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机制研究

时间:2022-10-04 04:50:25

企业集团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机制研究

摘 要:近年来,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制与组织机构和经营特点的不相适应,集团内部审计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企业集团的经营与经济效益的提升。本质上,内部审计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一种内部治理机制。本文以受托责任理论为基础探讨企业集团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考察内部审计如何成为治理主体所依赖的极具价值的资源,以认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架构中扮演的角色,并提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怎样在公司治理中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公司治理;受托责任;企业集团

一、受托责任观下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1、内部审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措施

如果说公司治理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制度安排,那么,内部审计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措施之一。由内部审计师对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相对独立的审计,既可对管理层的会计信息编报权力进行约束,也可督促管理层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失衡问题。

内部审计,其天然的职责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实施监督,基本宗旨之一便是通过审计手段向有关部门或人员提供真实信息,它一方面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另一方面又可以对人形成间接的约束,以利于减少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影响。因而,通过内部审计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应是引起全球性企业在公司治理中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2、内部审计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

IIA(2002)认为,董事会、管理层、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组织治理体系的四大"基本主体",有效的治理应建立在四者的协同之上,内部审计是治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

在补充与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内部审计可以弥补外部审计在实现公司治理功能方面的不足。我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对中国内部审计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规范:(1)上市公司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应配备专职人员对公司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2)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和审计准则,应当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审计负责人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如此可见,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修正着公司治理结构,对于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来说,必不可少。

3、内部审计是创造公司价值的重要载体

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人们已经意识到,公司治理的目标应是维护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帮助企业增加价值。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组织预防和减少损失,当内部审计成本小于损失的减少时,公司价值增加。另一方面, 恰当的内部审计,还在波特的价值链上起着这样的两个作用:(1)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每一个链节;(2)降低链节间的协调成本。内部审计重心从价值链的中间段转向前后两段,体现了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发展特性。

4、内部审计是透视公司的窗口,是公司治理的守门员,是组织治理主体可依赖的极具价值的资源

受托责任的发展铸就了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独特地位。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受托责任对内部审计地位的影响:一是受托责任参与者的复杂化使得内部审计的服务对象多样化;二是受托财务责任向受托管理责任的发展,使得内部审计服务的内容多样化,内部审计由最初的防止资产损失,发展成为高管层的"左臂右膀"、"公司治理的组成部分",成为"透视公司的窗口"。

内审部门不仅是"透视整个公司的窗口",更是负责治理的其他主体可以依赖的一种极具价值的资源。"内部审计是确保受托责任履行的一种内部治理机制,是董事会及其所属审计委员会、管理层及外部审计一种极具价值的资源"(王光远、瞿曲,2006)。内部审计要成为有价值的资源,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准,内部审计质量影响着内审部门与其他三个主体的关系,进而会影响公司治理质量。

二、改进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基于受托责任的公司治理视角

1、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方向的选择

2003年9月,IIA总部前执行副主席理查德·钱伯斯先生提到了国际内部审计的三大发展趋势:一是重新介入内部控制;二是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三是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可以看出,国际内部审计三大发展趋势中,前两大趋势--重新介入内部控制和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重视的是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后一趋势--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强调的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制度建设加强了,管理漏洞堵塞了,人的素质又相应提高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自然会大大减少,即使出现风险也会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或控制。

2、融合内部控制审计和公司治理审计,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

内部审计是有效监控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重要一环,当各个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或预期的"价值动因"调整时,内部审计是有效管理控制、强化公司治理,以及持续改善营运过程的主要动因。在当代社会经济环境下,内部审计的角色应该是融合内部控制审计和公司治理审计于一体的全面内部审计,继续维持在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方向的传统优势,整合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评估道德风险,重视人际关系,加强全面沟通,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执业人员要恪守准则、超越准则

准则作为联系理论与实务的桥梁,是一国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水平最全面、具体的体现,也往往成为职业界沟通的语言、衡量服务质量的基准(Moeller,2006)。没有高水准的内部审计准则,就不可能有高水准的内部审计服务。准则的制定不单单是一个专业技术问题,它更是一定阶段多方利益均衡的产物。现行准则只是确保审计质量的最低要求,只涵盖了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要求,因而依然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在遵守准则的同时,结合实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坚守独立性和客观性,高度重视客观性管理

审计所应具备的独立、客观特质,是其在受托责任关系中充当控制机制的基本前提之一。独立性和客观性构成了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素,是内部审计职业化进程的奠基石。对于内部审计而言,独立性一直是个难题(Mautz和Sharaf,1961)。因内部审计与组织之间天然的利益关系,独立性一度为外包热衷者频繁指责和炒作,成为内审职业界难以言说的痛处。更为重要的是,人们认识到,对于内部审计而言,客观性更为重要。

组织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产生了对内部审计更多服务项目的需求,进而形成了诸多威胁独立性和客观性的新因素。IIA(2001)在《独立性与客观性:面向内部审计人员框架》研究报告中列举了自我检查、社会压力、经济利益、私人关系、熟悉程度、文化、种族与性别歧视、认知偏差等威胁因素。结合中国实际,当前亟须制定有关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内部审计准则,促使组织吸纳最新理念、采取有效措施,识别和管理威胁客观性的因素。

三、结语

本文就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以受托责任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基于IIA的"四基本主体"观考察了内部审计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并且基于受托责任视角提出了改进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经济学家,2007,(2).

[2]王光远,瞿曲.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受托责任视角的内部治理机制观[J].审计研究,2006,(2).

[3]叶陈刚,程新生.公司内部审计机制的比较与选择--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6,(6).

[4]任志宏.完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提高企业战略决策经营能力[J].审计研究,2005,(3).

[5]张玉.后安然时代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综述[J].审计研究,2005,(5).

[6]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5).

作者简介:陈雨露,女,山东财经大学2010级会计学专业研究生,从事成本与管理会计研究。

上一篇:河北省沙河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析 下一篇:加强实习护生培养 提升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