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的阻碍范文

时间:2023-10-25 17:13:26

跨文化交流的阻碍

跨文化交流的阻碍篇1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高校英语 应用原则 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08-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与经济的全球交流日渐增多,这对高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难以提高,在实际的交流之中往往出现阻碍,甚至因用语习惯的不同,从而造成很多的不便,影响正常的口语交流,基于此,应加强高校英语的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的简单概述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首先起源于美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人们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不断的加强,近几年其在中国的发展十分的迅速。由于跨文化交际与语言学有着直接联系,主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语言交流,是一门消除语言交流障碍的学科,具体划分又分为跨文化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将跨文化交际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外国人的用语习惯,减少与外国人交流时产生的沟通阻碍,因此跨文化交际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加强语言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其相应的社会背景情况,对语言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究,从而才能够掌握有效的用语习惯。而跨文化交际就提供了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对不同文化体系进行介绍,掌握语言文化的社会性质,从而减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中所产生的障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日渐频繁,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形式,在国际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也凸显了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然而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已难以适应,无法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将跨文化交际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实现了对文化差异的比较和掌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以及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1]。

三、跨文化交际的应用原则

高校英语教学对跨文化交际的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适用原则,从而发挥跨文化交际的实际作用。相关研究学者表明,将跨文化交际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应具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有序性原则。所谓有序性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学习,针对高校学生学习阶段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实现由易到难的顺序学习。比如说,针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应选择较为简单、普遍性强调英美文化知识,在实际的记忆中具有明显的效果,从而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由于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应适当的提高文化难度,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第二,相关性原则。这里所指的相关性主要有两点,一是要与日常生活相关,二是要与专业知识相关。语言学习的主要的目的是应用,高校学生在今后的国际交流中应用最多的无非就是以上两点,因此这两方面产生交流阻碍的可能性最大,故此在应用教材的选用上,应充分体现相关性原则,实现学生的学以致用。

第三,对比性原则。每个地域都具有其特有的风俗习惯,同样一个国家也有着其特有的风俗,如果不能对不同的风俗进行掌握,在交流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造成交流的双方的不悦。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通过对比,将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记忆,特别是对于某些特定习俗而言更应牢记,避免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将自己推向尴尬的境地[2]。

四、跨文化交际的应用方法

(一)创设语言环境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的加强联系,然而由于英语是一门外语,实际生活中对其使用少之又少,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英语学习难度,同时由于中外文化差异,在英语的应用中存在一定的用语差异,为了有效克服这些困难,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必要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运用能力。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特定的语言环境,由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对话内容进行判断,指出错误的用语情况,并将英美国家在这种语境下的特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记忆。其次,故事情境的设定,这种方式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给予学生的特定的身份,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在一旁观察和记录,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行评价和指导。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加以辅助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多媒体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也相应的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对跨文化交际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第一,借助于网络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多的国外生活场景,通过对英美国家生活习惯和日常交流进行了解,有利于加强对该国文化的记忆。第二,多媒体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音频、视频、幻灯片等形式,为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官冲击,激发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文化知识的导入设置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非主语的学习一般都是从课堂上进行的,由于生活之中没有相应的练习,课程的学习进度较慢,如果再加入有关的文化知识教学,会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不利于学生记忆与掌握,因此应从采用导入式教学方法,在英语课程中实时导入文化知识。该种教学方法具有两方面的优点:第一,导入的文化知识一般贴切讲课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基本知识的掌握。第二,文化知识的导入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这样打破沉寂的教学氛围,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3]。

综上所述,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逐渐增加,应加强学生对不同国家间文化的掌握,从而规范英语使用技巧,提高英语交流水平。基于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巍巍.跨文化交际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62-64.

[2]康英华.跨文化交际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4:236-237.

[3]陈彬婕.浅谈跨文化交际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 文史月刊,2012,S3:251.

作者简介:

跨文化交流的阻碍篇2

【论文摘要】迁移是学习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广泛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也正是由于迁移的作用,所有的习得经验几乎都是以各种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在英语学习中,负迁移现象的产生,一方面与学习者本人的认知水平较低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也与教学中忽视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有关。

一、文化迁移的定义

已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的现象被称作迁移(transfer)。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阻碍新知识学习的迁移被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外语学习中所犯的错误或遇到的障碍都是学习者母语习惯负迁移的结果。文化迁移则是指由于人们下意识地用自己的文化规则和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

二、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因为外语学习者是在已具备了一套具体语言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他已完成了依靠语言社会化的过程,他的社会身份己确定,在学习外语时,他已有的语言知识不可避免地将成为学习外语的参照系,他原有的世界观、价值观等不可避免地发生迁移。因此,许多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其实都是“外语语法+外语词汇+ 中国文化背景”,他们把外语镶嵌到自己母语文化背景之中,割裂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造出了许多Chinese English而不是idiomatic English,造出了许多的discourse in English而不是English discourse。外语教师应该设法预测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culture shock),对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分析比较,减少或阻碍文化的负迁移,促进文化的正迁移,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从文化迁移的角度来看,要培养出具有很强语言交际能力的学生,教师需要很高的素质。教师不但应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东西方文化修养、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防止汉语负迁移的教学原则

1.情境性原则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必然与特定的情境相联系,如果脱离实际运用而单纯孤立地学习语言知识,那么势必会导致最初学习时的语言情境与将来实际的应用情境相差太大,造成迁移受阻。在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习的难度。如果不考虑这一特点,而是脱离实际、孤立地学习语言知识,则尽管学生在头脑中储存了所学的语言知识,这些知识有可能仍然处于惰性状态,难以在适当的时候被激活、提取出来加以应用或迁移。为此,教学中应考虑到情境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充分创设并利用各种情境,以使语言迁移达到最好的效果。

