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题材电影中的人性光辉

时间:2022-10-05 05:08:01

舞蹈题材电影中的人性光辉

[摘要]电影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舞蹈题材电影的出现,在舞蹈题材的电影中,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和审美要求,它既丰富了电影的艺术形式,也表达了对人性的认同,一段舞蹈往往可以反映出舞者的心态、情感、气质等多方面。人们在舞蹈中追寻的是美,是风格,是神气,是韵味,是情调,是境界,是精神,是人类灵魂中所体现的善与恶、美与丑。舞蹈丰富了电影内容与形式,电影使舞蹈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舞蹈和电影的完美融合,使得二者成为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整体。

[关键词] 电影;舞蹈;人性

近些年来舞蹈电影节的迅速发展,诸如洛杉矶西部舞蹈影像艺术节、德国的科隆舞蹈电影录像节、加拿大的舞蹈电影节等推动了舞蹈电影的发展。舞蹈电影的大量出现或在电影中穿插使用的舞蹈情节,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电影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舞蹈题材电影的出现,在舞蹈题材的电影中,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和审美要求,它既丰富了电影的艺术形式,也表达了对人性的认同,一段舞蹈往往可以反映出舞者的心态、情感、气质等多方面。人们在舞蹈中追寻的是美,是风格,是神气,是韵味,是情调,是境界,是精神,是人类灵魂中所体现的善与恶、美与丑。

电影的诞生使舞蹈更长久的保存,借助镜头和银幕将舞蹈从“舞台”搬至“银幕”,实现了舞蹈艺术在时间和空间的延伸。电影与舞蹈的结合看似偶然,其实是一种必然,舞蹈丰富了电影内容与形式,电影使舞蹈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舞蹈和电影的完美融合,使得二者成为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舞蹈对电影人物的刻画

舞蹈所展现出来的肢体语言是人物性格的最好诠释,这比任何文字描述来得都要直接和形象。这种肢体语言也同样是语言的一种,舞蹈不是简单的模仿生活动作,也不是人类情感的简单宣泄,而是对生活本质的艺术创作,这种呈现充满着张扬的、夸张的、有韵律的美,是对生命节奏的一种视觉呈现。当舞蹈者在展现每一个动作的时候,观众可以感受到一种力与美合二为一的效果,能够让观众引发内心的共鸣,从而达到舞蹈对人性刻画的震撼。 肢体语言背后所彰显的人物特征明朗而又清晰,让观赏者更加身临其境。角色的人格、性格、习惯等在一个个动作里拥有了生命和自己的灵魂。主题在舞蹈中所具有的力量和传染作用是任何其他的表现方式――语言、表情等所不能替代的。

在电影《巴黎圣母院》中,女主人公艾斯米拉达是一名美丽热情的吉卜赛女郎,艾斯米拉达在电影中的舞蹈热情而奔放,将她大胆、执著、纯真善良的人物性格特征烘托出来,同丑陋、阴险、奸诈的教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们在美与丑、正义与邪恶、虚伪与纯真之间的对比过程中引发对人性的思考。

二、舞蹈题材电影中人性的体现

(一)印度歌舞电影

因舞蹈的发展源于劳动,这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有着不一样的舞蹈表现形式,而印度在舞蹈电影的产量和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印度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工业,每年出品1 000余部影片,是美国好莱坞产量的3倍,每年出品的电影中大约有500部属于纯歌舞电影,而其他影片中也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歌舞元素。在印度宝莱坞生产的影片中,大部分都是歌舞片,一部非常“宝莱坞化”的3小时长的影片,平均每隔30分钟就会有一段歌舞场面。这似乎已经是电影创作者与观众之间达成的一种默契了。甚至有人总结说,印度电影可以用“一二三”来归纳――一段动人的故事,两个美丽的主角,三段绚丽的歌舞。

