝的新装》也可采取续写的方式,进行文本的拓展,让学生在续写中揣摩人物心理,延续安徒生幽默风趣、含蓄内敛的写作风格。还可以创设情境,对文章进行补写。学生在这样的读写结合中夯实基础,张扬个性,发挥想象,这正是教师善于引导的结果。

3 打开“写”的空间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写到:生活忌俗滥,文章忌俗滥。俗滥就是没有自己的特色、本色而袭别人的成规旧矩,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翻开所谓《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随处可见似曾相识的“克隆文”,过分依赖范文,使许多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千人一面。其实,作文应该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作文。作文要求异,道德思维要创新,跳出已有的定势,走向发散和求异。这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开阔思路,自由表达。首先,要想得开,就是在某种思路的启发下想开去,达到求异目的。其次,是想得活,思路灵活多样,不落俗套。笔者的具体作法是“一题多写”,即对同一个题目写出不同内容和文体来。

综合上述,作文教学支持学生在开放、自主、求异中体验探索,最终使学生在持续发展的作文学习中发展思维,提升语言品质。建构更充实、更快乐、更亮丽的生活,拥有更幸福、更完整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雷玲.中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窦桂梅.回到教育的原点[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3]朱光潜.谈美书简[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颜冬梅,新疆库尔勒市巴州石油第一中学,新疆库尔勒 841000

上一篇:浅谈师专英语阅读教学 下一篇:母亲喊的一声“娘” 让她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