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区域生态规划的初探

时间:2022-10-04 11:31:42

城镇区域生态规划的初探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2-0085-01

摘要: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加剧,城镇生态规划作为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有效的、重要的途径,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探讨大城镇区域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问题,认为城镇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规划;二是生态绿地空间规划;三是城镇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文章结合近几年生态城镇规划建设的新动向,探讨了未来城镇生态规划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趋势;新重点;理论和方法;目标和原则

城镇作为生态环境最脆弱的人类聚居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面对日趋严重的“生态困境”,建设生态城镇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人类在建城活动中的生态思想经历了生态自发、生态失落、生态觉醒、生态自觉几个阶段,这种变迁反映了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人类建城的价值取向,实际上也是人类对理想城镇探求的过程。

1 城镇区域规划的趋势

全球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镇发展将可能再次成为生态环境破坏的主导因素,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技术革命和城镇化将是21世纪的两件大事。在即将到来的又一次城镇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无疑是主力军。但过去百年的城镇运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使众多有识之士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乃至人类的发展前景深深忧虑。

1.1 生态环境是构筑区域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之一按照)(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的“菱形框架理论”,要素条件、相关支撑产业、需求条件和公司战略、结构与竞争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四个基本要素。而区域内生态环境是上述四个基本要素的载体。因而,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大背景下,城镇生态规划应有利于维护经济持续、永续发展,有利于增强城镇及其区域的竞争能力。

1.2 生态规划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规划是根据生态学、景观学、城镇科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自然特征和生态过程的研究,在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生态资源的再分配,使生态系统的生态流畅通,使生态环境符合生态学原则,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满足世代人类居住、生产、生活以及心理要求。可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规范了生态规划的主要目标。生态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1.3 二十世纪80年代环境保护运动之初,生态规划在理论上与实践上主要是生态决定论,走上与“造城运动”相对立的另一极端,要求人类活动服从于自然的特征与过程,而对人类本身的价值观及文化经济特征注重不够,显然,这与当时环境保护运动的主流相适应,以至后来人们将生态规划片面地视为“生态保护”的同义词。自9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规划的复杂性,生态规划不只是生态学概念在城镇、区域规划与资源开发中的体现,它应该真正能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高度来认识,必须综合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的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来指出生态规划。后来也指导“我们必须将区域(作为规划对象,城镇也可看作区域)描述成一个自然――生物(包括人类)――文化相互作用的系统,并用资源及其社会价值重新构筑”,并称生态规划为人类生态规划。最近十年,生态规划又先后综合吸收了地学、系统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环境学、城镇与区域规划等相关科学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走向新的融合。

2 城镇生态规划――城镇生态规划实践的新重点

国内小城镇生态规划的紧迫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发展极快,小城镇已成为推动具有我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一支重要力量。但这么多年的小城镇建设也带来诸多问题,如资源浪费问题、小城镇污染问题、小城镇规模不经济问题等等,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发达国家的小城镇相比,我国小城镇除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外,绝大多数小城镇处于成长时期,其发展方向和未来规模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3 城镇区域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3.1 城镇景观生态规划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规划景观空间结构,使廊道、嵌块体及基质等景观要素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畅通,使景观符合生态学原理,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适于人类居住。

3.2 城镇绿地覆盖率要达到一定的面积。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即从卫生学上保护环境的要求和防灾防震的要求出发,城镇绿化面积要在50%以上;从大气O2与CO2的平衡来看,城镇居民每人需要有10m2森林面积。事实上,加上城镇燃料所产生的CO2,则城镇每人需有30-402的绿地面积,城镇绿地覆盖率应在30%-40%较好。

3 城镇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原则

城镇景观生态规划总的目标是改善城镇景观结构,提高城镇结构功能,提高城镇环境质量,促进城镇景观的持续发展。具体地说有如下目标:①安全性:保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在重大灾害如地震、火灾中,作为疏散居民的场所,这是社会目标。②健康性:一是维护城镇景观生态健康,即维持城镇景观的生态平衡;二是保证市民在生理上及精神上的健康。这既是生态目标,又是社会目标,同时也是经济目标。③便利性:经济有效地确保城镇生活、游憩的方便,在居住区或居住小区范围内,游憩不用乘公车,步行可方便地到达。这是社会目标。④舒适性:城镇景观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技术和自然于一体、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创造一个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这既是社会目标,又是生态目标。

5 生态城镇规划方法的探讨

随着农村人口迅速向城镇集聚,城镇人口骤然增长,同时城镇在区域空间中的社会经济地位迅速上升,城镇成为社会经济的增长中心,带动着其它地区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财富增长.目前,我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人口和经济上快速发展的压力,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我国空前的城镇化进程及城镇环境的恶化使城镇人居环境受到严重威胁,我国大多数城镇已为环境污染、空间拥挤、绿化率低、秩序混乱等严重的城镇问题所困扰。

作为人类家园的城镇已不能给人类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城镇如北京、上海、沈阳、西安等被列为世界上污染最为严重的城镇.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与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上一篇:论民事推定对证明责任的影响 下一篇: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