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色彩的审美意义

时间:2022-10-04 06:14:49

电影色彩的审美意义

[摘 要] 色彩作为电影艺术的基本的视觉元素,已经成为电影艺术重要的造型元素和主要表现手法。色彩美是电影艺术的构成手段之一,色彩使电影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与美感,极大程度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审美张力和表现内涵。色彩在电影中不仅起到表现客观事物的功能,而且起到烘托环境、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色彩包含着深厚的美学意蕴,符合审美受众的情感逻辑,又符合审美受众的思维逻辑,带给观众的是强烈的美感和共鸣。

[关键词] 色彩;审美;美学意蕴

在电影发展的进程和艺术实践过程中,众多导演充分意识到色彩在电影中的造型功能和表达功能的重要性。有的导演甚至别具一格地夸张和强化某种色彩。在这些导演手中,色彩成为一种总体象征和表意的因素,色彩在电影中不仅起到表现客观事物的写实功能,而且起到烘托环境、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一、电影色彩与电影画面

电影作品是靠镜头来进行讲述事情的,而这种叙事方式决定色彩的运用特别重要。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高明的影视艺术创作者不但善于利用色彩进行美的构图,而且善于利用色彩刻画人物、烘托主题和发展情节,把色彩变成一种艺术语言,来展示作品的深层意义。导演把色彩当成一门艺术语言进行研究和探索,它涉及了许多理论领域,如符号学、电影学、心理学、哲学、美学以及绘画色彩等。电影不仅从色彩基础理论出发,还将绘画色彩与电影色彩相结合,透彻分析色彩在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化学上的依据。像《辛德勒的名单》《红衣女郎》等电影作品就是通过对大量影视作品色彩特性、结构、造型手段、表现形式的解析,从而自身掌握影视色彩规律,并培养敏感、良好的影视色彩感受力。继而成为优秀的作品。一种旋律和基调的东西,是赋予作者创造思想的重要因素。例如,一部音乐作品要有它的节奏与主旋律,而一幅美术作品在色彩上要有色彩基调,这些旋律与基调是表达作品的中心,体现作者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一部电影作品,要有它的色彩基调。现在,中外一些电影导演喜欢拍摄黑白影片。黑白,也是一部电影的色彩基调,并且它也是电影色彩语言的一部分。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彩问世后,很少再有人使用黑白色彩,不容忽视的是在黑白电影时代的佳作精品在现代电影艺术中独烁其华,究其原因,电影艺术中的黑白反差能营造出的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影片色调的整体关系,一是指它的统一,使一部影片达到协调一致的色彩基调。二是讲它的对比,在对比中形成影片的色彩基调。三是电影色彩的整体运动,在运动中形成对比又统一的整体色彩关系。从而建立起一种色彩基调及整体视觉感受,更好地渗透主题思想。黑白使电影艺术制造出两度空间,其形成的画面无一处还原自然的真实原貌,但可以引发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创作效果。

二、电影色彩与电影特色

色彩不仅是一种贯注了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的手段,而且是影视影像还原物质世界的一种感光元素。它不仅创造节奏、氛围、风格,它还被用来展示和刻画人物,最重要的是它也可以被用来表达思想的宗旨。以前艺术家拍的电影在文学艺术上都不敌当今,普通观众都不愿意看的原因是因为以前的技术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色彩的普遍性。以前观众的欣赏能力,还不如现在这么挑剔,现在的观众群体是看惯了国外视觉特效的群体。已经不满足被拍摄物体的真实还原上,现在都讲求视觉效果的震撼,这里对电影视觉色彩要求更高了,影片的色彩除了还原画面真实美感外,它自身还要在观念和叙事中具有独特的表达功能。现在的电影色彩已经从最初的追求真实表达和胶片技术性上,上升到追求电影风格的独特性上了。准确地运用影视作品中的色彩可以很明确地塑造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的状态。在现今的世界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群体都拥有自己象征性的色彩,都体现了个性与共性并存。从原始社会起,人类就懂得使用颜色来表达多种象征性的色彩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的心理表达,在潜移默化中支配着人们的审美方式与表达方式。作为文化象征的电影,电影艺术的色彩不仅仅只是在对现实的自然反映,也不仅仅是现实为人们提供的感知整体的叙述,它是艺术家经过创造的色彩的重新组合,是具有相当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它正是以转换的方式链着观察者与社会的联系。银幕色彩是最容易穿透人物的表层空间直达人物心灵的,像摆物品那样通过视觉传达给观众。所以说,色彩和我们的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它对我们影响太多。色彩与电影作品的主题是密切相关的,恰当地利用色彩可以弥补非语言艺术在展现主题方面的疏漏。可以利用色彩的变换帮助观众来阐明作品的主题与表达观念,利用色彩造成的视觉冲击力来深化作品的中心思想。在影视作品中,有意识地搭配使用一些色彩,还有助于凸显作品的个性情节,增加作品情节的起伏跌宕,增强作品情节的感染气氛。对于这样一门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兴艺术,还应该把它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探究,探讨它的文化内涵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文化和美的关系是一个永恒话题,一方面,美在现实中不可能是抽象的存在,只能渗入在具体的文化中;另一方面,文化只有走向美,形成模式的具体化,达到独立传播的规模。在美学中,我们研究的是美的文化模式。在文化中,我们关注的是美学的深厚底蕴。

