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时间:2022-10-05 10:03:43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5例青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AMI与青年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积极开展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的防治工作,严格戒烟,对有遗传因素的高危人群早期做好预防监测工作,嘱其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禁酒、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娱乐和饱餐。选用适当药物持续控制血压、纠正血脂代谢异常、戒烟限酒、适当体力活动、控制体重、控制糖尿病等,有效降低青年AMI的发病率。

【关键词】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特点;诊治

近年来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缺血性胸痛剧烈,病程进展快而危重,易发生猝死。全面认识和了解青年心肌梗死的特点,对于防治青年心肌梗死十分重要。对本院2006年2月至2009年10月35例青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年龄21~40岁,男32例,女3例。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必须至少具备下列3条标准中的两条: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改变。临床诊断为前壁心肌梗死11例,下壁10例,下壁加正后壁4例,前间壁2例,广泛前壁2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1例。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65岁以上AMI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65~80岁。

1.2 方法 对35例青年AMI患者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每例青年AMI患者的发病诱因、症状及危险因素。发病诱因包括发病前2周内是否有过度疲劳或劳累、用力、情绪紧张、暴饮暴食、饮酒、大量吸烟史。典型心绞痛发作以发作时是否有心前区或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感或濒死感为标准。危险因素着重分析患者有无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以及平时吸烟、饮酒及有无冠心病家族史等。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间比较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及危险因素 青年AMI患者中有典型心绞痛症状或持续性剧烈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性疼痛30例;大量吸烟者(≥20支/d) 25例;高脂血症18例;冠心病家族史15例;长期酗酒13例;高血压3例;糖尿病1例。老年AMI患者有典型症状者10例;有大量吸烟者(≥20支/d) 2例;冠心病家族史2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12例。老年AMI与青年AM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发病诱因 青年AMI发病前有明显诱因有28例,其中19例为过度疲劳和/或情绪紧张,5例为暴饮暴食,4例为过量饮酒;老年AMI患者有19例有明显诱因,其中10例系过度疲劳和/或情绪紧张,用力排便3例,饱餐3例,失眠2例,饮酒1例。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青年AMI与老年AMI患者有所不同,其特点是以男性多见,多有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发病前多数有诱因,如大量吸烟、过度饮酒劳累情绪激动等,其中吸烟,酗酒是造成青年人心肌梗死的最主要的诱因。但这类患者多数无心绞痛病史,起病急,发病前多无自觉症状或发病症状不典型,易误诊。青年AMI原因,主要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痉挛,在上述诱因的刺激下,发生冠状动脉痉挛缺血,同时因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增强,容易形成血栓,造成AMI。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较快、较严重,常因心室肌的电不稳定性而易诱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最终导致猝死。但青年AMI患者经积极治疗,预后均较好。

青年AMI患者中大量吸烟者25例,吸烟可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降低血浆HDL,升高血浆LDL,使血小板粘附和聚集能力增强,血管堵塞,改变血流特性,致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引起心脑血管病事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脂代谢紊乱可增加冠心病发生的危险;AMI患者饮酒率高、量大、频繁,提示长期过量饮酒是青年AMI的重要危险因素;初次发生AMI越年轻,其亲属中冠心病的发生越普遍,青年心肌梗死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对于这类人群应加强宣传和早期干预。青年AMI患者中发病诱因多为过度劳累,包括体力与脑力劳动、剧烈活动、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因此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教育,定期体检等,均有助于减少中青年AMI的发病率。绝大多数青年心肌梗死起病急,胸痛较剧,病情发展迅速且病情危重,青年人往往对自己的心脏病认识不足而延误治疗;针对青年AMI发病的上述因素,应早期去除危险因素,包括戒烟,不过量饮酒,控制血压、调节血脂等,提倡合理膳食及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强烈的应激刺激及过度劳累,预防青年AMI的发生。

综上所述,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积极开展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的防治工作,严格戒烟,对有遗传因素的高危人群早期做好预防监测工作,嘱其改变不良习惯,如戒烟、禁酒、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娱乐和饱餐。选用适当药物持续控制血压、纠正血脂代谢异常、戒烟限酒、适当体力活动、控制体重、控制糖尿病等,有效降低青年AMI的发病率。

参 考 文 献

[1] 张军,毕春英.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分析.中国医刊,2000,35(1):24.

[2] 怀志,彭道泉.青少年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中国心血管杂志,1997,2(3):192.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18.

[4] 张承柞.青年AMI临床特点分析.内科急症重症杂志,2000,6:74.

上一篇:超声诊断胎盘早剥的临床价值 下一篇:小儿心房颤动转复治疗临床资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