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蒜套棉高产培育技术

时间:2022-10-04 04:28:24

探究蒜套棉高产培育技术

1全程化控合理密植

随着杂交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棉花栽培经历了密度的重大变革,棉花栽培模式由过去的45000株/hm2以上高密度转向30000株/hm2以下的低密度发展,由“大群体小个体”逐渐到“小群体壮个体”发展。近年来鲁西南蒜套棉地区棉花栽培密度逐年降低,大多在25500株/hm2的密度,甚至降低到22500株/hm2以下,表面看上去单株结铃很多,实际上群体结铃下降,导致产量下降。通过试验研究,在配合全程化控条件下,在鲁西南蒜套棉区,杂交棉密度在33000株/hm2左右为宜,在此密度范围内,单位面积群体铃数最大。通过增加密度,大田皮棉单产平均增产11.6%,发挥了优良杂交抗虫棉的增产潜力。当密度达到33000株/hm2时,根据棉花长势要进行合理化调。棉株进入蕾期,每公顷喷150~225ml助壮素1次;在盛花期前后,每公顷喷375ml左右助壮素1~2次;棉花打顶后,结合叶面喷肥,每公顷喷施不超过375ml助壮素1~2次。助壮素的使用保住了伏桃和秋桃的结铃率,解决了伏前桃过多与棉田郁闭的矛盾问题,科学的调节了棉株三桃比例,起到了防烂铃、防早衰、促高产的作用。

2平衡施肥,加强中耕

2.1采用“有机+无机、基施+追施+叶面喷施”的平衡施肥

杂交棉营养生长旺盛,结铃性强,增产潜力大,对肥料的要求高。在施肥上遵循重碳(有机质)、调氮、增磷、增钾、添硼的做法,况且鲁西南蒜棉套模式已发展10余年,棉花枯黄萎病较重,增施有机肥能缓解发病程度。把有机肥、全部的磷肥和50%~70%的钾肥作基施,70%的氮肥作追施,后期喷施叶面肥,主要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含硼、锌、钼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叶面肥,防止棉花早衰及由于缺钾、铁、磷而引起的茎叶红枯病。基肥:蒜棉套栽培方式的两作物共生期达一月之久,无法整地,故基肥与前茬作物共施,即一次基肥、两茬利用,要在前茬作物播种前深翻土壤,耙施整平。前2~3年内可连年深翻增施有机肥,2~3年后可隔年深翻1次,隔2~3年施用1次优质有机肥,这样能有效地保持土壤养分和土壤团粒结构,有利于保肥保水。由于大蒜需肥料量大,施有机肥30000kg/hm2、含N、P、K三元素15%以上的优质复混肥1500kg/hm2左右,或施优质磷酸二氨600kg/hm2、硫酸钾600kg/hm2。追施:抗虫棉较非抗虫棉生殖生长发育进程提前,前期养分消耗量大,中后期速效养分有可能脱节,这也是蒜套棉早衰的一个原因,因此肥料的追施应把握好最佳用量和最佳时间。于7月上旬追施尿素225~270kg/hm2。磷钾肥不足的可施优质过磷酸钙75kg/hm2,硫酸钾75~150kg/hm2。叶面喷施:为了防止棉花后期缺肥早衰,传统施肥法后期要补施盖顶肥。但棉花封行后土壤追施操作不便,而且施肥时间最迟不超过7月底,7月底后根系吸收能力大大降低,施肥时间过晚肥效降低甚至造成贪青晚熟。在7月初追施花铃肥时如果一次性追施氮肥过多会造成棉株旺长,形成群体郁闭,中部铃脱落严重。因此,后期施肥可采用根外追肥,以喷施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混合液为主,再配施含硼、锌、钼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微肥液。7月15~20日棉花打顶后,每隔7~10d,用0.1%磷酸二氢钾+1%尿素+含硼、锌、钼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微肥液,喷施450kg/hm2,可结合助壮素和农药一起喷施,一般喷2~3次。从防早衰、增产和改善品质等综合考虑,喷施微肥在生产上有更大推广价值,对发展优质棉花生产有重要意义。

2.2加强中耕培土可促根下扎,防倒伏防早衰

随着除草剂的推广应用,棉花得不到中耕、深耘,根系群下扎不够,而且大蒜收获前地膜不能及时清除,棉花地上部分发育速度快,造成根冠比例失调,再加上近几年鲁西南地区在棉花花铃期多风多雨,棉花易倒伏易早衰。最好在大蒜收获前及时破膜,收获后尽快清除前茬作物残体,采取中耕培土措施,深耘断根,促根系下扎,防早衰。于株行20cm处深耘中耕,此时正值棉花盛蕾期,也是根系生长旺盛时期,切断棉花的部分侧根,能促使主根下扎,中耕深度掌握在12~15cm之间,培土高度在10cm左右。深中耕时间应在收蒜后1~2d内完成,时间推迟后棉花根系生长趋于缓慢,深中耕反而造成伤根,造成黄萎病的严重发生,甚至更易早衰死亡。在盛蕾前5d进行深中耕处理,防早衰、增产效果最好,而且对枯黄萎病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3综合防治病虫害,适当晚拔棉柴

病虫害防治可分三个阶段进行,播种前:选用饱满无病健籽于播前暴晒2~3d,消菌且能提高种子发芽势,打钵时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对钵土处理。苗期:种子钵覆土后,在盖膜前撒施碎硫磷毒饵,防地老虎,出苗后用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对40%氧化乐果3000倍喷苗2~3次,一是防苗病,二是防治苗蚜和红蜘蛛。移栽当天傍晚撒施毒饵37.5~75kg/hm2,毒饵用碎嫩菜叶切碎拌辛硫磷,防治大苗地老虎。蕾铃期一般1~2代棉铃虫不用防治,在棉铃虫大发生年份3~4代棉铃虫可与其他虫害(蚜虫、红蜘蛛、棉蓟马、棉盲蝽)一块兼治。棉花病害主要是枯萎黄病及苗病、铃病等。由于济宁蒜套、麦套为老棉区,病害较重,因此选择抗枯萎耐黄萎的鲁棉研15等优良抗虫棉品种。在枯黄萎大发生年份,苗期采取以下系列措施:无病苗移植,带病的苗不带入大田;清洁田园,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拾净病体带到田外深埋;发病前可用施尔康、多氧清加旱地龙对水灌根或喷雾防治。一般棉花移栽后浇足水,苗期到蕾前期不需浇水,到蕾期、花铃期及吐絮前期若雨水不足,均应及时浇水。灌水时做到三看:一看棉株,当棉花红茎比迅速上升,顶端绿色部分缩短到10cm以下,叶色暗绿无光,应灌水;二看地,当棉株根系密集土层手捏土勉强成团、手触即散,这时应及时灌水;三看天,一般7~10d连续不下雨,应灌水。对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棉田,如遇连阴雨,应及时排水。蒜棉套种要合理安排茬口,大蒜栽种早晚直接影响蒜头和蒜薹的产量,大蒜种植时,棉花必须清茬出地。以往蒜农偏重大蒜效益,早在9月中旬即拔棉柴,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为兼顾蒜棉双丰收,大蒜适栽期为10月1~10日,所以将拔柴期适当推迟到10月10日前后,棉花拔柴后,抢时整地、施肥。换茬种蒜,既不影响大蒜的播种,又能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保证了蒜棉两季的丰产丰收。

作者:谢志华 缪蕾 苏敏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上一篇:钾营养对棉花叶片光合作用探索 下一篇:小议包装毕业设计的评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