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重视开放性教学模式

时间:2022-10-04 02:04:04

数学教学中重视开放性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一直以来,应用题教学都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并把它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却差强人意,反而使学生开始惧怕数学,尤其是惧怕教师眼中重要的应用题.针对这一问题,教育界提出了一种开放性教学的模式,通过鼓励学生质疑求异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教育目标的开放

开放性教学的教学目标从以前的教师选定改为由师生共同拟定,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基础和对学习的要求来确定各自的目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每个学生对于目标的达成有更大的信心,也可以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教育目标要实行“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在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科知识、特长爱好等取得全面发展.

二、教育方式的开放

数学开放性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为目标,这就要求教学必须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过程中的某一环节,也可以略去某一环节,这样不但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研究上,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采用以班级为单位,学生自由组合划分成多个小组的方法.由教师布置任务,小组成员收集资料,通过相互协作,互相探讨,逐渐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开放性教学的优势,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与民主的课堂讨论氛围,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开放性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数学学习环境.它既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来维持,也是教师经验、学生技能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然,开放性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它还给学生提供一个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去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机会,它打破了以往个体封闭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开拓了视野,在感受新知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思考,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释放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知识的渴望.

三、教育方法的优点

开放性教学是相对封闭式教学而言的一种新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注只注重对应用题的解答,这就会使学生学得枯燥,思维模式化.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么几点:应用题教学的部分内容比较陈旧,呈现形式相对单一.但在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解答的问题往往条件不足或多余,没有确定的结论,这就给予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开放性教学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它具有开放式的数学教学评价,但它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没有任何约束,而是对学生要求更高.所谓的开放式评价,首先是在探讨中,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允许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解答.其次,教师要准确把握评价的主体.开放式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中教师是唯一评价主体的局面,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充当一个指导的角色,评价范围包括学生的课堂参与、表现和学习态度.它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惯式的影响,鼓励学生勇于向权威挑战.

四、开放性教学模式的运用

例如,在讲“统计”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张明期终考试语文、外语、物理的平均成绩是76分,数学成绩公布以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张明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按照常规解法,可知张明共考了四门功课,要求数学成绩,可以用四门功课的总分减去其中三门功课的总分.得到张明的数学成绩为316-228=88.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假设张明数学也考了76分,这样四门功课的平均分仍然是76分.但实际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门功课的平均分高出的成绩正好分给每一科,使每一科增加3分.这样共多出了3×4=12分,我们就能很快地算出张明的数学成绩是76+3×4=88.

在数学教学中,可将一些常规性题目发散为开放题.

例如,证明:顺次连接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 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是一个常规性题目,我们可以把它发散为“作一个四边形是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并加以证明”.我们还可用计算机来演示一个形状不断变化的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它们四条边中点的连线组成一个什么样的特殊四边形,在学生完成猜想和证明过程后,我们进而可提出如下问题:要使顺次连接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那么对原来的四边形应有哪些新的要求?通过这些改造,常规题便具有了开放题的形式.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实践证明,开放性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开放性教学模式,必将会对当前教育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弱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设计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转化数学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