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旅游综述

时间:2022-10-04 07:59:16

跨文化旅游综述

【摘 要】文化作为旅游活动中最为明显的因素之一,在国际旅游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显。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旅游进行研究已成为了文化领域和旅游领域的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文章通过对国内外跨文化旅游文献进行梳理和分类,并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跨文化;旅游;综述

一、综述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大众旅游”从刚刚起步逐渐发展壮大,呈现出空前鼎盛的状况,人们对旅游的兴趣日益高涨。旅游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根据世界旅游组织2001年2月22-23日在日内瓦的旅游研讨会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者将达到15.61亿人次。根据2013年5月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2012年国际旅游者增长了4%,已达到了10.35亿人次,照这一增速,到2020年达到日内瓦研讨会预测的数据基本没问题,那意味着约有四分之一的地球居民将去到拥有另外一种文化背景的异国他乡。随着全球国际游客的激增,在世界各旅游地发生的各种社会文化方面的变化和影响,使得我们不得不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的研究历年来已积累了大量的案例,理论、方法也日臻完善。但目前中外跨文化的研究一般都集中在文化交流,或者是跨国企业管理上,对跨文化旅游的研究还很少。随着当前科技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因此,从跨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旅游者旅游行为和旅游动机的差异,对于制定合理的旅游地开发策略、创建国际化旅游文化品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概念分析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跨文化旅游”的理论源于“跨文化交际”。林红梅在《论跨文化旅游交际》一文中提到: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民族成员相互间进行交往的活动,也指同一语言的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交际。

人们跨文化旅游交际的初始动因往往是从文化差异开始的。梁雪松也指出,“跨文化”的重点在于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是有显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具体的交际过程,是两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人们对陌生文化的体验。田穗文将旅游跨文化交际定义为“荷载至少一种文化的旅游者到具有不同背景的旅游目的地的从事活动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很多人,包括笔者,都认为“跨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词,因此需要对它进行范围界定。对跨文化旅游的定义中很多都提到了“不同文化背景”,而这究竟是指什么呢?根据Marshall Singer的观点,任意的两个人都有可能是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但个人的行为并不能称之为文化,文化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因此,跨文化旅游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指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旅游活动,在本次综述中,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旅游活动。

三、跨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根据笔者对跨文化旅游文献的阅读,发现关于跨文化对旅游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跨文化旅游者旅游行为、旅游者满意度调查、不同国家旅游者之间的比较等方面。在本文中,笔者将从理论研究和比较研究两个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类总结。

(一)理论研究

在笔者搜集的文献中,理论的应用主要是集中在跨文化旅游的影响因素和文化休克现象两个方面。

跨文化旅游的影响因素方面,林红梅在《论跨文化旅游交际》 一文中列出了四个影响跨文化旅游交际的因素: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文中,作者还就跨文化交际提出了旅游从业者培训的目标。郭璇在《试论跨文化旅游下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一文中将影响跨文化旅游的文化因素总结为:价值观念差异圈层、地域文化差异圈层和社会规范差异圈层。在社会规范圈层,除了和林红梅的文章一样提到了民族习俗,同时还提到了宗教,她认为宗教因素渗透于社会文化生活的层层面面。张宣在《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中同样也从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不同的是作者在每一个维度下都分别列举了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差异。最后提到了旅游跨文化交际应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文化休克”一词是由英语“Cultural Shock”音译过来的,一般也译为“文化冲突”。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 在1958年首先提出,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温丽玲和刘鑫鑫在《跨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休克”分析》一文中写道,文化休克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常常是由于突然处于异己文化生活环境或者是在长期脱离原有的文化生活环境后又回到自己原有的文化生活环境;也可能是由于同时分别忠于两种或多种文化心理时产生的。关于文化休克的文献大多数都运用了古拉豪恩(Gullahorn, 1963)提出的描述文化调试或旅居满意度的W型曲线来分析跨文化旅游中文化休克经历的六个不同阶段。

(二)关于跨文化旅游的比较研究

在Metin Kozak, Enrique Bigné, Ana Gonzalez, 和Luisa Andreu所著的“Cross-Cultural Behavior Research in Tourism: A Case Study on Destination Image”中采用变量分析法(ANOVA)对到西班牙巴伦西亚旅游的欧洲旅游者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欧洲国家的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差异。研究发现,不同的因素可能会影响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或者影响某一特定目的地对不同旅游者的吸引力。Yvette Reisinger和Lindsay Turner在“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ourism: Indonesian tourists in Australia”一文中以印度尼西亚旅游者和澳大利亚本地人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文化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梁旺兵在其文章《上海市外国游客跨文化旅游行为实证研究》中以到上海旅游的外国旅游者为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搜集一手数据,对在沪外国旅游者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四、结语

对跨文化旅游的研究,虽然国内外的研究程度和力度都还不大,成果也都还不够明显和成熟,但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以一体化进程,我们与世界各国旅游者接触的机会增多,到国外去旅游的经历也会增加,了解跨文化旅游可能产生的问题或解决方法对于今后无论是作为旅游者或旅游接待者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笔者选择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差异所在并找准问题根源,寻找可以解决或缓和矛盾的方法。这也提醒了我们这群今后可能要走到与旅游有关的岗位上的学生,在学好自己的基础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要通过各种方式扩宽自己的知识含量,培养国际化视角,提高自己在文化、语言和交际能力等方面的能力。了解并理解世界上的不同文化和风俗,在实践中去丰富理论,完善知识结构,积累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

参考文献

[1] 郭璇.试论跨文化旅游下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J].丝绸之路,2010,20:31-32.

[2] 黄露.跨文化视野下出境旅游行为研究——以中国公民赴欧洲旅游为例[D].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2008.

[3] 梁涛.论广西跨文化旅游发展的符号化诉求——基于东盟游客感知的视角[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33(1): 109-113.

[4] 梁雪松.社会学视野下的东西方跨文化旅游交互习性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7):1221-1226.

[5] 梁雪松.东西方旅游者跨文化旅游行为比较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7(3):278-282.

[6] 梁旺兵.上海市外国游客跨文化旅游行为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6:118-121.

[7] 梁旺兵.跨文化视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与客地关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6.

[8] 林红梅.论跨文化旅游交际[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 4:106-108.

[9] 刘丹青,黄荣.论跨文化旅游的文化后果及其解决[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93-96.

[10] 马静.国内外旅游跨文化研究综述[J].北方经济,2011, 8:15-17.

[11] 马耀峰,胡晓虹.旅沪外国游客旅游选择行为研究[J].旅游科学,2005,1:52-57.

[12] 田穗文,龙晓明.旅游发展中的跨文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1(7):30-34.

[13] 温丽玲,刘鑫鑫.跨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休克”分析[J].市场论坛, 2010,2:62-64.

[14] 王红.基于LISREL模型的跨文化旅游知觉与满意度关系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 2008.

[15] 张宣.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福建地理,2006,21(2):48-50.

[16] 张静,张建星.跨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休克现象浅析[J].管理观察,2010,13:26-27.

[17] 张宏博,马耀峰.跨文化旅游交往的实证研究——以旅华英国游客为例[J].当代经理人,2006,21:1075.

[18] 张宏梅,陆林.跨文化旅游态度和行为研究:技术、方法和启示[J].旅游学刊,2009,24(8):89-95.

[19] 郑笑怡.浙江省外国留学生跨文化旅游行为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4):185-186.

上一篇:心理学理论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下一篇: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