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适应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21 02:15:56

跨文化适应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关于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进行系统的综述,以期有助于对跨文化适应的深层次研究。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6-0022-02

一 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逐渐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出现了来华留学的热潮,留学生教育在不同的层面上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众所周知,当个体进入一种新文化后,由于对新文化环境的行为准则和社会模式不熟悉,通常会感受到一定的不适。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与世界其他地域和国度的文化相比,有自己独特的氛围和文化习俗,这些差异意味着每一位来华的留学生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让人头疼和烦扰的“文化冲击”。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适度的解决,将对他们的学业及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有的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帮助外国留学生了解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情感倾向。

二 国外跨文化适应研究综述

从20世纪初开始,跨文化适应这一现象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国家受到了广泛关注,许多人文学家和语言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目前在西方,关于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已有大量成果。Oberg提出“文化休克”这一概念,并把其定义为:“文化休克是因为人们突然失去了熟悉的社会交往符号和标志所导致的一种精神焦虑。”后来,Oberg把跨文化适应过程分为:蜜月期、危机期、恢复期、适应期。Lysgaard通过对在美国的斯堪的纳维亚人的跨文化适应的研究,提出了U型曲线理论。Gullahom发展了U型曲线理论,提出了W型曲线模型。Spradley和Philips通过对派驻海外的维和部队士兵以及在美国的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比较,认为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有以下33个生活变化条件,其中包括:事物、服装、语言、娱乐方式、生活节奏、人们表现出的友爱与客气程度等。Frunham和Bodnner主要研究当旅居者身处当地环境中,如果这种环境中没有自己熟悉的社会文化情境时,是否会产生困难和适应问题。Mendenhall和Oddou指出了跨文化适应的三个组成部分:情感、压力和认知。Kealey指出了跨文化适应中的两个心理变量:正面变量和负面变量。Berry指出了双维度模型以便来区分4种不同的文化适应策略:整合、通化、分离和边缘化。Ward及其同事从二维角度来研究跨文化适应的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Crano研究发现留学生适应当地社会文化的内在结构有6个维度:教育因素、当地家庭因素、语言因素、问题因素、人际关系因素及社会因素。Felixcreto研究了本族文化与异国文化之间的冲突是不是影响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Kolaitis研究了年龄和异地生活时间的长短在跨文化适应中的作用。Rosenthal、Russel、Thomas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指出影响旅居者适应当地文化的因素,其中包括:语言水平、性别、年龄、教育层次、状态、自尊以及跨文化的经验。

三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综述

相对而言,国内对于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较少,其中主要的研究层面包括:来华留学生的层次和规模、他们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学习效果评估、学习目的和动机、文化适应以及基于留学生问题的跨文化教育以及管理政策研究。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对跨文化适应的表现、结构及维度的分析

留学生是否适应中国文化主要是从他们的行为举止和心理态度上表现出来。张静园认为留学生会产生一些心理疾病,例如:孤独感、思乡病、怀疑和焦虑、怨恨和敌意。雷龙云和甘饴群对来自6个大洲47个国家的96名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来华留学生的总体社会文化困难为中等水平,还发现留学生是心理疾病出现较多的特殊人群,社会文化困难可能是其心理应激源。袁慧认为留学生在适应的过程中常会出现顺应、冲突及种族中心主义等反应。吕玉兰的研究主要调查:生活、交际情况、语言表现、思维情况等,从中总结归纳出留学生不同适应阶段的特征。陈慧将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分为7个维度:生活适应、公德意识适应、交际适应、社会支持适应、服务模式适应、社会环境适应和当地人生活习惯适应。孙乐岑、冯红平、林莉与黄筱杉对我国四个城市的外国留学生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华外国留学生总体适应状况良好,欧美留学生的适应性明显优于东南亚和东亚的留学生。李萍通过自编问卷对68名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适应水平最低的前三项内容分别是:“学习和使用汉语”“参加中国学者支持的研究项目”和“参加中国的文化课”。

2.对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的探讨

张静园指出,由于留学生对中国认识的滞后,导致留学生活的不适,不同文化适应之间的反差是影响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陈慧指出由于中国特殊社会文化的价值观会极大地影响留学生的社会适应。李萍指出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包括: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年龄和出国经历。陈慧、朱敏和车宏生指出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期望和来华目的。周源指出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与中国朋友的交往和多元化思维。除此之外,周源在对华留学生进行访谈过程中还发现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语言并非留学生最大的文化整合障碍,是否拥有中国朋友和多元化思维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3.对跨文化适应的应对策略探讨

杨军红和万梅均指出了关于如何解决来华留学生适应问题的方式。史成瑞提出要根据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应因材施教。道格拉斯・艾伦指出中国大学要加强校园、工作人员、教室、学生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以便更好地实行互动、交流,促进跨文化交流。

关于来华留学生的研究完全符合中国的文化和国情,可以解释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外国留学生的适应问题。但总的来讲,因为国内关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有了一些成果,但仍然不成熟,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缺陷:

第一,国内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留学生群体,关注的群体主要为教育学与社会学领域的学者,心理学领域的实证研究还有很大的空白。

第二,从研究内容讲,相关研究梳理了来华留学生的基本适应状况,包括:生活、价值观、心理等方面,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仍有许多文章仅仅是对理论和影响因素的单调罗列,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第三,研究的方法较为成熟,有访谈、问卷分析、文献研究,但总体来讲较为宏观。

四 结束语

通过对文献的搜索和整理发现,国内对于出国留学生的研究由来已久,已经是规模较大、层次较高、涉及面较为宽广的比较成熟的研究领域和范畴。而由于我国来华留学生的招生和教育事业发展相对较晚,对于来华留学生的研究则仅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对他们社会文化适应状况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尚未得到应有的关注。随着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些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现实之需,成为各学科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Charlie. Case study 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xperiences at Western Oregon University[J]. 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07

[2]Charles F. Abel. Academic success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 research and recommendations[J]. New Directions For Higher Education,2002

[3]Colleen Ward. Acculturation and Adaptation Revisited[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1999

[4]Colleen Ward &Antony Kennedy. Coping with cross-culture transition[J].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2001

[5]Dave Burnapp. Trajectories of adjust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U-curve,learning curve,or Third Space[J]. Intercultural Education,2006

[6]陈慧、车宏生、朱敏.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3(6)

[7]陈为春.论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以近年赴泰教师的文化适应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10)

[8]高永晨.文化全球化与跨文化交际学科发展:动力、趋势和展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

[9]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5)

[10]李秀珍.上海来华韩国留学生的学习适应影响因素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2)

[11]蒲瑶、张文涛、彭惠.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调查及建议――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个案[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上一篇: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下一篇: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