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施暴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时间:2022-10-05 11:32:50

校园施暴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新闻链接:

今年以来,山东省兰陵县八名初中女生对一名初一女生拳打脚踢,多次将其打倒在地;江西永新一女生因管理同学与其产生矛盾,遭七八名初中生围殴下跪、掌掴;浙江庆元四名初一男生将一名小学一年级男孩关在黑屋里殴打,用绳拴脖、烟头烫身;广东汕尾一名初中女生被十名女生扒衣服殴打,并被拍、视频上传网络……记者粗略统计,今年上半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竟多达20余起。

一年来,我们从各种媒介中,不时看到发生在校园里的暴力事件,有些报道还使用了“欺凌”“霸凌”这样的词语。看看多名女初中生打一个女孩的视频,那些打人的女孩子嘻嘻哈哈,漫骂言辞随心所欲,施暴撒狠不以为然,而被虐的女孩子一味退让,软弱不支,丧失了做人起码的尊严。

还有,多名中学生拦路截堵小学生,抢夺零花钱,不给就动手;多名学生在马路上残忍地伤害小猫小狗;等等。这些问题和现象,让社会和每个有孩子的家庭感到恐慌,更引起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引发家庭教育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索。

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多种不良因素影响了青少年

我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精神文明日益提高,学校教育更加科学规范,孩子言行彬彬有礼。但是,在黑暗处、在厕所里、在背街里巷、在虚拟空间,我们的孩子怎么了?这些现象与我们以下几种社会现象和问题是分不开的。

当前孩子们迷恋网络游戏中的激烈暴力冲突、竭力厮杀和充血复活,使得孩子不尊重生命、无视彼此的伤害。

“非常六加一”家庭模式,三种有问题的教养方式也是重要原因:一种是过度溺爱,满足孩子一切要求,替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家长对孩子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导致孩子唯我独尊,意愿得不到满足时,没有正确的处理方式,小时撒娇,大了撒野。第二种是因为家庭不和谐、教育外包或父母忙于生计忽略对孩子的培养,孩子缺少关爱、缺少陪伴、缺少理解、缺少尊重,心理变化长期被家长忽视,孩子没有安全感,心灵孤独。当出现一些问题时,又被老师“扣帽子”,被家长“打棍子”。第三种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瞎爱,冷热不均的爱。对孩子的成绩、才华高期望和高要求,对孩子的生活总是包办和满足,这种上蹿下跳的爱致使孩子丧失了德行和责任,为所欲为。

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法制教育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再加上“托人办办”“找找关系”“我爸是李刚”等社会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还有女性的弱点――女人与女人之间容易产生的嫉妒心理,这恐怕也是校园中女孩群殴于同性别的原因之一,以及对校园施暴现象处置的法律依据和程序不健全,导致对施暴者惩处不力,违法成本低等等,种种不利因素助长了青少年的施暴行为。

面对校园暴力,家长该做什么

当孩子面对校园暴力时,作为家长,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教孩子勇敢面对校园施暴者

我几年前接触一位四年级小个子男孩子的母亲,说起他家孩子被一个高个子同班同学欺负的事情。妈妈先是帮助孩子分析“不经意”和“故意欺负人”的区别,然后告诉儿子,你如果认为他是故意所为,第一直接告诉他,我已经明白你是故意欺负人了,以示提醒。第二明确我会还击,你想试试么,警告。第三拼尽全力,从声音、动作到决心表现全面提升,跟他拼了。并且告诉儿子,妈妈已经做好被请家长和带这位同学去医院的任何准备。结果,这个小个子男孩只是瞅准机会,拼尽全力用胳膊把那个欺负他的高个子同学顶在墙角,卡住他的脖子,取得制胜先机。

后来,两个孩子成为好朋友,那个大个子在小学期间一直保护这个小个子男孩子。

我们用这个例子只是要说明,家长要正面与孩子交谈学校暴力现象的话题,明确家长的态度和观点。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里的状况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在知情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帮助孩子应对一些情况。

比如,鼓励和帮助孩子结交几个好朋友,孩子不孤单,不被孤立;给孩子的穿戴和文具用品不要太显眼、出奇,实用大众些,不张扬;让家长的同事、朋友的比自己孩子大几岁、最好是同学校高年级的孩子出现在孩子身边;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多么严重的事情也不要隐瞒父母,父母是相信他、支持他的;家长对孩子结交的朋友要有所了解;平日多与孩子沟通,聊学校、同学间发生的事情,观察细节,及早发现问题;培养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能力;对女孩子进行必要的自我保护教育。

如果孩子是施暴者,要慧心引导

但是,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幸就是校园施暴者,我们家长该怎么办呢?有国外的心理学专家研究过,“霸凌”这种行为,施暴的孩子要达到的目的,不是解决具体的事情、得到具体的满足,而是为了给施暴对象造成痛苦,并且从他人的痛苦中获得,享受“我很强大”的感觉。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些急于体验“我很强大”的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感受。

近年来,很多小学老师都有一种感觉,就是原来在小学规规矩矩的好学生升入初中后,就变得油腔滑调,变得斗狠撒野,变得狂傲无礼,说话用语、网络空间中故意使用脏话、怪话、奇语。甚至有的孩子说自己小学时太乖了,中学要“酷”一点。所以,我们看看,是不是有些孩子是在故意“耍酷”?

因此,如果发现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有校园施暴的现象,我们要“软硬兼施”。“欺凌”行为严重的,必须严肃处理,依法处理,明确处理,不能以转学、调座位、调班级来掩盖。

同时,不定性定论,不嫌弃,不孤立,加强教育帮助。对于出现苗头的孩子,家校教育齐头并进,发现优点和长处,转移重心焦点,启发引导孩子在其他正道上去体验和实现“我长大了”“我很强大”的感受。

学校暴力事件是校园里极少部分孩子的问题,所以,我们绝大多数家长不必过于紧张,我们只要坚持营造正确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我们的孩子既不会成为施暴者,也不会是受虐者。

(陈秀茹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研究员,天津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天津市妇联特聘家庭教育专家)

上一篇:沉下心来历练 下一篇:离婚请别伤害无辜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