2.鼓励性原则

个性特征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意味着个体在进行语言学习与知识迁移活动时,不可避免地受个性特征影响。个性特征影响整个学习过程,自然也影响迁移过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应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努力尝试应用新的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意义,对于学生主动使用英语的意识及其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鼓励学生正视英语学习中的错误。同时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个性问题,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外语学习者。

四、汉语的负迁移下大学英语学习策略

文化教学应是渐进地、自然地、启发式、关联地,而不是集中、说教、注入、孤立式地。文化随时间、地点、人物的角色变换而发生变化,因此,作为文化中介人的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为内容还包括其他文化,除高雅文化外,还应涉及大众文化习俗、仪式及其它生活方式、价值观、时空概念、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深层文化的内容,所讲授的文化信息来源应多渠道,如阅读、交流、大众媒体、实例分析、调查、到目的语国家实践等,多角度介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编写的文化材料,并从汉语文化、英语文化及其他语言文化等多重角度看待英语文化,采用启发式,强调实践,注重学习者的个人参与。教学方式可采用对比法,比如让学生就某一方面将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突出强调同汉语文化存在差异的英语文化现象中尝试从多重角度特别是本族人的角度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从心理上认可其在英语环境中的合理性,调整自我观念,超越文化隔界,以开放的态度从不同视角看待和理解母语文化和异国文化。以上目的可通过阅读、倾听、交谈、观察、调研等多种方法和老师、其他学习者、亲朋好友、来自英语文化的人以及其他文化的人的交流渐进地,自然地来实现。 转贴于

五、结论

跨文化交流的阻碍篇3

[关键词] 《阿凡达》;跨文化交际;障碍

美国电影《阿凡达》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它的三维立体效果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让人慨叹现代电影拍摄技术的飞速发展。这是一部超现实的科幻电影,影片所描述的情节发生在人们设想中的未来,但是,当我们从视觉上的冲击走出来的时候,它留给我们的是对跨文化交际的深深思考。

虽然影片是超现实的,但我们在现实的世界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不难找到它的原型,比如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开发时与印第安人的冲突,英美霸权主义国家对伊拉克等中东国家的战争,甚至西方世界对利比亚内政的干涉等与《阿凡达》中地球人与潘多拉星球人的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何等的相似。地球人在和潘多拉星球上的纳威人跨文化交往中困难重重,冲突不断,那么,跨文化交往中的障碍是什么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问题。

一、《阿凡达》中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分析

(一)消极的意动成分

在跨文化交往中,影响交际的很重要的心理因素是意动。意动属于态度的一种,“态度可以被理解为对待任何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倾向。它事先决定人们或者积极地或肯定地,或者消极地或否定地对待某人、某事或某种行为。”(贾玉新,102)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形成态度的三个重要因素是认知(cognitive)、情感(affective)和意动(conative)。“意动成分是指个体对人和物的行动意向”,也可称之为交际目的。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消极、否定的意动成分毫无疑问会阻碍交际的正常进行。

电影《阿凡达》中,地球上矿物公司派由杰克化身并支配的阿凡达去潘多拉星球的交往目的就是要开发一种被称为 “Unobtanium”的矿物元素,这种矿物元素能彻底改变人类的能源产业,而纳威人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好建在“方圆200公里之内,最丰富的超导矿上”。地球人赋予阿凡达的使命就是让纳威人离开家园,为地球上矿物公司开采矿藏让路。基于这样一种意动基础上的交往态度显而易见,正如矿产公司老板所说:如果纳威人不肯离开家园树,“杀土著人确实会让人难堪,但是比起媒体的批评,股东们更在意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难看的季度报表……所以帮我找一根挥挥就能让他们挪窝的胡萝卜吧,否则的话,让我们能挥的就只有大棒了”。影片中纳威人之所以没有杀死杰克,纳威的女长老让女儿负责把他们的生存之道交给杰克,目的是“教他们(地球人)学会尊重我们,尊重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种交际意动本来应该会产生良好的交际结果的,但地球人的目的并不在于为了了解纳威人的生活方式,而是把一己私利建立在让纳威人离开家园的痛苦之上,虽然制造阿凡达的目的起初也是想通过劝说的途径让纳威人放弃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但基于这样一种意动基础上的跨文化交往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后来地球人和纳威人的激烈冲突当然也就不可避免。

(二)文化定势与偏见

文化定势是对于某一群体或者个人的属性的一套信念,是“过于一般化的,过于简单化的,过于忽略细节差别的,过于夸大了与某种类别或某一群体的人相关的信念或态度”。过分的文化定势又极容易产生偏见,偏见是以先前的经验或者事先所做出的决定为基础而做出的判断。“它是一种以错误的或以不可变更的概括为基础的一种反感心态”,(贾玉新,106)文化定势与偏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不可忽视,消极的文化定势与偏见阻碍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电影中地球人和纳威人分别来自于两个相距遥远的星球,有着不同的外形、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显而易见,然而,他们并没有通过交往和了解就形成了对彼此的文化定势。地球人把纳威人描述为“蓝猴子”,是“身上爬满苍蝇的野人”。猴子自然是不能与人类平等的,他们是野蛮的、未进化的。而纳威人对地球人的认识也是“邪恶的‘天空之人’”“没有办法被教化的”“怪物”“臭气熏天”等。这些仅仅通过有限的观察而进行的概括无疑会带有偏见的性质,这就使得地球人与纳威人的跨文化交往很难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于是,地球人认为将纳威人赶出家园理所当然,而纳威人在抓住杰克的时候多数高呼要把这个“怪物”杀掉。由此可见,纳威人与地球人所建立的对彼此的文化定势和偏见为以后二者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三)民族中心主义

