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如何进行合作学习之我见

时间:2022-10-05 01:27:17

数学课堂如何进行合作学习之我见

摘 要:独立的学习虽然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合作学习却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量,丰富学生思考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飞速提升,使学生拥有交流能力与团队精神等等。培养合作型人才是我们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数学课堂进行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精心的设计、组织与引导。

关键词:数学;课堂;合作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交换思想,分享知识与技能,沟通情感,形成团队精神,提升交流能力等等。想要培养合作型人才就需要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那么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顺利的开展有意义的合作学习呢?下面我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将自己的几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教师会“讲”

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教师的讲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不过这里的教师的“讲”,不是说继续教师的讲授与灌输,而是说教师教学中进行必要的讲解。教师的讲解是合作学习的指南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答疑解惑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课堂思维能力,对课堂要有深入而宏观的把握和掌控,讲解问题能够深入浅出,能够让学生乐于接受而且易于接受。同时,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对问题的有效点拨,不能直接告知答案,也不能不讲方式的一味思考,教师要注重方式和方法的传授,对问题的讲解要提纲挈领,激发学生的思维,让点拨更有效。

二、问题有意义

合作有目标,合作需要围绕着具体的问题进行,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合作问题的设计就必须更加精心。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高效的解决问题,所以,将问题进行合理的分解和创设,是合作学习高效的前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来合理设置课堂的内容,既要保证课堂内容足以完成教学任务,也要兼顾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针对合作学习的特点,要将能够激发学生思维能力、适合探讨的内容设置为合作的问题,让学生的合作能够有效而且高效。

三、活动方案可操作

问题提出以后,就要具体实施,那么怎样实施,就需要教师设计的活动流程可操作,否则,教学活动就会混乱无效率。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的教材特点,设置具有操作性的学习流程,而且要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灵活调整学习策略。针对合作的过程,教师要设置一些趣味性强、被学生乐于接受、能够被学生理解的方式去组织,除了让学习流程适合学生而且规范性强之外,更要注重于合作学习的效果,让合作学习的效果最大化。

四、评价有促进作用

每个学生都想要获得成功的喜悦、能力的肯定,评价是学生获得这份需要的最直接的方法,分数不是学生的全部,也不是能力的全部。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模仿学习能力强、相信教师的绝对权威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理解内容、获得感悟的作用。评价机制的形成,除了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之外,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共性和班级文化的特点,融合教材内容和课堂预设和生成,对学生的发言、思考、计算等合理评价,让学生既能感受到评价的正确性,有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五、合作要有效

合作学习是带有一定目标的学习,是带着一定问题的学习,学校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更是有限的。合作学习能够高效率的解决问题,但是合作学习方式并不是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内容和课堂。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时,在科学设计合作内容的基础上,将合作学习的时间做合理的划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合作学习任务,不影响课堂的容量和其他内容的时间划分,而且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保护到最好。同时,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意对这个过程的监控,提醒学生将注意力保持在合作学习上,制止思维抛锚现象,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更充分的利用起来,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课堂上使用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在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其实任何课堂教学都是在教师的设计下开展的,所以我们的合作学习要想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

上一篇: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英语语感 下一篇:有关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