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防范恐怖袭击指南

时间:2022-10-03 09:28:18

老人防范恐怖袭击指南

近来发生的数起暴力恐怖袭击事件,让国人对防恐反恐有了更多的认识。5月25日,公安部部署内地开展为期一年的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5月底开始,北京全市普遍启动社会面二级加强防控等级,85万名平安志愿者走上街头,配合公安、武警等专业部门开展治安巡逻、隐患排查等工作。有专家认为,中国正在步入“全民反恐”时代。

全民反恐,老年人能做什么?

逃亦有道,有条不紊

一般来说,由于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原因,跟青壮年小伙子们相比,老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容易反应慢、行动慢,一旦发生事件时可能会来不及逃跑。2014年5月22日乌鲁木齐早市发生的严重暴力恐怖案件,死伤者大都是买早餐的老人。

同样因为这一点,各国强力部门在处理事件时均把老人儿童作为重点保护的弱势群体。因此,即使发生事件,老人们并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只要采取正确的行动,老人们通常会很快获得重点保护并最终安全。

在公众场合传来发生事件的消息时,大家都会逃跑,老年人腿脚相对慢一些,如果这时汇入逃跑人流,可能会被后面拥挤的人群撞倒。2005年8月31日,伊拉克一清真寺附近有人谣传出现炸弹袭击,数千人闻声逃跑,结果炸弹袭击子虚乌有,踩踏致死者却近千人。

但是也绝不能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同样可能被人群冲倒,如果确实发生了事件,原地不动的人还可能成为追踪而来的的目标。因此,正确的选择是顺着人群逃跑方向,溜着墙边走。虽然这样可能走不快,但不会受到后续人群推挤。老年人在进入公共场合的时候,应该提前留意安全通道和紧急疏散口的位置,这样一旦发生意外时,就不会乱跑,能尽快通过安全通道成功撤离。

如果距离过远,逃不出去,一样不用怕,可以找地方躲起来。2008年印度孟买恐怖袭击案,就有游客用沙发抵住房门,成功避开大批凶徒。

今年7月22日,中国国家反恐办首次编制出版《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适当预读,可以做到突发事件时的有条不紊。

无惧刀枪,勇于逃跑

事件中歹徒往往手持凶器,看起来很让人害怕,甚至会让胆小的人吓呆在原地不敢动弹。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由于我国严格的枪支管控,凶徒们使用枪支的概率很低,而且即使凶徒有枪,不会熟练使用也没多大用处。数年前沈阳有一持枪流窜歹徒遭遇警察盘查,在近距离突然袭警,连开数枪结果子弹全部打飞。至于刀子,不少歹徒使用的菜刀,实际对人致死率很低,1980年代唐山菜刀队20多个凶徒行凶18起,17人受伤无一死亡。对于砍刀,人们需要防范的不是砍伤,而是刺伤,而且要防范的是歹徒多次攻击。

正因为这样,老人们在面对凶徒时可以无所畏惧,当然,这种无所畏惧不是迎着凶器冲上去,而是老人们不必畏惧歹徒,勇敢地去逃跑。这并不丢人,托尔斯泰说过,所谓的勇敢就是不怕不该怕的事情,惧怕该惧怕的东西。面对凶徒,首先要科学地逃跑,拯救自己,如果有人救援,老人们除了接受救援,还要主动帮助他,给他提合理意见,让他更科学地救助。

面对刀枪,不要吓得尖声大叫,虽然此时大家都害怕,但是,大喊大叫会让周围的人更加混乱,同时也会刺激凶徒,这些亡命徒在行凶时往往情绪狂热,哪里有人刺耳尖叫,他们下意识地会冲向哪里。

遇到他人需要救援时,老人首先要确保自己安全,然后量力而行,毕竟保住自己,就意味着能节约更多警力去救他人。如果有手机或者正好在公共电话亭边,首先要确认自己足够安全,然后再通过电话及时报警。报警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条理地报告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还可以报告凶徒的武器和人数,以及需要救助的群众数量。

充耳不闻,眼观六路

在公开场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者事件,很多人都会去围观,但是,正确的做法是,绝对不去围观,坚决做到充耳不闻。

围观没有任何好处,世界发生的多起恐怖袭击案,不少围观者会被爆炸或者流弹殃及,这都是好奇惹的祸。一些凶徒还会在事件发生地发起第二波袭击,如果是这样,闻讯前来看热闹的人正落入陷阱。

围观对身处事件中的那些无辜群众,同样也是一种伤害。首先,围观会刺激凶徒的表演欲望,进而更加凶残,而长时间的围观更是容易让本已情绪不稳的凶徒采取更过激的手段。2004年长春人质事件,现场围观的群众在警方与凶徒对峙的170多分钟里就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不少老人最近开始在儿孙的帮助下,用手机玩微博和微信,这些都是很好的交流工具。不过一旦发生事件时,如果在现场,除了尽快离开现场外,不要把现场信息发送到微博和微信上去吸引关注和粉丝,在事件现场,手机的唯一用途就是报警。因为,互联网的任何信息,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人来现场围观,这样只会导致现场更加混乱。另外,更重要的是,现在资讯这么发达,微博微信的另一端也可能是歹徒在浏览,如果上传信息或者照片,歹徒就有可能看到并提前有所防备,任何公民都不该让这些通讯手段成为给歹徒通风报信的工具。今年6月2日,香港特警飞虎队与歹徒发生激烈枪战,现场围观的人和媒体记者不断把警方的行动信息出去,结果被歹徒收听收看到了,这是教训。

面对突发事件,老年人同样有很多办法应对。

一般来说,老年人对所居住的社区都是很熟悉的,亲友也多。因此,老人们的眼睛就是预防袭击的第一道防线,哪里来了陌生人,哪里出现了可疑的形迹,老人们往往会最先知道,这时候需要的不是老年人自己冒险前去勘察,而是第一时间通知警方。全民反恐,老年人可以说是最有效的防恐预警雷达。

现在年轻人都很忙,平时也是各玩各的,他们的邻里关系往往不是那么紧密。而老年人就不同了,往往喜欢串门唠家常,能够有效弥补晚辈们的邻里联系空隙。而紧密的邻里关系,就是预防袭击的铜墙铁壁。

而且,老年人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可以阅读那些防恐反恐知识,他们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科学防恐知识经常讲给儿孙们听,并在家里储备一些食物药物作为应急物资。子女们工作可能太忙,老年人完全可以替他们对这事多留心,多一份留心就多一份安全。

老年人在家里说的话,儿孙们往往会听,老年人可以配合社区居委会,在平常时间搞个小的“家庭防恐演习”,并动员家人们参加社区的防恐演习,这就叫有备无患。

说,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筑起铜墙铁壁,使暴力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老年人也是千千万万平安志愿者中的一员,大家力所能及所做的,就是让所有人的幸福再多一道安全保障。

(责编:石磐)

上一篇:SF6 GIS盆式绝缘子沿面及间隙放电特性分析 下一篇:少了自豪,多了羞愧――旅日见闻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