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主观的态度,就是认为本民族是核心,把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看做是合理的、标准的和正确的,而以此来衡量和判断他民族,它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美国社会学家孙墨楠曾经这样定义民族中心主义:“它是以其个人所属群体为一切事物的中心为出发点来看待事物,对其他所有群体则按照自己的标准把它们分成等级……每个群体都认为只有自己的社会习俗是恰当的,看到别人的群体有不同的社会习俗就会嘲笑。”从消极的方面来看,民族中心主义会使人产生优越感,并不惜去改变他人的生存空间和思维方式,由此产生互相不信任、仇恨,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交际距离,从而导致基于文化冲突基础上的交际冲突。

电影《阿凡达》中描述的是地球人高度发达的文化和纳威人回归自然的主体文化,在两种主体文化的交往与冲突中,我们不难看出地球人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感。他们慨叹自己科技的发达,为了掠夺外星球的资源,可以克隆出拥有地球人思维方式的纳威人,并且雄心勃勃地自认为可以毫不费力地征服纳威人。首先,当地球人发现潘多拉星球上有那种稀缺的矿藏“Unobtanium”时,他们认为应该把这种矿藏据为己有,不管这是否属于自己的星球,于是让杰克去说服纳威人离开家园为人类开发矿藏扫清障碍,杰克提到如果纳威人不想离开怎么办时,上尉帕克•赛弗里奇话不客气地说:“我还真不信他们不走”,以至于后来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大棒政策,开始屠杀驱赶纳威人。地球人的这一行为是民族中心主义的极端体现,他们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凌驾于纳威人之上,为了实现对稀有矿物的开发和拥有权,地球人可以“违背自然进化规律,有悖纲常,肆意进行生物改造” ,(李丹,2010)将本民族的利益看做是高于一切的追求,而藐视另一文化的生存和发展。这种民族中心主义的极端表现严重影响和阻碍了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阿凡达》对跨文化交际障碍解决的启示

电影《阿凡达》中地球人与纳威人在跨文化交往中障碍重重,冲突不断,为人们的跨文化交往活动或多或少增添了一些焦虑与思考。杰克化身的阿凡达去潘多拉星球与纳威人交际目的的改变是他无能为力的,虽然这种意动成分是交际的障碍,是交际失败的根源,但是纳威人以及影片的主人公――杰克的化身阿凡达的表现又对我们解决跨文化交往中的障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首先,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的羁绊。杰克起初接受任务看到实验中的阿凡达时,他的反应不同于其他地球人,他并没有用地球人的标准来对纳威人进行审美,没有认为阿凡达是一个怪物,而用美来形容阿凡达。从杰克与纳威公主的爱情中我们也看到了杰克审美取向的客观性,由此可见,杰克并没有完全受到其他地球人的民族中心主义的羁绊,同时,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交往为杰克与纳威人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减少了障碍。

其次,要培养文化移情能力。所谓文化移情能力就是指对待他文化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态度。杰克化身的阿凡达最初与纳威人接触的时候,并不被理解,当他开始学习纳威文化的时候,也受到了纳威人的讽刺挖苦,然而,杰克并没有放弃学习,并且逐渐开始了解和融入纳威人的生活中去,杰克的这种不懈努力也得到了纳威人的认可和接受。

再次,宽容地对待“他文化”。虽然在地球人与纳威人开始接触的时候,纳威人对地球人的定型是消极的,但总体上讲纳威人在对待地球人文化时是宽容的,他们渴望被地球人理解和尊重,因此没有把阿凡达这个外来的入侵者杀掉,而是让纳威公主教阿凡达学习纳威人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在逐渐学习的基础上建立了对彼此的信任和理解。这种宽容的态度和地球人极端自私的狭隘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至于地球人杰克觉得仿佛世界是颠倒的,觉得潘多拉星球的生活应该是真实的,而回到地球上的生活却仿佛是梦境之中。相反,正因为地球人对纳威文化的藐视态度才使两种文化的冲突发展到武力冲突程度。

三、结 语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时期,同时跨文化交往活动也不可避免,然而,当今社会,在跨文化交往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大大小小的冲突,小到个人与个人的冲突,个人与他文化群体无法相容共处,大到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冲突,有的甚至发展为战争。毫无疑问,解决冲突的最好的办法是扫清跨文化交流的障碍。我们在为电影《阿凡达》超常的视听效果惊叹之余,其中跌宕起伏的跨文化冲突也引起了我们对跨文化交际障碍的深深思考。在跨文化交往过程中,只有摆脱民族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培养文化移情能力、宽容地对待“他文化”,才能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文化共存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 胡文仲.跨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 刘佳,周红霞.电影《阿凡达》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启示[J].文教资料,2010(04).

[5] 李丹.超越民族中心主义的羁绊――文化冲突中《阿凡达》的自我身份认同[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06).

[6] 彭增安.跨文化冲突的成因及处理方式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7] W munication with Strangers: 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New York:Random House,1984.