之所以歌舞电影在印度如此风靡,究其原因,可以理解为印度的舞蹈是由祭祀礼仪活动逐渐演变而来,对印度人来说,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有宗教的含意。印度舞源自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的爱,舞者借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体表达和诠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各宗教国家、宗教文化的长期并存和印度人民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形成了印度文化浓郁的宗教性,而宗教又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长期的发展演化中被印度人民所喜爱、所尊重、所保护。

印度歌舞电影为观众营造的视觉盛宴在影片《阿育王》中展现得尤为精妙。《阿育王》在艺术上非常具有戏剧性与情节性,可以说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高度。并且在技术的高度上,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在《阿育王》的舞台布景与外景的设计上,使影片具有豪华的视觉体验。影片中的群舞和伴舞在阵容上的安排也突出体现出来了影片中所反映的印度人文与风俗。影片中在歌舞的场景中,导演也做了刻意的安排与处理,美术与造型设计的运用使影片中五个歌舞场景更具艺术魅力。在五个歌舞场景中表现尤为突出的是第四个场景的艺术设计,第四个场景的美术设计,使观众有了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在感受到阿育王浓烈的悲伤情绪的同时,通过造型搭配、彩色辅光、烟雾、水下摄影等多种艺术设计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出了爱情的美好。在第一个歌舞场景中“公主出场”中,导演全部使用了人工修剪后的自然景观,不断跨越空间的转场推动了叙事的发展。另外《阿育王》中的第三段歌舞,黄色的土墙映衬着骄阳,再配上人们五彩鲜亮的民族服装将印度民族的歌舞激情烘托到了极致。影片中阿育王的母亲倒在了血泊之中,愤怒与仇恨改变了阿育王,为了复仇,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兄弟,登上了皇位,为了发泄怒火,阿育王率领大军南征北讨,军队所到之处生灵涂炭,阿育王用沾满鲜血的双手建立了供历史见证的丰功伟业,同时也使得自己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众叛亲离。更为可悲的是,昔日刻骨铭心的恋人竟然与自己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战争的胜利让阿育王得到了一切,也失去了一切。片中的爱恨情仇伴随歌舞的发展慢慢展现。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世界电影业中,印度电影能够在世界影坛中脱颖而出,成为亚洲电影业的一巨头,正是由于印度电影导演在影片中保持了印度本土的文化与人文。印度的传统文化是以歌舞为主要代表的,印度导演对歌舞的运用达到了超高的艺术水准,使印度具有与好莱坞电影相抗衡的艺术境界。影片中导演通过歌舞的讲述,向世界展现了本国的风俗与传统文化。这使得印度电影具有浓郁的民族性,进而在世界影坛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二)美国歌舞电影

美国电影在100年的变迁中,为大众提供了无数光辉璀璨的记忆。作为制作美国电影的专业户――好莱坞,成为享誉世界的电影天堂,其中,制作的歌舞片和西部片成为最具美国特色的类型片。

美国电影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诞生,有声电影技术的产生,使得演员在翩翩起舞的时候可以高声放歌,从此歌与舞这对永恒的恋人在银幕上留下永不磨灭的倩影。40年代好莱坞歌舞电影为人们搭建了一个浪漫、美好、温馨的乌托邦世界,让人们从失望与恐慌中逃避出来。而此时,好莱坞歌舞电影也日渐成熟与繁荣,银幕上的歌舞场面愈加华丽、复杂,场面调度也愈加纯熟。涌现出一批像《出水芙蓉》《红菱艳》等经典歌舞片。50年代,好莱坞歌舞片继续发展,在这短短的10年当中,好莱坞歌舞片到达了黄金时期。此时的经典歌舞片不胜枚举,出现了让大家耳熟能详的歌舞电影,如《雨中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国王与我》等著名影片。在电影《雨中曲》中主角是性感的珍・哈根、有才气却只能在幕后配音的黛比・雷诺以及由吉恩・凯利饰演的投机的功利主义者。故事尽管是用批评的态度反映昔日好莱坞的面目,但却用轻松愉快的歌舞方式表达减低了尖锐性。60年代摇滚乐的兴起,给好莱坞歌舞片带来划时代的革命。这个时期的好莱坞也延续着传统歌舞片的走向。到了70年代,摇滚乐的盛行伴随爵士舞、迪斯科、拉丁等舞蹈元素,外加摩天大楼、高速公路、敞篷车等具有强烈主观意向性的视觉元素,连同反战、女权主义等文化倾向一同舞出了具有独特的影像风格的时代。80年代,随着科幻片、动作片的兴起,好莱坞歌舞片连同西部片一起走入了低谷。在歌舞片陷入没有深度突破的尴尬局面的时候,好莱坞歌舞片导演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标新立异的形式突破。这也使得银幕上的舞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而那些原本难登大雅之堂的街头舞蹈纷纷成为影片中的主角。世纪之交,当各种类型片,在好莱坞的舞台上竞相粉墨登场风光过后,好莱坞歌舞片进入了怀旧复古的新时期。

