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法的研究

时间:2022-10-04 03:41:32

高职教育“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法的研究

【摘要】文章探讨了高职教育中“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及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并以实例研究说明了“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法在人才培养中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 三位一体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26-02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呈现出跨越发展态势,在创新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潮流的影响下,各院校都在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体系。高职学校已不是独立于企业、社会之外的封闭式教育部门,而是大门向企业、社会敞开,学校与社会、企业形成了协作伙伴关系,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共同目标的统领下,实施“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已成趋势[1]。施教者已不是传统教育中的“教师”,从人力来源上看,有企业施教者,有社会施教者;从任职类型上看,有专任教师,有兼职教师,有客座教授;从教学分工上看,有主讲教师,有实验实训辅导教师,实习实践指导教师;即使在教师个体身上,正在发生由“单师型”向“双师型”的转变,所有这些,是教育主体的深层变化。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其来源、成分、文化知识基础、教育需求、教育消费水平、修学结业标准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将无年龄、婚否、学制、入学门槛之限。至于教学场地场景早就具有了迁移性,课程课堂教学走向社会、融入企业,是“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机制要求。因此,对推行“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已成必然趋势,其教学方法也在悄然变化。

1.“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教学方法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教学法选择具有多样性特征[2]。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催生出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加之国外先进教学方法的引入,使高职教育教学方法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1.1 根据教学过程的任务,选择适宜教学方法

围绕教学过程任务所实施的教学方法,一般有这样一些类型:传授知识的方法;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巩固知识、技巧的方法;教学生应用知识的方法;检查学生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1.2 根据学习刺激方式的差异,选择适当教学方法

根据现代教育观念,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想方设法刺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3, 4]。通常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呈现方法,如讲授、演示等;实践方法,通过操作活动进行学习;发现方法,通过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结论等;强化方法,如行为矫正、程序教学等。

1.3 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特点,选择恰当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在一定教学理念支配下,运用某种教学手段而展开教学行为,物化为一定外部形态。常用的方法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欣赏为主的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1.4 依据师生共同活动的性质,选择合适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活动的性质,运用系统论对现行教育可用的教学方法大致有:师生认识活动方法系统,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师生实践活动方法系统,如练习法、实验法、参观法等;师生评鉴活动方法系统,如鼓励法、陶冶法、欣赏法等;师生交往活动方法系统,如交往指导法、小组讨论法、班级交流法等。

1.5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教学方法

高职教育中,教学内容分为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两大部分,教学方法也随之不同。理论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程序教学法、引导提示法、实验教学法、讨论法等;实践教学法,如练习法、案例法、模拟法、四步教学法等。在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运行中,尝试综合选择的探索,尤其是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中,因其开放性、动态性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性选择,不失为明智之举。

2.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讲求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但是这种“灵活性”不是无原则的随意滥用,而必须完整体现高职教育“以市场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摒弃大多数学生不满意的教学方法[5]。

2.1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形成能力,关键在于其自身努力。好的教学在于启发学生学以致用、知行结合,聪明的教师在于善于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一堂好课在于帮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会获取知识。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些具体要求。首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产、学、研结合,把学校教学科研与企业生产及产品创新、社会各行各业的理论创见与技术开发,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有机融入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运用、社会的各种创造与发明活动。企业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革新、工艺改造、产品更新等问题既为高职院校提供了教科研课题,也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实践机会。教学必须紧紧围绕革新技术、改进工艺及其操作过程,紧紧围绕社会、企业提高生产力水平的要求,使学生在“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的探索者。

2.3 有利于挖掘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推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个性教育、潜能教育。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实基础、强能力、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规格,通过增开选修课、讲座课、就业指导课、创业与创新教育课等,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评价上实现了由重教学结果向重教学过程的转变,在尊重教师教学方法个性的同时,高度关注学生学法的个性及专长发展趋向,积极支持学生的专业社团活动。

3.“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法实例研究

本研究以本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实施教学法,采取“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教学,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将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目标同步实现;教师具有多元性,即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同堂执教;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即理论课、实践课融合在一起;教学手段具有多样性,试用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程序教学法、引导提示法、案例法、模拟法讨论法等。

经过实践,“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法在本院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一批动手能力强的高技术职业技能人才,在教学方法上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3.1 改革了传统教育思想

首先,在改革教育思想方面实现了三个转变:由封闭办学向开门办学的转变,由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由重理论、重学科、重理工向重实践、重专业、重文理相通的转变,提高了包括知识、能力、人文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在内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的课堂教学、企业的实习实训教学、社会的实践教学与岗位实操训练均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实践训练类教学也进行了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和改革,并改变其教学观念和指导思想,将理论和实践更加有效地融合。

3.2 开展了校企深度合作

我院与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等50多家大型企业签订实训、实习基地合作协议,开展了校企互聘,合作开发教材,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等项目。企业技术员进课堂讲学,教师进企业学习锻炼,学生进企业接收现场教学等都有效提高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效性。

3.3教学方法可以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活动、教学场地具有流动性;教学目标具有多重性,即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目标同步实现;教师具有多元性,即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同堂执教;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即理论课、实践课融合在一起;教学手段具有多样性;执教者个人因素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教学方法的选用意念具有很多不稳定因素。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施行了三种做法:一是一人总筹,分工合作,即形成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主心骨和众星拱月的团队。二是一法为主,多法相助。三是扬长避短,综合运用。

4.效果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实施以来,在学生培养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4.1 推动了“双证书”制的实施

学生通过正常的教学获得的技能能够符合国家职业标准,不需要额外培训,直接参加相应职业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目前我院所有专业的学生,均参加与专业课程相对应的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覆盖率达到了100%,大部分学生还能在毕业前获得两项以上专业技能证书。

4.2 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学生真正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实习生和毕业生均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

4.3 起到示范作用

我院开展的“三位一体”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实践,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了我院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友青,胡晓斌,何兴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2): 5-7.

[2]何兴楚. 论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改革[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7(3):8-12.

[3]丁青,况世华,刘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职创新教育中的作用探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6):39-41.

[4]胡晓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0,8(3):54-57.

[5]李庆,谢红勇,陈静等.创建有特色的”三位一体”高职技能教学模式[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21(5):112-115.

作者简介:

袁加程(1966-),男,汉族,江苏淮安人,教授,硕士,从事有机合成与化学分析研究。

上一篇:对高中数学教学的些许思考 下一篇:快乐着,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