跨文化交流的阻碍篇4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实施策略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时代,英语作为国际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一门语言工具,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我国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学当中,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与实际人才需求量快速上升呈现极为不平衡的状况。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教学一直以来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材内容不合理、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没有引起学校广泛重视、缺乏跨文化语言教学语境、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陈旧等。因此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效果不明显,严重阻碍了英语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虽然传统英语教学能够培养出过硬的英语语言能力,但是由于注重西方国家语言文化内涵教学,不能运用英语语言思维,导致了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语用失误,大大增加了交际难度和交流障碍。即使说得上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因说话不合时宜、说话方式不妥、语言表达不符合外国习惯等,造成了交流上的失误或失败。语用失误会使得外国人认为你不真诚、居心叵测或用心不良,就不会因语言水平问题而原谅你。因此,高校应重视跨文化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积极探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教学手段与策略,积极创新英语教学理念,从而有效地提升跨文化交际人才质量。

一、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跨文化教学理念不到位、教材内容陈旧、测评方式不科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缺乏语言交流的语境等现状。还有由于在教学中没有贯穿西方语言文化和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从而导致英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学生不了解西方社会文化传统,往往运用自己的文化思维方式去揣测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在交流过程中就出现了理解上的错误和文化观点上的矛盾冲突,不恰当的言行导致交流失败或尴尬局面[1]。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之下的英语教师缺乏跨文化教学理念,往往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了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强调英语四六级应试考试方法,教学重心放在了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上了,不重视英语语言文化知识背景的传授和英语思维方式。很多英语教师自身缺乏西方国家文化知识,因而无法对学生进行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与思维教学,这对于跨文化交际是极为不利的。当前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忽视了西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知识的介绍,完全与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相脱节,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严重阻碍了英语跨文化教学活动与交流。现在学生大都比较急功近利,以拿到四六级证书和文凭为目的,对于耗时耗精力的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自然放弃掉了,对西方文化知识学习没有任何动力和积极性。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很多,诸如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的巨大差异。总之我国高校英语跨文化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需要加以扭转和改观[2]。

二、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实施策略

1.增设西方文化知识方面的课程,拓展第二英语课堂,创设跨文化交际的语境。比如开设英美国家概况、英美社会与文化、英美社会礼仪入门等一些介绍西方文化知识背景的课程,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英美等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知识,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生活背景,不会造成语言交流时的语用错误。学校还可以通过拓展英语第二课堂,进一步延伸英语文化教学,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各大高校都聘有外籍英语教师,学校不妨把这些外教资源利用起来,设立“英语广角”这样课外交际课堂,充分利用外籍教师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的真实语境和交流机会,从实际方面锻炼学生的英语语用表达能力,可以请外籍教师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领略语言背后的西方文化知识。通过与外籍教师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与沟通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英语思维能力,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采用校园英语主题演讲会和主题晚会的形式,具体活动内容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编排英语话剧、英语小品、文化情景剧、英语诗歌朗诵、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化妆晚会、英语游戏等形式多样的内容,让学生完全使用英语交际语言,在跨文化英语交际语言环境中体验西方文化。2.优化英语跨文化教学内容,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学水平。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融入一定量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前理解和掌握课本教学内容的社会生活背景。中西文化巨大差异阻碍了语言交流,加强中西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与学习,以及对中西方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异同的比较研究,这样就会大大减少语用方面的错误与失误,尽量减少因母语语言系统本身和母语文化干扰造成的语用失误。教师上课前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音频、影像等展示课文中需要了解的中西文化差异;也可以在课堂授课中穿插一些英文原版文章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原版资料,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了解西方历史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之后,才能够加深对英语文化现象和特征的理解[3]。3.建构“交际体验—结构学习—跨文化意识”英语教学模式。所谓交际体验学习模式就是以交际功能为目标、以日常生活为重点的外语教学模式;所谓结构学习模式就是以语言技巧为训练目的、以语言结构为重点、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媒体的教学模式;所谓跨文化意识就是以了解西方文化知识为目标、以各种西方文化风俗习惯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这三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交际—结构—跨文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英语教学日趋交际化。交际能力培养包括语言形式的语言、社会规则、文化规则、语法规则、话语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等方面。交际体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了解一定的知识语言语境之后,可以正确判断话语的合适与否,保障交际双方能够在相互理解的语言语境中顺利交流下去。教师要学会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指导学生实现英语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提高,处理好语言知识和运用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西方历史文化的研究与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研读、西方文化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的了解三个方面途径加以解决[4]。4.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作为英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观念,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手段,不断反思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采取先进的教学模式,增强跨文化教学意识,接受专业培训,深入学习和研究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礼仪等,积极改善英语教学条件,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命令、威胁与惩罚的“控制型”师生关系,建立起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英语教师的素养还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技能、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较高的人品修养、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知识、相当的外语习得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等。在跨文化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树立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观,施行英语教学跨文化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采取提供信息为主的、分析原因为主的、提高文化敏感的、改变认知行为的、体验型为主的、互动式为主的等六类训练,这几种训练方法往往交叉使用,互相补充[5]。

三、结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门包含着语言、非言语、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适应能力的综合能力。英语跨文化教学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进行,运用交际语言理论教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培养跨文化交际的人才成为英语教学重要科研课题之一,建设一支具有西方文化知识的外语教师队伍,英语教师结合教学工作,能够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教学改革,从文化语言学角度进行深入和系统的文化研究,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加大英语教材内容的改进,增加西方文化知识部分的分量,营造跨文化语言交际气氛与氛围,突出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师还要进行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直接讲授法、课堂交流实践法、对比分析法、融合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途径;优化教学设计,增加中西文化的对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突出口语与阅读教学。总之,实施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作者:张利华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

参考文献:

[1]柯惠娟.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2015,(5).

