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筑材料的试验与检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2-10-05 05:49:10

探究建筑材料的试验与检测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建筑行业的发展的同时,建筑材料也随之兴起,一项建筑工程材料的费用占有很大的比列,并且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所以对材料质量控制就成为关系到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在我国材料检测已经成为工程材料进场对必须完成的项目。单是面对很多新型材料我国的检测技术还不是很发达,所以如何保证进场材料的合格率,就成为了工程技术工作者最为关心的为题。本文作者从事多年建筑工作,在这里真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应对措施 主要问题 分析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目前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建筑材料主要包含两大类,一为建筑主体结构材料主要包含(钢筋、水泥、木材等)另一类为建筑装饰材料主要包括(石膏、苯板、涂料、瓷砖等)如何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需要我们在施工管理中遵循国家建筑行业管理措施,通过有效真实的试验检测来完成。

一 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的应对措施

在我国很多建筑材料都没有统一的检测方式和质量等级规范。所以如何改善这一局面就成为建筑工程质量保证的主要问题,目前对材料的检测和试验面临着如下几个难题;

1.根据施工计划选择建筑材料,对建筑材料予以保护

建筑材料的准备工作在工程开工前就要进行,建筑材料的采买工作包括,采购、材料进场、材料储存等三个方面。我们主要对材料的存储进行分析。建筑工程多数为露天施工,所以建筑材料的存放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首先要对材料储存地进行场地的硬化和料库的搭建,这样可以减少材料因自然气候造成的损失。对进场材料要进行标识以保证材料摆放整齐。对有使用期限的材料(如水泥)要严格标明进场日期。很多有腐蚀性的材料要保证其安全的储存环境。这样不仅为进场试验检测创造条件,也为日后工程材料的质量提供保证。

2.严格的按照检测规范和检测程序予以操作。

国家对大部分建筑材料已经有了明确的标准,而且对检测方式和规程也有明确的规定。为了保证进场材料的试验结果公正、科学。就要在试件取样和材料抽取环节进行控制,还要保证按批次和按产地进行送检,而且试件的选择要有随机性,对很多特殊材料如管材要进行特殊的材料送检。例如要对钢管的抽检,要规定出对特定使用部位,并进行严格检测。这说明对在材料检测中不仅要按规章执行,还要根据特殊情况进行分析。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环境复杂。经常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检测机构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严格公正的检测,要避免受其他利益主体的影响。

3.严格执行第三方检测制度。

在实验委托中,要遵循第三方监察的检测方式,即监理平检制度和监理旁站检测制度。并且严格控制产品材料的质量信息,保证材料进场合格证和出场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样可以为进入施工现场后进行的试验检查提供有效的科学理论依据,并有助于制定科学的检测方案。在检测过程中要遵循检测方法和规章进行操作,要确保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要将检测信息及时传递给施工单位,避免因信息不及时造成不合格材料的使用,为建筑质量埋下隐患。

二建筑材料试验与检测的主要问题分析

建筑材料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外观效果和结构质量。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就要实施严格的进场材料实验制度。我国现阶段的建筑材料市场存在很大的质量问题,很多建筑材料都分为国标和非国标两种。这种现象经常会造成施工工序不合格而发生返工,极大的浪费了社会资源和工程资金。在我国目前的材料检测管理体质中出现的情况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检测机构的运行效果欠佳。对于建筑施工单位的检测质量控制,国家和地方政府都予以了高度的重视,特别是我国的建材检测机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从规模到数量都经历了惊人的蜕变。 但是与这种规模和数量不相适应的是,检测机构的功能却没有得到 完全的发挥,他们的存在价值也并没有得到展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首先,重数量建设,不重视质量建设。检测机构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数量上虽然可观,但是检测质量却令人堪忧。固定资产的投入极为有限,一些检测设备过于简陋,根本无法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其次,我国建材检测的专业人员缺乏,虽然我国的建材检测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但是专业的技术操作人员一直处于匮乏的状态。建材检测试验,除了依靠先进的设备,人为因素也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方面。材料检测行业从开始发展到今天, 大都以各市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名义设立监督检验机构。这些机构负责区域广,专用检测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很多材料进场后并不能及时进行检测,造成检测程序中的漏洞。

2.新材料的质量问题严重。目前的材料质量检测管理工作中,很多传统型建筑材料的普及程度高,施工队伍对其操作经验也十分丰富。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单凭经验就可以保证材料质量,所以新型材料在实用性往往落后于老式材料。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很多新型材料只在某一点上优越与传统材料,其他很多方面并不能展现良好的实用性。这就造成很多施工单位对新型材料的实用性降低,甚至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第二新型材料出现的周期很短,在很多特殊环境下达不到质量要求,而且行业内在短期内形成不了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手段。这就使新型材料在使用后无法进行质量标准的检测。还有就是新型材料在使用后宜成为“黑户”由于缺少质量标准就没有单位为新型材料的质量负责,经常出现甲方和施工单位相互推脱的局面。严重影响新型材料的发展。

结束语:

建立合理的建筑材料管理制度和进场检验措施是提高建筑材料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对新型建筑材料的检测技术不能完全普及,经常为检定一种材料要跨市或跨省,所以在检测技术上还需要提高。在管理制度上我们要建立对送检材料多重审核的管理体系,要确保检验报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杜绝虚假检测报告的产生。只有控制好材料的合格率,才能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材料检测试验有关问题的探讨《建材技术与应用》2007年第03期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J].山西建筑,2009,35(17)

[3]何剑平.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建材科.2005/06.

[4]康立中,何洁.建材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在检测工作中的应用[J].辽宁建材,2003,(01).

上一篇:绿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如何提高SDH传输网的节点成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