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落体育发展走势及对策

时间:2022-10-04 12:07:05

我国村落体育发展走势及对策

【摘要】村落是农村社会的基本单元,村落体育是农村体育的主体,农村体育的落脚点最终是村落体育。村落体育作为基本的社会体育和农村体育,必须从农村社会系统本身来对其运行状态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我国村落体育发展走势是一个“水勺形”轨迹,应该依此找寻发展我国村落体育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村落体育 发展走势 对策

我国是农业型发展中国家,农民是国民主体,这就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村体育的进步、发展和繁荣直接关系到我国体育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及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改革开放后,经过30年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就,目前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国家对农村体育的重视与日俱增,先后推出和实施了“全民健身工程”、“雪碳工程”、“全民健身宣传周”和“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等,对促进农村体育的发展从政策上给予了积极鼓励,经济上给予了大力投入。农村体育是农村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体育的改革发展对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村落是农村社会的基本单元,村落体育是农村体育的主体,农村体育的落脚点最终是村落体育。村落体育作为基本的社会体育和农村体育,必须从农村社会系统本身来对其运行状态进行解释、规范或者预测,必须站在社会学的角度系统分析农村社会制度、社会经济、价值系统和农民的生活方式等社会学因素及各因素的历史变化。这些因素及其组合才是真正影响村落体育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建国以来我国村落体育的发展走势分析

建国以来我国村落体育的发展变化。19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农村体育的基本思路是:“服从生产,坚持业余、自愿原则,开展简单易行的体育活动”。这段时期农村体育的主要形式是结合民兵训练,利用农闲季节开展体育活动。这一时期,青年团组织在各地农村自己动手开辟体育场地,自制体育器材,并结合民兵训练开展体育活动,使我国农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体育新气象。

1966年,“”开始后,农村体育因无人组织而陷于停顿。加上此前的“四清运动”把农村中一些群众自娱性活动如气功、养生、舞龙、舞狮等列入“四旧”、“封建迷信”而被禁止,农村体育基本废止。随着农村体育逐渐恢复,到了“”后期,“批林批孔”运动又把农村群众体育运动政治化,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带有相当大的强制性,将农村体育活动作为“用马克思主义去占领农村业余文化阵地”的政治武器。由于农村体育开展的好坏直接与“纲”、“线”挂钩,因而这一时期各地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盛况”空前。

总体上说,建国以后到农村以前,由于村落体育要么和民兵训练相关,要么与阶级斗争相关,村落体育的发展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种超越性的发展,是一种超越经济基础的发展。1976年10月粉碎“”以后,以及后来随着党的农村政策的落实,农村体育活动重新回归自然发展的轨道。虽然民间体育大都解禁,但是农民的心思全放在了提高生产改善自身经济条件上,加上村落体育失去了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村落文体活动一直处于自在状态。这段时期,村落体育的主体主要是一些回村居住的退休干部、放假归乡的学生,连游戏的儿童都少见。村落体育活动的发展处于低潮。

建国以来我国村落体育的发展走势的分析与预测。根据体育社会学的理论观点,社会中与体育有较大直接关系的因素有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几个方面。人(农民主体)、财(农村经济)、物(开展体育活动所需的一切实物物资)、时间(农民的闲余时间)、农村社会组织结构和农民的价值系统是这几个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具体的因素。各个因素并非单独对村落体育产生影响,而是以合力的形式发生作用,其中有一个因素处于主导地位,它不但是对村落体育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而且也直接制约其他因素的发展,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因素。不同历史时期,主导因素有可能发生变化。各因素发展不均衡是普遍现象,其中高度发展的因素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功能上对发展薄弱的因素进行补衡从而使村落体育整体发展水平得以维持或提高。在经过未来一段较长时间,农村经济充分发展,经济因素对村落体育的制约逐渐淡化,同时,加之农村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相对完善,农民体育意识及体育价值观将成为村落体育发展的主导因素。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村落体育从建国以来基本呈水勺形发展(如图1)。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村落体育发展走势成水勺形发展是影响村落体育发展的主导因素变化的结果,也是我国农村体育独有的特征。建国初到土地到户这段时期,由于政府权力组织的作用,村落体育超越经济强力发展。土地到户后,伴随而来的是农村权力组织的解体,村落体育回落到村落经济基础上。而由于在农村经济发展初期,经济的提高部分主要用于衣、食、住、行等等基本生活资料以及劳动力再生产方面,因而体育消费几乎为零,同时,生存境遇的变化,使农民的价值选择也从“生存理性”走向“经济理性”,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度开始降低,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也出现变化,村民的时间、空间、精力等都以“经济”为中心,村落体育在村落经济发展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不应期”,即零发展状态,这种状况要一直等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改变。现阶段我国村落体育总体上可能正处于“不应期”,也就是处在“水勺”的底部发展状态。