[2]朱红英.刍议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有效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2012,(22).

[3]陈薇.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2,(4).

[4]商金芳.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3,(3).

跨文化交流的阻碍篇5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深层障碍;应对方式;研究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人们生活习惯、文化信仰以及思维表达等等方面都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进而使文化交流障碍现象时有发生。深层障碍对跨文化交际的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跨文化交际的难度性。因此,针对跨文化交际的深层障碍,要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来予以治理和解决,从而不断增强跨文化交际的交流与融合。

一、跨文化深层障碍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障碍主要包括表层障碍和深层障碍 ,以其深层障碍影响最为深远。其中,表层障碍主要集中表现在语言、习俗以及社会等等方面上,只要通过个人主观意念加以学习和改进,就能降低甚至消除障碍;深层障碍主要集中表现在深层文化、心理定势与偏见以及民族自我中心主义等等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

(一)深层文化

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层次的文化主要代指人类的精神文化。深层次文化主要指人类在长期的发展时期中,逐渐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等等。其中,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的关键之处和核心部分。同时,宗教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以特有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感染着人类。

在不同的文明体系中,也会有所不同,难免会产生一些分歧和意见不一的现象,例如:生活方式、思维导向、价值观念以及前世今生等等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演变和发展,宗教已经成为国际事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宗教问题也对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再加上不同民族文化利益的不同,使不同宗教之间的矛盾越碓酵怀觯例如:著名的“热点”事件两伊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等等[1]。

由此可见,的不同,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差异,成为跨文化交际深层障碍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二)心理定势与偏见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之间的心理取向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侧重于看待不同的人事物的态度。因此,这也就大大决定了心理定势与偏见的内在属性,主要指有关于信念和情感性质的态度。

1.心理定势也影响着跨文化的发展,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对对方行为的预测,既而以文化的固定看法为基础和前提。此类固定看法使人对交际对方产生期望,会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认为是这种期望正确的,并且按照其主观意念去实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

2.较强的心理定势容易引发偏见,在跨文化交际中,偏见主要来源于对人事物的歧视。例如: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反犹主义”愈演愈烈,主要是由于文化和民族而引发的偏见,而且持续的时间也最为持久,表现出对一个民族的憎恨程度。

二、跨文化深层障碍的应对方式、具体策略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主要侧重于生活方式、语言行为以及思维模式等等方面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想最大地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交汇,就必须要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和要求,找到适合自己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跨文化交际途径、方法。特别是针对于跨文化深层障碍来说,要及时采取确实可行的应对方式,从而不断降低不同民族文化存在的障碍和分歧。

(一)加强教育在文化认同感中的指导、引领作用

教育具有选择、传承和传播文化的功能和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教育文化是进行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其中,学校是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教育重点要有针对性,主要侧重于传统美德、爱国情怀以及等等方面,进而不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因此,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要全面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也要积极开展跨文化交际教学。通过教育的强大作用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解决跨文化深层障碍现象。

(二)加大商务文化知识的培养力度

为了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和冲突,以至于将其消除在萌芽之中,可以开展必要的国际商务活动,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保障。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交际双方产生障碍和冲突的根源必然来自于相关的商务谈判。因此,在商务谈判中,一定的商务沟通、互动必不可少,交际双方要尊重和理解彼此之间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利益观点、以及思维模式等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中,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对于跨文化交际的深层障碍,我们需要做到尊重和理解其他民族文化中的,并且不断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以平等的眼光来与各个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融;消除偏见、改正定势,转变民族中心主义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发展目标,更好地适应于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诗瑶.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与应对策略[J].信息化建设,2015(11):231.

跨文化交流的阻碍篇6

关键词:欧亚、金融合作、金融媒介宽度

一、欧亚地区金融合作的现实性意义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金融经济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欧亚地区金融合作区的建立,对于各国实施金融互动、优势互补,加快金融创新,改善的金融生态,提升金融整体竞争力,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可以有效的整合区域内的金融资源。欧亚各国,特别是、俄罗斯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通过实施区域内合理分工,有效整合区域金融资源,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

2、能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中国、俄罗斯的金融业相对发达,金融总量和金融水平在欧亚区域各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区域内各国通过金融合作,可以促进各国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提升各国金融服务水平和金融整体竞争力。

3、能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欧亚区域内的合作已涉及到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商业贸易、农业、、劳务、科教文化、卫生免疫、环保等多个领域,合作项目的落实最终离不开资金的供给与支持,如果跨国的金融合作有效,就能保证中亚、欧亚各国的信贷资金、保险资金、投资资金的横向合理流动。

4、能促进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当前,东亚、中亚、欧亚范围内的区域合作和次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一方面各国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保证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合理流动;同时,也对对接欧盟、东盟区域合作,提高区域内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开放水平,保持各国的经济繁荣,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欧亚地区金融合作的可行性

金融经济国际化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已露端倪,80年代进一步发展,到了90年代演化成席卷全球的大趋势。尽管几次金融风暴的冲击使金融经济国际化受到异议,但是,金融经济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已成共识。不论是北美经济自由贸易区,还是“欧盟”、东盟都充分显示了区域合作良好的发展态势。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东盟等国际上成功的区域合作经验来看,区域金融合作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合作区域相互毗邻,且处于“龙头”地位的金融核心区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增长力;二是各地区之间经济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梯度性,资源优势互补;三是必须形成利益共享、成果多赢的共生型协作机制。在这一点上,欧亚地区相对于其他经济区域,具有明显的可行性。

