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滴注甘露醇后生理盐水封管液用量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05 11:48:21

静脉留置针滴注甘露醇后生理盐水封管液用量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滴注甘露醇后生理盐水封管液的用量。方法:2007年6月~2008年12月我科住院的3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生理盐水5 ml,B组用生理盐水10 ml,输液完毕时,两组均由专人采用正压封管。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静脉留置针堵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甘露醇;生理盐水;封管液

[中图分类号] R4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b)-095-02

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是一种较新的护理操作技术,主要用于连续数日输液的患者[1]。静脉留置针避免了反复穿刺,保护静脉,减少患者的痛苦,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尤其神经内科及颅脑外伤患者,因降低颅内压,需每日多次应用20%甘露醇,大多数为每8小时或12小时1次,往往下午或夜间甘露醇滴注完毕无其他液体滴注。而甘露醇常因药物浓度高和微粒等因素,使用中又强调快速静脉滴注,易致血管壁细胞脱水、变性、管壁变硬、弹性消失、管腔闭塞,使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轻者局部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无菌性静脉炎[3]。留置针软管内存留药物对血管壁加重刺激,这时需用生理盐水将软管内的药液冲进体内,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技术,关键环节是封管。为了探讨静脉留置针滴注甘露醇后较为理想的生理盐水封管液的用量,现将3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滴注甘露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为2007年6月~2008年12月我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22例,女性178例;年龄18~64岁,平均37.9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0例,使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

1.2 材料

两组均采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密闭式静脉留置针(Y型)。

1.3 穿刺部位

上肢弹性良好的静脉。

1.4 封管液用量

A组用生理盐水5 ml,B组用生理盐水10 ml。

1.5 封管方法

输液完毕时,两组均由专人采用正压封管。

1.6 标准

两组均在封管8~12 h后再接通治疗液体使用,接通治疗液体时能通畅滴入,即为未发生堵管(滴注速度>60滴/min),未发生红、肿、热、痛。

1.7 留置时间

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NS)标准,将留置针留置时间定为3~5 d[4]。

1.8 统计学处理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1.5版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和静脉留置针堵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x±s,h)

表2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堵管率比较(例)

3 讨论

甘露醇所致静脉炎,在临床极为多见,据文献报道,反复静脉输注20%甘露醇2 d内静脉炎发生率为45.69%,2 d后静脉炎发生率为100%[5]。本研究表明,过去认为只用抗凝药物才能有效封管的看法并不确切,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液容量和渗透压,对血管刺激性小,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不受病种限制。在静滴20%甘露醇时用热敷法可大大延长静脉针留置时间及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6]。5 ml生理盐水冲液不完全,易致堵管,易发生针眼周围红、肿、热、痛等不良反应。10 ml生理盐水能将留置针软管中甘露醇充分冲入体内,减少了留置针软管内残余甘露醇对针眼处皮肤的刺激,滴注甘露醇侧肢体给予热敷。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了堵管率。采用10 ml生理盐水,每次滴注甘露醇(最后一瓶时)后封管,是一种符合生理要求、安全、经济、有效的封管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廷芬,杨玉平.浅静脉留置套管输液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96,11:36.

[2]刘淼,朱月琴,刘风青.静脉留置针生理盐水封管液用量的临床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9):1824.

[3]任旭东,曲在屏,杨霞,等.甘露醇静脉注射对外周静脉组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2):68-71.

[4]刘延锐,李福琴,王艳红.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探讨[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01,13(1):36-38.

[5]梁月香,卞素琴.使用动静脉留置针静滴甘露醇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1997,12(9):39.

[6]杨艳.热敷法在甘露醇静滴时减少静脉炎发生及留置时间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2(19):36.

(收稿日期:2009-02-23)

上一篇:腮腺手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 下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肾动脉阻力指数、搏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