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打造

时间:2022-10-04 01:36:04

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打造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合作的过程,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整个课堂自然就充满活力。“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句话在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只是学生不再是敌人而是我们亲密的合作对象。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这就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这样的培养目标用发展的思想、课改的精神指导教学,不断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承担起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使命。

一、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前,我们必须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细致了解,以对学生大致情况心中有数。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建立电子档案。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什么分组呢?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是分组的出发点。可以通过座谈、问卷调查、上机测试等方式获得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包括已有学习基础,家中是否有电脑,对本课程的认可程度,学生学习能力自评,学生性格,等等。

2.重塑正确观念。电脑刚一开启,便有学生迫不及待地点击IE浏览器,看是否能上网;某学生在位置上喊:“老师,上网!”引来众多附和者;老师在上面讲课,发现有几个学生总是低着头,走过去一看,原来正在联网玩纸牌……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教师经常遇到的状况。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二是这些学生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存在着“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课、娱乐课”的错误观念。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注重自主探究学习

和其他学科相比较,信息技术学科中很多的理论知识都是抽象的。很多专业术语学生听都没听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也很少用,但是学生却一定要掌握这些专业的术语,如DNS、ARP、BBS等。学生在学习网络的功能与构造中,往往会接触很多硬件设备,如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等。这些硬件设备都有很多的相似性与关联性。如集线器就可以看成是一种多端口的中继器,交换机又叫交换式集线器。这些硬件设施的概念,学生在理解起来就容易混淆。同时,信息技术课程包含的面也很广,往往一两段的内容都有可能是一本书的内容。

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上信息技术课,课堂一定会死气沉沉,学生只会厌学,教学的效果当然也就比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兴趣,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知识,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教师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起指导作用。Internet上具有海量的教学资源,满足建构主义式教学环境所要求的情境、会话、协作、意义构建等要素,能用于情境化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发现学习的目标,设计研究方案;其次,学生自主广泛搜集Internet及其他学习资源中的各种相关信息;再次,学生通过与计算机、学习伙伴、教师的多渠道对话,逐步析疑,由表及里探询事物的本质;最后,学生将所学习与发现的知识同已有知识结构重构,促进知识迁移,并将学习成果与问题向老师报告。

例如在讲“网页制作”一章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了这样一段开场白:“通过上一章Internet知识的学习,我们只需点点鼠标,便可坐看世界风云变幻,尽览祖国气象万千。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满足于网上的浏览,纷纷制作出自己的网页,并在Internet上。对于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你,难道还能‘任凭风浪起,我自不开船’吗?你是否也想在Internet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是否也想在互联网上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家园……从现在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的殿堂!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通过同学们的不懈追求,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在网页制作章节学习完毕后,我又以“走近白衣天使”为主题发动学生展开了一次网络探究式活动。我把学生分为两个大组,要求每组各自建立一个网站并在网上,活动中充分利用因特网的资源优势和方便快捷的通讯功能。通过这次活动,每个人都有收获,每个组员都能体会到为集体作出贡献的喜悦,通过实际运用和探索,同学们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提升。

三、准确开展教学评价

评价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师及时给学生以反馈,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况、信息素养等方面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做及时的反思、总结,同时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能力、弥补不足。然而评价有其两面性:准确的评价能正确诊断、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反之,不准确的评价将误人子弟,阻碍学生发展。对“准确”二字的理解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1.评价语言要艺术化。虽然有些高中生看起来人高马大,但其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有的具有害怕挫折的脆弱心理,意志薄弱,感情用事,在挫折面前承受不了打击,一回失败,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不能正确面对,造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从而一发而不可收。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容忍学生的小错误,多用温和、欣赏的语言来激励学生。

2.评价时间要科学化。高中信息技术课一周只有两节,而且往往是分隔开的。人的记忆遵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因此评价时机的选择尤为重要。评价不一定非要在课堂结束时才进行,在课堂中随时可以进行。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好的创意与灵感,有些甚至是教师无法想象的。教师要及时把握住这些亮点,把凝聚了这些亮点的作品及时展示给其他学生,使其他同学在不服气的心理驱使下争相效仿,从而于不知不觉中促进全体学生创造力与思维的发展。另外,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有些学生在最后才交上作品,对于这部分作品,何时给予评价反馈才合适呢?我结合实践,认为最晚不能迟于下一课时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再晚学生要么忘记得差不多了,要么认为“都过去这么久了还提它干吗”,评价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总之,我们从新课程改革中教与学角色转换上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已经确定。我认为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务必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师完全掌握并熟练运用教育技术,才能使学生达到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上一篇:新课改下体育课教案的编写 下一篇:情境 参与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