(一)从地理区位来看,欧亚各国区域特征明显。俄罗斯和中国是欧亚金融、物流和信息中心,俄罗斯、中亚各国和中国中西部都处在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区,虽然其在环境、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存有一定差异,但近年来,该地区各国政府均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开拓国际市场作为其促进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俄罗斯与欧盟国家联系方便。如果以俄罗斯和中国为内圈和核心圈,第二圈则为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塔,土库曼斯塔,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第三圈就是欧亚的其他国家。处于“龙头”地位的核心区是俄罗斯和中国经济圈。该经济中心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对周边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增长力。

(二)从资源禀赋来看,一个地区的比较优势、产业的选择和技术进步的方式都会与该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有关。欧亚经济区各国之间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异明显,互补较强,为经济金融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欧亚经济区必须充分发掘和利用区内资源禀赋条件的这种差异和比较优势,寻找合作的契机,实现共同发展。

(三)从经济发展来看,在欧亚经济区中,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梯度性差异,这种差异为区域经济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欧亚经济区中中国和俄罗斯是经济发展的龙头,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等资源优势,为区域产业提供广阔的经贸平台;俄罗斯则是欧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桥梁,并在各国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中发挥重要的辐射作用;欧亚区亦各具资源、人才等方面优势,可以承接俄罗斯和中国转移的产业和投资,并且为俄罗斯和中国提供广阔的经济腹地。

(四) 从金融发展来看,欧亚区域合作有利于加快俄罗斯和中国的资本进一步辐射,特别是俄罗斯的金融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机会。而周边各国在自然资源、劳动力、土地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正需要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使两种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利用资源优势吸纳投资,弥补开发资金的不足,以促进经济发展和进步。可以说,欧亚区域合作恰逢其时,区域内的资金配置效率可以得到更好地提高。

三、欧亚地区合作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是金融管理体制的障碍。当前,欧亚区域各国的金融开放程度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体制和风险控制模式差异比较大。一般情况下区域内各国之间资金不能自由流动。这种封闭式的金融业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资本的快速流动,削弱了金融资金对的“输血”功能。受现有金融管理体制的约束,各成员国内之间的银行不能在异地城市开展业务,银行间信息封闭,成为欧亚各国银行不能进行跨区域资金流动的重要障碍,金融合作的割裂必然阻碍经济合作的深层次推进。因此,加大各国金融开放程度,使市场机制成为区域金融发展的主导,是欧亚区域金融资源整合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是金融监管的障碍。欧亚区域的金融合作势必促进各成员国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不断满足新的合作需要。而欧亚各成员国之间金融监管体制差异金融发展水平以及监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区域内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是实现区域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之一,但由于欧亚区域合作的国家数目较多,导致金融机构跨区域信息交流渠道不畅,区域合作中资金的横向流动必然给监管带来难度,容易产生新的金融风险。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政策协调的难度和信息传递的成本,这势必会对欧亚区域金融合作形成一定的限制。因此,区域金融合作客观上要求欧亚各国现有的监管模式必须有所突破。

三是地方政府争夺金融资源阻碍了区域内资金的合理配置。目前各国地方政府对所属地区金融资源的争夺非常显形化,按市场化规则在区域范围分配金融资源的做法,往往导致金融资源向富裕地区集中。而区域经济合作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各国政府按行政区来组织经济活动,行政区内的经济资源受控于政府的干预,带有强烈的地方政府行为色彩。当区域之间出现利益摩擦时,各国地方政府往往以行政区为依托,构筑各种壁垒,阻碍了金融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

四是金融制度性障碍。斯密的“分工产生的普遍富裕”是区域经济整合的目的。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正在起步,它会触及各成员国经济制度中的更深层次的矛盾和。例如,在由户口和户籍制度以及城乡差别导致的对劳动力的就业歧视,了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为了维护局部利益而形成的各种法规和政策,会阻碍资本和商品的自由流动,这些制度性的障碍最终破坏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微观层面看,它严重地影响了和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的效率;从宏观层面看,它导致了投资的膨胀和结构不合理,是引起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前欧亚区域经济金融有效整合的关键是制度创新。

四、欧亚地区金融合作的主要构想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面对的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区域经济金融合作蕴藏着巨大商机。随着区域合作程度的加深,要素流动也不断加快。人才、物质、技术以及产业的转移势必伴随着巨大的资金流,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将会对区域金融合作形成倒逼机制,区域金融合作的滞后则会阻碍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鉴于欧亚各国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具有较大差异性,决定了欧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只能是分层次、有步骤地逐步推进。欧亚经济金融合作总的原则“平等、互惠、自愿、双赢”的原则;欧亚金融合作的步骤应该分层次逐步推进,各成员国可考虑先从双边、三边合作入手,进而发展到多边及更广泛的合作;

跨文化交流的阻碍篇7

跨文化冲突 国际商务谈判 文化导入

一、跨文化冲突现象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普遍性

跨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文化成员由于在语言、非语言的编码过程中所依据的社会规范的差异对同一行为、同一现象作出不同的解释。在跨文化交际中,当交际双方的行为、观点或对目标的期望相违背时,就会产生冲突。国际上,商务活动的不同利益主体,为了达成某笔交易而就交易的各项条件进行协商,就是国际商务谈判。欧美人在谈判前就会要求双方能开诚布公,直接切入主题。对于亚洲人来说,感情是谈判的基础,他们往往会在正式谈判前进行礼节性的会谈,以期建立友好互信的人际关系。所以,在欧美人看来,亚洲人工作效率过低;而亚洲人则认为欧美人过于咄咄逼人,缺乏耐心。可见,由于谈判的双方对文化与交际关系认识不足,或在交际时缺乏文化意识,往往会在国际商务交流中彼此发生误解,或彼此无法相处,有时甚至互相指责。这也就导致了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冲突。美国学者保罗・A・郝比格指出:“一个成功契约的障碍大多来自文化因素,而不是经济和法律因素。由于谈判双方都从自己种族优越的情景和经验来观察对方,所以每一方也常常不能完全明白为什么谈判会失败。有关文化知识的缺乏及将谈判对方设想成‘外来的’和‘不自然的’阻碍了同来自其他文化的人的有效谈判。”因此跨文化冲突在国际商务沟通中是难以避免的和普遍存在的。

