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时间:2022-10-04 06:27:42

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摘要:自党中央实施新农村建设战略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但农村文化建设却落后于经济发展,落后于农民的需要。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有效措施,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水平,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解放思想,大胆开拓,解决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三是创办乡村文化组织,发挥乡镇文化站的文化作用;四是坚持不懈地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五是壮大基层文化队伍,传承优秀民间文化;六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电视难的问题;另外,还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追求正确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的文化消费,使他们远离黄、赌和封建迷信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文化素质。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文化需求;政府主导;文化消费

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263-02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承担着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的历史使命。自党中央2005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然而,农村文化建设却落后于经济发展,落后于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此,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种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必须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形成合力,不断提高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水平,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为摸清此背景下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以及农民在文化需求方面的新变化,中共襄阳市委宣传部曾专门组织调查组,深入到市辖的部分县(市)区开展调查研究,为有的放矢地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调查显示,农民文化需求呈现出六大特点。首先,从需求对象上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文化需求旺盛,而经济落后地区的需求则相对较弱。随着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农民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文化需求的热情也日渐高涨。其中,不同的农民群体对文化需求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20―4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农民需求强烈;男人比妇女对文化需求更多更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农村党员和干部文化需求强烈;收入高的农民的文化需求远高于收入低的。

第二,在文化需求的形式上,电视是农民业余时间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形式,看电影已成为农民参与较少的文化活动形式。由于受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双重影响,农民对各种文化形式需求的态度也不一样。

第三,在文化需求的内容上,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农业科技类文化,最少有人“光顾”的是中外文学类名著。调查者通过查阅农民的借书记录发现,有关神怪奇谈、暴力言情的短篇故事类书籍和光碟的借阅率较高,而中长篇小说特别是中外文学名著则鲜有人问津。“这说明许多农民还在求富脱贫的路上艰难跋涉着,对美的追求和对丰富高雅文化的享受还缺乏主动性,欣赏品位还有待提高”。

第四,在文化供给的渠道上,农民最喜欢本地文化活动,对政府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不尽满意。目前农民文化的供给渠道主要有三种:政府组织的“三下乡”活动、社会组织开展的公益性活动,以及农民自己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调查表明,农民认为自己的文化消费主要来源是村里婚丧嫁娶时的小型演出活动和节庆时农民自己开展的舞龙舞狮活动。他们喜欢这种贴近自己生活的表演方式和表演内容。对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接近90%的农民表示 “不满意”。分析个中原因,不是农民不喜欢,而是文化下乡主要集中在集镇上,表演时间不能适应农时,表演内容有时不合农民口味,表演时接待费用较高等。

第五,在需求的文化层次上,通俗文化最受农民欢迎,高雅文化或专业性较强的文化农民则不喜欢。调查表明,农民特别喜欢通俗的、贴近自己生活的、浅显易懂的文化产品,对那些高雅的、专业性较强的、离自己生活相去太远的“阳春白雪”类文化缺少兴趣。

第六,在需求的趋势上,农民兴办文化、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很高,被动的文化消费越来越少。现在农村活跃的秧歌舞、群众集体健身舞,农民不但特别喜欢,而且参与的热情也很高。

调查说明,农民文化需求得到了一定满足,并呈现积极、健康、时代感很强的新特点。但毋庸讳言,这种满足还只是初步的、低层次的,离文化小康水平相差甚远,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表现,一是领导认识上的偏见,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忽视农民的文化需求和农村的文化建设;二是基层政府的制度设计有缺陷。例如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和村集体订阅的报纸杂志被大幅度削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文化的传播。在许多村,报纸经费压缩了,被保留的只有两级党报,农民喜欢的几份科技信息报纸却被砍掉了。三是政府投入不足。国务院关于“财政用于文化支出的比例不得低于财政总支出的1%”的规定,几乎没有在乡镇得到贯彻落实。由于缺少经费,乡镇文化站和村图书室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和补充。有的乡镇文化站场地被出租经营非文化项目,文化阵地不断萎缩。四是农民有文化消费的愿望,却无力或者不愿意将经费用在文化消费上。五是部分农民文化需求转向,宗教活动渗透加剧。六是不良消费发展蔓延。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加之现在的基层文化阵地萎缩,文化工作者对农民的文化消费引导不力,以至于农民文化消费发生了一定的扭曲。当前,有不少农民把兴趣投向到抹牌、看草台班子黄色表演甚至搞封建迷信上去了。