从好莱坞歌舞电影的发展看,好莱坞歌舞片经历了从上世纪30年代的剧场歌舞片到50年代的经典歌舞片,再到70年代的摇滚电影,80年代的低谷时期,到新世纪的怀旧复苏时期,好莱坞歌舞片历经革命,几度沉浮。

(三)中国歌舞电影

中国电影发展较晚,但也不乏经典,《阿诗玛》这部根据少数民族传说改编的老电影,通过歌舞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赞颂。电影中极少对白,所有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都是通过舞蹈和歌声来表现。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在人民中间广为传唱。

在新世纪中国电影中也不乏有着歌舞情节的电影,电影《精舞门》就是一部纯歌舞片,影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街舞是本片的线索,将原本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一起。楚东(陈小春扮演)出生在武术世家,但他从小喜爱跳舞。由于跳舞,他使得妹妹从高处摔下,造成失明。也是因为跳舞,他交到了共渡难关的兄弟和知心的朋友。多少年来,楚东心中一直存有对妹妹的歉意和把妹妹眼睛治好的希望,正是这一点,让楚东带着他的兄弟们站上了街舞大赛的舞台上。并且在漂亮的DJ女郎(范冰冰扮演)的帮助下,参加街舞比赛最终获胜。

电影《精舞门》有一个很大的亮点,那就是它舞蹈和中华武术的结合。功夫电影在国内外都有很好的票房保证,中国功夫片更因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打星的演绎而全球大热。正逢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一切和中国风有关的艺术文化都备受重视,《精舞门》把中西文化巧妙结合起来,让观众看到街舞和武术的热辣碰撞和相互融合。将舞蹈和武术结合起来是一种尝试与创新,而这种结合方式在中国的电影中被一次次重复使用。

在周星驰的电影中,歌舞一直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大话西游》《唐伯虎点秋香》《少林足球》《功夫》等都奉献了脍炙人口的经典歌舞,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更是歌舞连连,盘点文章“排骨舞”、舒淇“新月光舞”、黄渤“踢腿舞”各具,韵味十足。《西游・降魔篇》中讲述的是一个妖魔横行的世界,百姓苦不堪言。年轻的驱魔人陈玄奘以“舍小我,成大我”的大无畏精神,历尽艰难险阻,依次收服水妖、猪妖以及妖王之王孙悟空为徒,并用“爱”将他们感化,而玄奘自己也终于领悟到了“大爱”的真意无不昭示着人性的光辉。

在电影中舞蹈的穿插运用使电影的表现力更加饱满,舞蹈这一无声的语言在体现人性上的作用也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 电影艺术词典(修订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 邵牧君.西方电影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江东.印度舞蹈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 陈萌.试论印度电影中的舞蹈[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02).

[5] 孟梦.回眸中国影视舞蹈60年[J].舞蹈,2009(10).

[作者简介] 李静波(1976―),女,黑龙江黑河人,硕士,黑河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舞蹈教学。

上一篇:从命名方式审视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选择 下一篇:美国动画片英雄形象角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