二、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1.树立文化差异普遍存在的意识

现在“地球村”这个词在国际交往中被频繁使用,这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在不断地扩展和增加。近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及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加强了不同文化间商务谈判人员的跨文化意识,但仍有许多人因低估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而导致跨文化冲突。在国际业务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应当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性,应对不同文化有高度容忍精神,尊重并理解其他文化,形成多元的文化意识,以宽广的胸怀接纳这种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不会消灭的,并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因此,在商务英语谈判教学中,增加文化方面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树立文化差异普遍存在的意识,使学生的语言知识结构更为合理,进一步增加学生的文化内涵,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进而改变在传统商务英语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结构教学而轻文化背景的不足。了解文化差异及其对商务谈判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克服文化障碍,发现导致彼此误解或冲突的原因,实现有效的沟通;还有助于我们在谈判中知己知彼,在谈判桌上能说善辩,成为始终掌握主动权的强者。

2.培养学生的文化整合意识

世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已经改变了国际商务的运作方式。虽然从长远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全球化还只是处于早期阶段,但作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鲜事物,它的发展前景是不可阻挡的。因此,在新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下,国际商务人员应当不断地充实自己,形成全球化的意识,运用全球战略,使自己成为具有文化整合视角的新型国际商务人才。文化整合是不同文化通过合作寻求共同发展而创立起来的,是不同文化相互作用而创造的整合效应。通过文化整合,双方可以求同存异,融合差异,丰富人类活动。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双方可以吸取不同文化之精华,彼此取长补短,从而减少交际障碍尽快达成协议。因为国际商务谈判的最终目的是双方达成协议。谈判中面对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谈判对象,他们的价值观、语言及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在谈判的风格上有着明显差异,因此谈判中的误解和冲突十分常见。

在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多读一些有关西方文化背景的课外书籍,多看英文原版电影,使学生能够全面而直观地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在理解与欣赏文化差异之上建立文化整合意识,把文化差异当作一种资源,而不是一种障碍。其次,课堂教学内容应尽可能结合真实的语言材料,课外商务行为和商务礼仪等相关背景知识,从而使学生在潜意识中逐步获得文化感知能力。另外,还可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仿、讲座、报告会等多种方式。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强化背景知识和文化习俗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掌握不同文化的观点与视角能增加解决问题的独特思路及方案。所以,把文化整合的视角应用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中,不失为是为培养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实现国际商务谈判的成功运作和良性循环,从而减少跨文化冲突的一条捷径。

三、结语

总之,国际商务谈判比单一文化语境下的谈判更具有挑战性,跨文化谈判是不同文化、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交流和碰撞的过程。在国际商务谈判教学中,我们必须意识到加强商务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具有开放型的心态,准确感知文化的异同,在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实现商务谈判运作时的文化整合,使自己的谈判风格和策略灵活多变,适应不同的文化,从而减少国际商务谈判时的跨文化冲突。

参考文献:

[1]庄恩平.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9.

[2]Charles Mitchell.国际商业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4.

[3]杰勒德.尼尔伦伯格著.曹景行,陆廷译.谈判的艺术.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6.

[4]赵曙明.跨国公司在华面临的挑战: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管理世界,1997,(3).

[5]朱晓妹.跨文化成功交际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跨文化交流的阻碍篇8

关键词 产品创新界面 管理界面 障碍 创新绩效

一、引言

界面“Interface”的概念在技术部门的存在已由来已久,它是描述各种仪器、设备,尤其是计算机设备各部分之间的接口关系。但在企业管理的范畴内,界面概念还属于相当新的术语。它主要用来描述为完成同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在信息、物资、财务等要素交流方面的相互作用关系。界面管理一词源于英语“Interface Management”,意即为“交互作用的管理”,其实质就是对界面双方实行联结,使重要的界面关系纳入管理状态,以实现控制、协作和沟通,提高企业绩效。

但是在企业实践中,界面双方的沟通、交流、配置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这就是界面障碍。有研究指出,当研发/市场界面存在严重的障碍时,68%的产品创新项目将在商业化上完全失败,21%的项目将部分失败。

本文试图通过对产品创新中的研发/市场界面障碍产生原因的分析,探求消除界面障碍的方法,保障企业产品创新研发/市场界面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产品创新绩效。

二、界面障碍产生的原因

在实际的企业管理活动中,人们很早就已注意到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并且常常为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感到困惑。例如,营销部门和产品开发设计部门之间常常在新产品选择上存在分歧、制造部门和原材料采购部门也经常发生冲突,研发和市场之间的界面障碍则更常见,这些冲突和障碍导致了创新效率低下。所有这些现象,都可归结为界面失调的问题。在管理行为中,界面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不仅有部门之间的,也有流程之间的,因而其产生的缘由也颇为复杂。

