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素质教育与学校文化教育

时间:2022-10-05 08:11:09

学校素质教育与学校文化教育

大家推选我担任湖北省中小学学校文化研究会会长,谢谢各位对我的信任,我争取努力当好中小学学校文化教育的志愿者。

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实现,教育经费的不断增加,城乡教育条件的普遍改善。但是与中国经济领域、其他社会行业领域的改革相比,整体上明显处于较落后的位置。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教育的现状都有较多的意见。我们知道,教育改革与其他领域的改革相比,有它的特殊性。它涉及面广,差不多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关系;子女教育是家庭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每一项改革都会备受瞩目。教育制度的改革不像其他某一些行业,可以立竿见影。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的成效是有其自身规律的。如果一个社会政党和一个地方政府对教育没有远大的眼光与开阔的襟怀,是办不好教育的。当前,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我们的中小学学校文化研究会有什么意义呢?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工作呢?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开始推行素质教育,可是素质教育并没有获得明显收效,应试教育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不少地方或学校,素质教育成了门面装潢,成了学生家长的多余负担。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体音美就是素质教育?文化课的知识教育就不是素质教育?体音美就不是知识?我们并没有从人才素质的本质意义上去理解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人才的素质教育应该包括:基础的文化知识学习,基本的学习能力开发,常规的道德情操意志的修养这一些素质的养成教育。这样一种教育与我们对人才观念、对学生评价的标准没有形成直接关系。如果我们只是用考试成绩来检验学生优劣,就偏离了素质教育与评价的标准。现在许多学校基本上是成绩好的学理科,成绩次的学文科,学习差的学体音美。学生的根本素质没有整体提高,反而在不断下降。中国的教育规模在扩张,我们的教育水平在滑坡。目前上下都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高考制度没有改革的结果,高考用分数选才导致的局面。

其实,统一考试制度并不是中国的特产,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都有统一招生考试,他们也用分数作为评价指标。只是他们对人才的考试重在基础知识与能力评价的结合上,他们选拔人才的渠道多样化。我们是标准化模式教育、标准化统一考试,循规蹈矩的学生就会优胜,不鼓励学生自由出格。这是由我们传统的人才观决定的。这样的人才观与人才教育过早地扼杀了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与个性。西方发达国家的考试制度是鼓励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我们看一看2007年法国的高考作文题:

6月10日法国议会第一轮选举是政治家们的大考,而6月11日就是法国60万高中毕业生的“高考”(Bac)。考生要在四个小时内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论文来。文学、经济社会、科学类毕业生可以分别在下列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

文学类考生选择题

(1)若有所悟是否就是对于思想桎梏的解脱?

(2)艺术品是否与其他物品一样属于现实?

(3)解释亚里斯多德在《尼格马科论伦理》中有关“责任”的论述。

科学类考生选择题

(1)欲望是否可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较有什么意义?

(3)解释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中有关“正义”的论述。

经济社会类考生选择题

(1)人们是否可以摆脱成见?

(2)我们可以从劳动中获取什么?

(3)解释尼采在《人性,太人性》中有关“德行”的论述。

(在1999年法国中学毕业会考的哲学考试就有这样几道题目:“哲学是否可以独立于自然科学?”“人的自由是否受劳动的必要性所局限?”“我们能否说服他人接受一件艺术品是美的?”)

如果用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教育出来的学生去考试这类题目,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我们的家长、老师会怎么评价这一类考试题目呢?我们湖北的高考用了“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就大喊超纲;只要考“举手投足之间”、“站在 门口”。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对选才能力要求的某个侧面。我们的考试是在降低能力素质要求或国民文化水准。

我们现在的社会当然不会取消考试,这个制度目前对老百姓还是最公平的。这几年的高考制度改革,像自主招生、特长生、保送生、共建生有越来越多不公平的东西,因为中国还没有健全的法制、民主监督机制。我们的高考改革目前根本上要从内容上入手,从个性化、多样性中给学生更多能力展现的空间;健全能力水平的评价机制与选才标准。这样的改革潮流对我们学校教育的要求,就是不应该把学校办成一个知识成品生产车间;学校应该是一个学习基本知识、培养人文科学素质、提升能力、开发智力的文化平台。只有知识,并不就是有了真正的文化素养,文化应该是一个包含知识,又超越知识的综合素养与人文境界,知识具有专门性,文化具有综合性,广义的文化联系着人的思想行为,道德情感,联系着知识者的胸怀境界。我们不少高级知识分子在某个专业具有很高的水平,但是,对社会人生漠不关心,对世界、对历史、对现实、对政治一无所知,这样的知识分子(严格说不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应该承担思想道义与文化责任)只能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工具,如果一旦为邪恶政治利用,知识就会成为最恶。

我们今天成立中小学学校文化研究会,就是要大力倡导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一个超越于知识的一种学校现代思想品格。首先,它要求学校领导与老师具有现代人文思想素质,这是保证一个学校具有先进的办学视野与宏大境界的基本的条件。一个成功的学校,是与一位具有先进思想观念与开阔文化视野的校长分不开的,只知道捞分数的校长,是办不出一流学校的;只琢磨考试的老师永远只会是一个教书匠。

第二,学校文化是滋养学生思想素养与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的肥沃土壤。只有深厚的学校文化内涵,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传统,文化涵养丰富的教师队伍,这样的学校才能培养出文化底蕴出色的学生。一个学校的文化的内涵与文化传统是在较长时期形成的,是经过几代人努力才会见诸成效的。急功近利的教育是违背学校文化教育规律的。重点学校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学校的文化积淀与文化传统。好学校的魅力,就是一所学校文化的魅力。

第三,学校文化,是学校变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校永远保持活力与生机的源头活水。文化既是内在的,无形的,又是外显的,可以张扬的。充满文化活力的学校,到处都可以感受文化的气息,到处都有文脉的跳动。它能从外在影响学生、老师,有形的文化元素可以成为一种文化感染力与心理作用力,是无形的精神元素。没有文化的彰显与文化格调的学校,一般不会是一所好学校。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文化研究意义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是综合考量一所学校的无形标杆,是与学校教育的水平互为因果的。我们的学校领导与师生、全社会都要认识到学校文化的意义,自觉把文化教育与知识传播、能力培养、道德修养有机联系为一体。我们的研究会是一个民间团体,我们不计报酬,是因为中小学教育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学校教育改良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我们作为民间社团,我们没有考试考核的功利包袱,我们可以有较多的超越眼光与自由开放的思想空间,对学校教育改革作较多理性的思考与长远的机制研究,为我省中小学教育改革献计献策。我们当然要作一些具体切实的工作,我们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批思想者,也是一批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者。我们的队伍大多数来自中小学,个个都是中小学的精英骨干。我们不能好高骛远,我们要脚踏实地,我们要有长远计划,又要有近期工作任务。我相信,我们这个研究会,有省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有我们一批不计名利的学校教育志愿者努力的工作,有我们省中小学学校的大力配合,不久的将来,我们湖北中小学文化教育研究的成果一定会在全国发生广泛的影响。

王泽龙,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大学报》主编。本文系作者在湖北省中小学学校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本文编校:李凤兰

上一篇:论语文知识的构成 下一篇: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反常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