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景·探索·应用与拓展

时间:2022-10-03 11:12:30

问题·情景·探索·应用与拓展

【摘要】现行数学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生活需要数学的应用,数学需要生活去拓展。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学中只有给学生提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挑战性的探究素材,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数学 问题 情景 探究 应用 拓展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通过讲授,想方设法的让学生理解、掌握系统的知识,取得良好的书面效果。但缺乏探索,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探索知识系统的实质,让数学与生活离得太远,知识与应用严重脱节,从而形成知识与生活脱节,学生所学知识不能有效迁移,而缺乏创造性。

现行数学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生活需要数学的应用,数学需要生活去拓展。

新课程理念提出——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猜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机会,逐步构建“问题——情景——数学探究——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新型教育模式,这样枯燥呆板的数学教学变得既有趣又有用。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不难发现的,应培养学生成有心人,常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分析,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数学例子。这同时也要求教师要经常用数学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挖掘现实生活中蕴含的数学信息,让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数学的价值,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数学创造的能力。

如小学三年级六册第63页《笔算乘法》中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教学,如果不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就会难以理解,那么如何结合呢?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首先,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感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由此,他们会因为学习了数学,能够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感到自豪,从而进行数学研究探索。于是,我请全班每天喝牛奶的同学举手,结果有24人。我便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材修改应用题。

出示例题:我们班有24位同学每天喝1包牛奶,请问16天要喝多少包牛奶?

同学们阅读了应用题后,让学生自主解答,由于学生没有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于是他们这样解决问题:(教师板书)

24×16

(1)10×24=240(盒)6×24=144(盒)240+144=384(盒)

(2)20×16=320(盒)4×16=64(盒)320+64=384(盒)

(3)8×24=192(盒) 192×2=384(盒)

(4)4×24=96(盒) 96×4=384(盒)

(5)5×24=120(盒)120×3=360(盒)360+24=384(盒)

(6)〖XC16.TIF;%38%38〗(某学生仿照书上模式完成。)

其次,解读探索解决问题的理由。请学生一一汇报自己这样计算的依据,大家来评判是否有据。这些孩子大部分能够阐述自己完成作业的所思、所想,大部分同学也能做出准确评判,一致认为同一道题可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充分说明学生也基本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教师在总结表扬了同学的同时,将方法6专门提出来:

这一种方法更特别的是用竖式计算的,你们能明确他是怎样思考的吗?每一步算的是什么呢?(这时将课堂推向高潮,探索各步算的什么,这样写表示什么意思,集中到算式的理由与书写的方法上。)

让学生思考竖式算法中第一层算的是什么?6×24=144;第二层算的是什么?10×24=240;第三层算的是什么?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和。144+240=384

再次,明确方法,肯定结果。比较竖式计算与分步计算的理由、过程是否相同?学生能很快的发现分步的哪一步与竖式的那一层相同,更能明确那一种更简便。从而让学生明确竖式计算无非就是将两位数乘法分成三步完成,第一步算几个第一个因数;第二步算几十个第一个因数,第三步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用个位上的数去乘,积与各位对齐;而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过去的设计往往是先让学生复习旧知识,16×4、16×20等之类的相关练习,这些练习给教学做好了铺垫,看来对教学十分有利,它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运行,也有利于学生顺利理解,但是,这些的铺垫也同时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他们往往不会想出更多的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只会用10×24+6×24求出这类题的结果,而失去了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本节课,无课前准备题直接进入主题,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在问题解决的方法上,能起到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作用;给学生提供无可拘束的自由天地,学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们会为自己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而欣喜,学生的探究欲望将会被激发,思维方式也会更加灵活多样。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学中只有给学生提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挑战性的探究素材,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果将计算题教学上成就理论理的理论课,是无法激起学生思维火花的!

上一篇:浅谈提高小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篇:浅谈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