当然,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村落体育早已越过“不应期”而开始发展了。但是这并不改变村落体育社会影响因素的组成,也不影响用因素分析法来解析特定地区的村落体育,而且恰恰是这些因不平衡发展而形成的多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农村社会个案,为各因素变化对村落体育发展变化之间的关系的论证提供了“同时空的纵向比较样本”。总体上,我国中西部地区村落经济发展不充分,影响村落体育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经济水平;东南沿海地区的部分富裕村村民收入已经较高,反映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也较低,但是由于体育价值观的变迁并不显著,村落体育发展也不乐观,这也说明了村落经济发展以后,村民的体育价值观念是影响村落体育发展的主导因素。

我国村落体育发展对策

从图1来看,我们制定村落体育发展对策就是要千方百计把村落体育由“不应期”到开始发展的拐点尽量提前,即要使村落体育起飞点提前到图2中虚实线的交点。这个交点越靠左,则说明对策越有效。

我国村落体育对策总的制定原则是以主导因素的发展为主要依据,兼顾非主导因素的作用,当主导因素发展不充分时,积极利用因素补衡机制,加强非主导因素的发展。

在村落经济充分发展之前,村落经济作为现阶段村落体育的主导因素抑制村落体育的发展。因此,制定村落体育发展策略,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力度,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或者引导农村社会资源流向体育领域从而在总体资源不增加的情况下通过资源分配比例的改变来提高村落体育发展水平;二是依据因素补衡理论,通过积极发展非主导因素来保持或促进村落体育整体水平的发展。同时,要注意在对未来村落体育发展主导因素变化的预测基础上,积极实施预先干预,使村落体育的发展在主导因素变化时不至于波动太大。

由于村落经济发展进程是一个综合的社会历史过程,涉及方方面面,不是体育策略所能改变的,因而体育策略的制定主要从引导社会资源流向以及发展非主导因素方面考虑。综合以上分析,现阶段制定村落体育策略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快村落体育组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实现村落体育人、财、物及传统村落体育文化的充分整合,尤其对农村体育用土地的规划要有力度;第二,村落体育要有选择地由“中心村落”、“富裕村落”向“边缘村落”、“贫后村落”推进;第三,要从村落文化特点和农民观念角度出发来定位村落体育的功能及其排序,体育的宗族祭奠礼仪功能和娱乐功能可能优先,鼓励农村的节日庆典活动,把体育活动融于民俗活动中,在选择村落体育发展的突破点或者村落体育示范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农村客观现实;第四,鼓励和引导先富村民对本村的体育投资和赞助;第五,加强驻村非农群体的日常体育活动的组织;第六,加大体育宣传力度,提高村民体育意识,潜移默化地把体育需求融入村民的价值系统中;第七,由于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永不止步,农村的最终归宿是城市,因而包括村落体育在内的农村体育,其最终归宿是与城市体育融合,所以要适时地、逐步地让城市体育下乡。(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上一篇: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设计 下一篇:体育经济发展的瓶颈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