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探讨

时间:2022-10-05 01:17:31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探讨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也开始注重医院的成本核算与管理,这将有助于医院降低医疗成本与准确定价,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医院的长期运营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探讨,分析医院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公立医院 成本核算与管理 建议

一、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医疗改革稳步推进下,全成本核算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中逐渐凸显其作用,为管理者管理提供数据依据。公立医院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实行成本核算,有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当前医疗改革,加强医院自身的计划管理。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渠道主要有医疗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贴三个方面。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政府加强对医院收费的控制力度, 规范医院收费项目,防止医院多收、错收医疗费用。同时,调整药品价格,实现药品零加成,控制药品收入比例等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遏制“以药养医”的现象,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面对相关政策改革, 医院要在竞争中争得领先优势, 必须要对原来以药养医的观念及固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和发展的重心进行改革。医院应该把立足点放在挖掘潜力、优化结构、强化成本管理等方面, 才能适应新的政策以及医院自身发展需要。医院以往重收入轻成本的观念必须改变,通过不断提高医院收入来支撑收支平衡的粗放路子必将无法适应当前的政策改革, 这就迫使医院把维持收支平衡的重点转向自身的成本控制, 以成本控制橹鳎 节约不必要的成本开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因此,全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位置将越显突出,医院经济管理应该实施成本核算,对医院的发展和在市场经济中保持优势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公立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的意义

(一)有利于医院优化资源配置

医院的资源是有限的,通过全成本核算能够使管理者充分掌握医院开展的各个医疗项目的实际成本以及各核算单元的成本构成情况,为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调整项目结构,优化医院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充分利用资源,促进医院的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健全医院全成本核算制度,规范医院各医疗业务流程,为管理者提供相关依据,使医院成本预算的编制以及考核更加科学和规范,使医院内控制度及范围得到规范,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三)有利于为医院获得合理补偿提供依据

公立医院的性质决定了医院的公益性,医疗服务价格由物价部门制订,同时受社保部门管控政策的影响,有些医疗服务价格存在脱离实际低于成本的情况,全成本核算为医院与政府部门探讨医疗服务价格提供依据,为新医疗改革提供数据支撑。

(四)有利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将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只有实施全成本核算,通过成本核算分析成本的构成,能够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使医院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并使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三、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方法缺乏统一标准

由于各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具有独特性及不确定性,导致每家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只能根据医院自身的情况、医生水平、病人具体需求等方面不同而使医疗服务所产生的成本有所不同,同一种疾病,因病人、诊治方法等不同,也会使医疗成本发生变化。新技术的应用或诊疗方式的改交也会使成本结构发生改变。医疗服务的不确定性造成医院成本的多样性,医院之间的缺乏可比性。

(二)成本核算系统信息化程度不同

大部分医院都有信息化系统,但主要用于统计医院收入相关的数据情况,统计口径仅与收费挂钩,现有信息系统无法准确统计固定资产,不可收费材料等所有成本数据,无法准确计量医疗所产生的支出费用,卫生系统要求医院提供的成本报表也是相对粗略的数据,因此,全成本核算效率低下、成本数据准确性低,严重影响了医院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三)医院成本核算方法具有多样性

它由数十种不同的学科构成的,每种学科都因专业不同而使成本核算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不同,多种成本形态和成本分类造成了成本核算方法的多样性。目前大多数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的直接目的仅仅是为了医院绩效分配的各科室支出提供成本的依据,引导科室注重成本,节约成本。这种典型的“算成本,为奖金”的思维模式,没有从成本核算的管理功能出发,只是起到按传统绩效分配方式核算科室成本,导致科室为降低成本而盲目的减少开支,没有充分发挥全成本核算用作医院管理的工具的作用,无法科学的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

四、公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建议

(一)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的开展全成本核算

运用统一的标准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计算出区域内医院平均成本,使各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数据具有可比性,同时,各医院以社会成本为标准,挖掘出本单位的个别成本与社会平均成本的差别,优化其经营管理,促进医院自身发展。医改要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实现药品零差价销售,使医院收入合理降低,80%调整为医疗服务价格补偿,10%由各级财政补助,10%由医院自行消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即立足于医院公益性的需要,同时促进公立医院实现社会目标,又要与激励约束相容原则相适应,重点提高诊查、手术、护理、治疗、中医服务以及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检验项目价格,充分体现医疗人员的价值,同时也深化医院结构性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不断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医院成本核算必须依赖大量、准确的基础数据信息,通过信息系统对基本信息进行规范、收集、处理,转化为可用的成本信息。医院全成本核算还需要医院各个部门提供相关数据信息支持,这就对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更先进、更高的要求。只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成本核算信息系统,才能充分挖掘医院基础数据信息,发挥信息化快捷、准确、便利的优势,实现全成本核算。因此,信息化的建立与完善,是医院实现成本核算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

(三)建立医院的全成本核算领导责任制

医院全成本核算由院长亲自挂帅,委任主管领导以及各部门中层干部骨干成立成本核算办公室,各部门相互协作配合共同完成成本核算工作。成本核算办公室要制定完善相关全成本核算的制度,建立健全全成本核算体系,制定相关成本的核算方法,对医院成本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还要对成本进行有效的科学预算、分析和控制。应以财务部门为牵头部门,其他部门应无条件积极配合工作,同时还要注重财务管理和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以财务管理作为成本核算管理的基础条件,而成本核算管理则是作为财务管理的延伸和扩展。

(四)确定合理的成本核算测算方法

完善医院临床路径,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项目成本测算方法为例,充分考虑各医疗项目的病人在入院后所有可能接受的治疗的流程,明确确定医疗临床路径,根据临床路径明确、合理的计算出该病种的在治疗过程中将发生的平均成本。通过临床路径逐步测算出项目成本、以及病种成本,为成本核算提供数据支撑,有助于更好的实现成本核算。

五、结束语

全成本核算是医院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全建立成本核算是一个漫长持续改进的过程,各个医院需根据医院自身情况进行,并在进行中持续改进。面对全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参考上述的方法应对,通过理论的基础结合实际进行解决。同时,全成本核算需要管理部门的牵头,发挥各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每一位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医院的成本核算,为医院运营管理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医院在医疗改革过程中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玉显.浅析医院的全成本核算[J].商场现代化,2011, 651: 123-124

[2]程薇.医院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3]郑大喜.基于成本核算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与奖金分配制度设计[J].医学与社会,2010,23 (6):55-57

上一篇:论财务内控的问题及创新管理措施 下一篇:科研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处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