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全社会的责任,其中,各级党委政府尤其要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说,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各级党政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意义的重视。在具体工作中要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二是要立足于“大文化”建设,确立建设大文化的观念。所谓“大文化”是指广义的文化,“包括社会伦理思想、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方面”;三是无论穷富,都要大力兴办文化,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是要创造条件办文化,以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与此相关的,各级领导要端正政绩观,建立针对文化事业的目标考核体系。要把发展文化事业纳入到一个地区“三个文明建设”的发展规划中,把文化事业发展情况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目标考核内容,作为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的考核内容,作为文化干部任职的条件,实行一票否决。要加强监督,严格考核,抓好落实。

第二,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克服文化建设中的困难。一是加大政府作为,强化政府的主渠道供给,多渠道筹措资金;二是利用闲置的房屋解决文化站缺少站舍问题;应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因此,各级政府应保证和加大农村文化的投入,国家制定的文化事业经费政策必须得到落实。在坚持政府主渠道投入的同时,还要扩大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发展农村文化。政府要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军农村文化市场,积极扶持农村“能人”和“文化人”领办各类经营性文化实体,投资农村文化公益事业,从而赋予农村文化新活力。三是动员捐赠解决乡镇村计算机缺少问题,以满足农民上网求知、娱乐需求;四是通过创建“万村图书馆”,设置公共阅报栏、书报流动服务点、流动汽车图书馆等措施,解决农村读书看报难的问题。

第三,创办乡村文化组织,切实发挥乡镇文化站的文化作用。在农村要创办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组织,广泛开展创建诸如“文化科技屋”活动;在乡镇,要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乡镇文化站的定位,进一步转变乡镇文化站的职能,实行文化“管办分离”,走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的路子,用市场经济的机制促其开展好活动。

第四,坚持不懈地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管好农村文化市场,保障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持之以恒地在农村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及时向农民提供更多数量的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第五,大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素质,壮大基层文化队伍,传承优秀民间文化。要在发挥现有文化干部队伍作用的基础上,注意农村中培养民间艺人、文化骨干,从思想上和业务上加强对他们的引导,给予其必要的扶持,搭建好让其展示才能的平台,发挥好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要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弘扬农村传统文化,拯救濒临失传的文化艺术,使农村文化更多元、更繁荣。

第六,解决农民看电视难的问题。中国有九亿农民,是个庞大的群体。从经济的角度看,农村是个潜藏着巨大文化消费力文化大市场;从政治的角度看,中国的现代化实际上起决定性作用的、终级的因素是农村、农业、农民的现代化,否则,中国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现代化。因此,电视台特别是中央及省级电视台增加“三农”频道,具有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意义,故非常必要。为此,相关部门要设法降低闭路电视安装成本,使农民安装得起。同时各级政府也要拿出专项经费扶持闭路电视“村村通工程”,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中央政府要采取诸如转移支付方式等措施解决闭路电视安装的经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电视难的问题。

之外,还要通过为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地对农民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追求正确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的文化消费,使他们远离黄、赌和封建迷信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文化素质。

基金项目:本文为襄樊学院大学生科研项目(编号:2008016)之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廷兴等.农民呼唤文化小康[J].湖北社会科学,2004(7):140-142.

[2]郭晓君.农村文化建设要不断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J].小城镇建设,2005(10):20-22.

上一篇:空灵虚无桑多菲 下一篇:浅谈舞蹈的形式美和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