三、电影色彩与电影表达

电影还具有艺术性和商品性,它不但是电影艺术的根本属性,而且二者的高度统一,可以创造出商品价值与艺术价值都极高的作品。从根本上说,这种既体现在现在,又体现在未来的电影艺术作品商品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不断实现,是以电影艺术作品本身艺术性为根本保证的,它也是因受众群体欣赏能力的不断提升与接受而散发出不衰竭的艺术生命力。所以,只有具备适应受众审美接受水平相应艺术性的影片,才是电影艺术实现其商品价值的重要保证。只是电影接受这种主动性是以其被动性为前提的,主动性融入于被动的状态当中的传统的对于深度的审美追求与当代的对于平面的审美追求,显然同样蕴含着局限性,然而如果考虑到传统美学成功地概括了对于深度的审美追求中所蕴含的美学表现,现代美学是否能够成功地对于平面审美追求中所蕴含的美学表现加以理论概括,就绝非无足轻重了。

四、电影色彩与电影审美

电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而色彩在电影艺术里是一种表达情意的手段。不论是从电影语言、内容还是从形态、技术角度看,电影都拥有着无数的可能性,它是永无止境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重要工具与组成部分,而且离不开色彩在这部影片中成为整体基调的奠定作用,为我们以后在广告领域正确地掌握及运用色彩起了很大的启发作用。时间结构使影视不同于其他艺术观念,电影美术也是基于时间之上的视觉艺术,这种视觉观念首先是对时间与空间的思考,这都是基于电影的特点与时间紧紧相随的时间与空间观念而形成的。其次是对色彩表象的情感深入探究,然后回到电影美术创作的本身。运用色彩进行交代、强调、暗示、提醒与评述。在欣赏与接受电影艺术时要突破色彩层面进行解析,那么观众可以通过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的感觉解读电影艺术,探寻出电影艺术通过色彩在呈现客观生活情景时,其中充满着情趣和情感,使情感与理念相辅相成达到哲理和情理的充分融合,现代电影艺术使用色彩表达情意已成为电影人的一种创作理念,电影艺术创造的过程中通过色彩把主题、情感、理念、意图灌注其中,色彩成为最具表现性和叙事功能的一种表现手法。色彩包含着深厚的美学意蕴,既符合审美受众的情感逻辑,又符合审美受众的思维逻辑,带给观众的一定是强烈的美感和共鸣。优秀的电影艺术已能够自觉创造生动的色彩视觉冲击力,进而对生活做出有趣的诠释,传达出的是对现实、社会、文化、生活,思想观念的反映。没有色彩,就无法构建现代电影艺术的内容,更无法有效地表达情感与思维。电影艺术中色彩美象征地表达出情感与主题,色彩之间的相互配合又构成完美的艺术效果,促使电影文化和精品的视觉作品不断涌现。电影艺术的色彩美创造已形成一定规律,离开了色彩的支持和诠释,电影艺术将会黯然失色。画面含义更加丰富多彩,从而达到与观众的审美有交流性的沟通。在影视艺术的天地里色彩是我们视觉审美的一个重要部分。色彩之所以具有积淀记忆情绪,能折射出创作主体的观念、思想、情趣与个性的审美意味,是因为它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体验。色彩是最具吸引力的视觉因素之一,在构成影视画面语言的视觉诸要素中。影视中如果没有色彩,将会丢失它的优势从而失去大量的观众。马蒂斯说:“色彩能够传达每一事物的本质,同时配合起强烈的激情。”自彩色画面在影视作品中出现后,色彩在影视中便上升为一种富有意味的造型元素而存在。影视作品作为视听的艺术形式,其画面的色彩具有独特的视觉魅力与造型功能。电影艺术的艺术性及其艺术生命力,是来自于以满足人的生命愿望为核心的艺术内容以及对人类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对生命的价值的揭示。影像的意义同样需要受众的主观参与,影像虽然直接取自生活本身的物象,但并不是对自然的单纯记录和对客观现象的复制,而同样遵循艺术选择性和凝聚性的原则,是对自然现象外貌的某种选择和截取,以局部的呈现来暗示和概括整体,实现对叙事的讲述,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需要受众借助于其经验和想象空间来补充的。影像虽然非常直观、确定,但其含义并非单一,相反,影像的非概念性、直观性使其含义更具有空间性和未定性,增强了其含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就为观众带来了品味的自由,并由此形成了多义性的理解。

五、电影色彩与电影艺术

现代电影艺术应该具备艺术美的本质,会给未来电影注入更多姿多彩的新元素,为广大观众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生活娱乐享受,使电影艺术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影视的发展与创作实践,使人们对色彩在影视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着色彩的合理运用成为作品整体构思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感染观众的有力造型因素,影视作品的创作人员应认识到色彩在画面语言和艺术造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影视创作实践的发展,人们对色彩在影视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色彩不仅仅是影视影像还原物质世界的一种感观元素,而且是一种贯注了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它创造节奏、氛围、风格,它也被用来展现和刻画人物,甚至它也可以被用来表达中心思想。对色彩的造型表现、处理方法和拍摄技巧应给予正确掌握与合理运用,力求在准确还原色彩的基础上利用色彩的配置造成不同的效果,赋予画面色彩更多的表现性和象征性,使作品中的画面含义更加丰富,让影像充分发挥其既可供欣赏又具艺术魅力的心灵疏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法]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2] [英]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 郑亚玲,胡滨.外国电影史(北京电影学院教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4] 张会军.电影摄影画面创作[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

[5] 苑媛.光与影――意象对话看电影[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宫科(1978― ),男,吉林长春人,硕士,吉林省教育学院艺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视觉艺术。

上一篇:瑞德的心理救赎 下一篇:试论杨亚洲影视作品的人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