总体来看,界面障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一些共性原因:

1.专业化。专业化是导致整体工作分解的根源。自从福特将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引入生产制造领域以后,企业管理中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许多统一的工作被分解成为各种简单的活动。例如,现在的许多产品就是不同工序的加工工件组合而成。虽然专业化分工极大地提高了效率,但是,由于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的交接、协调及组合活动,因而大量的界面问题也相伴而生。

2.信息黏滞。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中,各种不同的信息流穿梭其中,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企业涉及的信息更加浩繁庞杂。各个部门、各项职能以及各种流程之间都会产生和涉及大量不同的信息,由于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分布在相关的不同部门、职能或流程之中,加之不同的职能部门一般都对自身领域的信息(尤其是技术知识信息)较为了解和关注,缺乏对其他领域信息的了解愿望和冲动。这就势必导致信息传输中的黏滞现象发生,即各种不同的信息常常滞留于其自身的信息源周围,严重地甚至引起信息传输通道受阻。

3.目标差异。不同的职能部门、流程之间的目标追求方面的差异也是导致界面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一项企业总体任务被分解到工作性质不同的职能部门之后,这些任务在完成时间、运作方式、资源分配等方面均会对不同的职能、部门、流程产生不同的要求,这就使得各个职能组织都倾向于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并处理问题,忽略了其他职能部门或流程的作用和配合。因而相互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界面衔接不顺畅。

4.文化冲突。近年来,管理中涉及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多,文化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不少企业问题都有文化因素有关,有的甚至因为文化方面的冲突而使企业发展受阻。尤其是在高科技时代背景下,企业间和企业内的文化冲突已成为各部门整合时产生界面协调问题的一个重要来源,处理文化摩擦也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项日益重要的任务。

三、界面障碍的消除――有效的界面管理

企业的创新过程实质上是涉及多部门的复杂流程,每个部门在创新项目中都或多或少发挥着作用。职能界面管理必须整合所有参与创新部门的力量,以此加强部门之间的互动。事实上,研发是创新唯一源泉的项目不太可能成功,而认为各参与部门与顾客是创新源泉的项目却相反。参与不同程度创新的各部门在创新的每个阶段对决策产生影响。因此探索职能间的界面障碍消除的方法对于产品创新绩效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造成企业创新过程中各职能部门间界面有效性影响因素以及提高职能界面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作深入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提高界面有效性的途径,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1.消除界面障碍需要各部门跨职能参与和跨职能部门的互动与协调。有等级的协调需要以明确的上下级关系为核心,以官僚机构为特点的命令式的解决方式;而无等级的协调则是以信息沟通为核心的解决方法,部门间并无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平等相待,层级的淡化也是跨职能冲突的解决方案。而要做到跨职能参与和跨职能的互动和协调,必须建立某种协调机制以消除界面障碍。这包括双方关键人员共同参与新产品开发计划的制定,共同介入项目的早期开发工作;采用工作分解结构(WBS)尽量将大项目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建立新产品开发委员会;明确责任、权力、决策权限等。

2.通过流程再造来消除界面障碍是提高界面有效性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传统的面向职能的管理方式将完整的流程人为的分割成相互隔离的部门,不仅造成了研发与市场之间的界面障碍,还使企业在发现问题后不能及时处理。因此,在企业产品创新过程中要创建适合界面管理的组织模式如跨职能产品创新风险小组,并在组织管理中重视分析组织中人才构成、知识结构和岗位流动。在产品创新过程中企业要基于界面管理的要求进行流程再造。

3.通过组织发展建立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从而消除界面障碍。要始终贯彻职能间的整合水平应该与产品创新战略相适应的原则,使得那些存在问题的职能综合小组得到同步的提升。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有效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不同职能部门人员的目标共识,促进不同部门间的理解,对提高研发/市场职能整合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合理设计组织结构,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和管理,使之能与组织正式群体的心理和行为相统一,达到组织内部之间信息交流顺利。

四、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通过以上对于界面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分析,本文认为:

1.在企业实践中,可以通过健全企业组织机构,成立由企业高层领导挂帅的工业工程部,以协调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与行为。

2.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积极而有效地采用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等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从而使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无阻。

3.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积极倡导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良好风气,以增进R&D人员与营销人员之间的了解与合作,使R&D人员更加了解市场,营销人员更加了解高新技术。

4.积极采用质量功能展开(QFD)和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构建科学而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

总体来看,企业要客观评价组织和个人的实际状况,通过组织学习、结构重组等手段克服影响信息沟通的界面环境,同时了解研发和市场人员的个体差异,通过跨部门合作和沟通,来提高两部门人员的认同感和合作、参与、影响的能力,消除产品创新过程中的界面障碍,从而提高企业的职能界面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永胜,刘新梅,王海珍.研发/市场职能整合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科学学研究,2009,27(2):309-314.

[2]郭睦庚,李成标,毛磊.面向产品开发的集成创新界面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10,(11):71-72.

[3]张永胜,刘新梅,燕方.战略导向对R&D/市场营销动态界面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09,(1):44-46.

[4]刘海运,赵海深.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现状和展望.江苏科技信息,2010,(10):3-5.

[5]龚艳萍.动态环境下企业R&D-Marketing界面管理柔性化研究.科研管理,2007,28(3):92-97.

[6]杨勇华.技术创新扩散“适应性学习”演化机制研究--兼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现代经济探讨,2010,(3).

[7]高伟凯.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力的决定因素.现代经济探讨,2010,(4).

上一篇:生物质燃料的应用范文 下一篇:慢性病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