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预算的管理作用

时间:2022-10-03 04:54:58

加强高校预算的管理作用

一、引言

高校作为特殊的非盈利组织,使命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同时满足学术需求,高校的发展战略是综合性的。高校预算管理是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工具,也是高校治理的重要手段。

二、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普遍存在重编制轻执行、重分配轻监督、重花钱轻效益等现象,预算管理工作各环节都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1.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大部分高校的将预算工作停留在资金分配工作,预算工作很少与责任、效益挂钩,缺乏对预算管理的考核、监督及评价机制,使得预算执行过程中刚性不足,监督力度不够。并且预算一经分配给校内各部门,经费的所有权也同时由学校转给各部门,预算支出计划很容易失控,预算执行的结果与绩效考核缺乏有机结合。考评机制缺少相应的奖惩配套措施,起不到激励作用,奖惩机制流于形式。

2.高校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很少与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相联系,仅考虑预算年度相关事项,较为短势。各高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由连续的短期目标所构成,实现每个目标所对应的每项工作最终都会落实到经济反映中,然而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时,却只保证预算年度收支平衡,很少将以后年度大额资本性支出或者工程性支出也纳入考虑范围而做出预留以后年度资金。

3.预算分配环节不够科学、精密。首先,分配标准的不够合理。主管单位在对各高校分配生均定额拨款时,主要考虑学科差异而制定不同的分配标准,并没有考虑因地域等其他差异造成的各高校办学成本的巨大差异。高校进行校内预算分配时,也有类似的问题,造成了看似公平实则不公平的分配方式。

其次,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预算时往对二级单位的实际业务了解甚少,重点关注金额,而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等因能力范围有限则很难进行有效审核。

4.对预算执行情况和进度普遍缺乏跟踪,只关注关键时点预算执行进度,很少关注资金使用效益。各高校普遍重点关注预算执行率,对预算实际的支出结构、支出范围和支出效益等缺少关注。对支出科目的控制,也停留在总数控制阶段,很少对支出结构进行分析,没有强调资金使用效益性。

三、加强预算管理,提升高校学校整体管理水平

1.高校应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将预算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加大预算宣传力度,树立全员预算管理观念,加强各部门的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管理工作依赖于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和重视,预算编制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以及预算执行的进度和质量都不是预算编制部门一家单位所能掌控的。

(2)增强预算透明性,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分别承担预算编制工作、监督和评价工作。预算下拨后的实际执行由财务部门负责,执行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由审计部门等担任。以此保证学校内部各部门又相互制衡,预算编制相对独立,同时又能统一预算编制方法和口径,使数据可比、连续。

2.实施预算的全过程管理,引入绩效考评激励机制,奖惩有别。

(1)建立责任中心,实行问责制。各部门的收入和直接费用自己控制,学校的间接费用依据各部门所占用学校的资源比例分配到各部门。高校向各部门征收房屋占用费、物业管理费、水电费、设备使用折旧费等间接费用,使各部门的行政运行成本变得可计量,便于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

(2)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预算管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对预算管理各阶段的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进行考核和考评。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运用分层分析法、平衡计分卡等建立起适合自身管理发展所需的指标。指标应当既有定量指标,又应当定性指标。通过对各个指标的综合解读,应可以反映出高校在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各方面的资金使用效益效率。理想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不但可以应用于预算绩效的综合评价,还可以依据基本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能以定量的数值表示评价结果,全面的反映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学校战略发展决策提供依据,也为学校当前的工作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3)预算执行过程全程监控。在预算执行年度定期和不定期的随时对预算执行进度和执行质量进行监控分析,发现问题马上将信息反馈决策部门,与相关部门沟通予以纠正,以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以及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3. 预算编制规范化。

(1)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化。建立完善全面的预算分配指标,同时预算编制部门在编制预算时不仅要发挥审核作用,更要充分论证,实地的研究预算项目的可行性,有些时候可以参考相关领域专家意见,所编制的预算不仅应数据准确,更应保障支出内容与工作计划相一致。以行为为导向编制预算,将财务预算和业务计划二者有机融为一体,从财务预算就可以读出业务计划。

(2)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前瞻性和引导性作用,早计划早编制,将预算管理工作同中长期发展目标都相结合。尽量在预算年度开始之前编制预算,约束并规范预算年度的每一项经济活动,使预算始终处于可控状态。避免在预算年度期中编制预算,对一些已经发生的项目控制失效。关注中长期战略,树立节约意识,为学校战略目标实现提供资金保障,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应该作为高校治理的有效工具,目前高校预算存在一些共性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高校预算应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系统,与学校下一年度和中长期目标相匹配,合理调度资源,统筹安排资金,发挥最大经济效益,以此推进高校管理工作水平,保障高校事业计划的完成,促进高校的发展。

高校为了自身发展需要和适应自主办学、自求发展的形势,必须重视并改进预算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精细的预算编制,规范、高效的预算执行,合理、客观的预算评价,实时、有效的预算监督,及时、有力的预算反馈,提升高校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Anranik Tagian.2004.Redistribution of university budgets with respect to the status quo.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rch.157:409-428.

[2]Depillis,E.G..2001.The Long-Term Impact of University Budget Cuts:A Mathematical Model,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33:851-876.

[3]Pamela Kinnear.2001.Modern University Governance.The Australia Institute and Mannung Clark House, September.

[4]Paul M. Collier.2001.The power of accounting: a field study of local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a police force.12:465-486.

[5]刘跃,惠美玲.2011.基于现代大学治理的高校财务治理模式浅析.会计之友.4:24-26.

[6]杨松令,刘超.2009.美国高校预算分配方法的启示.会计之友.1:72-73.

[7]李柏生.2009.中美高校预算管理比较及启示.会计之友.22:105-106.

[8]徐宁.2011.中国香港地区高校预算管理的特点和启示.中国轻工教育.3:94-96.

[9]王.2011.浅议美、英国高校财务管理特点及启示.企业导报.13:85-86.

[10]徐宁.2011.国外高校和中国香港地区高校预算管理的特点和启示.比较与借鉴.3: 94-96.

[11]安颖.2012.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构建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商业经济.10:121-123.

上一篇: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创新探讨 下一篇:贵州省居民消费结构对工业敏感性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