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畜产品监管 促进食品安全

时间:2022-10-03 09:51:11

加强畜产品监管 促进食品安全

摘要:畜产品作为食品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影响着食品安全。通过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有效监管措施,提升畜产品质量,促进食品质量安全。

关键字:畜产品 安全 监管

近年来,随着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且日益突出。瘦肉精、红心鸭蛋、多宝鱼、阜阳奶粉、三聚氰胺奶粉等直接把畜产品推上风头浪尖,成为大家议论和关注的热点,由此带来公众对畜产品品质安全的信任危机,也加重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焦虑。为此,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促进食品安全,成为当务之急。

1、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1.1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比较落后、基础薄弱。

目前,农户散养依然是我国畜牧业主要经营形式,在我国畜禽养殖者千家万户,经营者千军万马。特别在农村尤其是在偏僻边远落后的山区人畜居住不分,畜禽混养,严重影响了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另外,散养畜禽的饲喂普遍是随意性的,如猪长期饲喂泔水(潲水)或散养采食饮食垃圾等废弃物,为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严重影响畜禽的肉品质量。

1.2畜禽疫病困扰

我国农村畜、禽散养比例较高,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使得动物防疫和检疫难度加大,容易造成遗漏。加之部分养殖者文化素质不高,正规的疫病防治教育较少,动物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不明原因死亡的畜禽既不主动向防疫部门报告,也不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环境卫生构成严重威胁,成为疫病发生的源头,为畜产品的安全留下隐患。

1.3生态环境污染加大

由于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农业现代化以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速度向前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和影响越来越大,同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在加重。环境的恶化对畜禽产品的污染主要为工业“三废”( 废水、废气、废渣)、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排出的大量粪便和废弃物、农药、化肥、城市生活垃圾等等,通过空气、水源、土壤、农作物、牧草、饲料等环节,把汞、砷、铅及其他有毒成分等污染物带入动物体内,并在畜禽体内大量蓄积,造成畜产品不安全。

1.4畜物业投入品的滥用

为了获得较高利益,很多养殖户尤其是小规模散养农户,不合理使用畜牧业投入品,饲料添加剂、兽药、人药、消毒药、农药及抗生素和激素等滥用。当前,畜产品被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其他因素污染残留,导致中毒事件及动物源性疾病的发生,每年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1.5流通环节的不安全因素

畜产品在生产、加工、经营流通环节中,又存在着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不法畜产品经营者使用化工制剂处理鲜活畜产品、运输中违反操作要求造成生物、化学物污染或包装破损受到污染等情况发生。这些违规生产、违法经营、制假贩假等违法活动都严重影响着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2、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特征

2.1利益驱动成为影响各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源

不管是三聚氰胺事件,还是“瘦肉精”、苏丹红、解抗剂等事件,都表明生产者或商家为追求最高利益而不择手段,他们为了满足消费者习惯性感官要求、达到产品标准要求、实现更高转化报酬,便在外观及一些表征上大做文章。添加三聚氰胺到生鲜乳和婴幼儿奶粉中,冒充高蛋白乳品,既容易通过检验,又能获得更高价格;用混有苏丹红的饲料饲喂鸭子,使鸭蛋更漂亮、更畅销;在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不但能提高生猪生产速度,而且能增加猪肉鲜嫩度和出成率等,这些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者需求,增加生产者和商家的利益,但同时留下的安全隐患无法估量。

2.2科技应用使得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更加隐蔽。

违规使用药物添加剂和非法使用非添加物一直以来是造成畜产品安全的主要渠道,三聚氰胺、苏丹红、解抗剂都是用于化工、建筑等其它方面的新产品,现在却被不法之徒移植应用到畜禽养殖加工中,并且使用量恰到好处,需要有技术熟化的过程。“三鹿奶粉”事件后,生鲜乳滞销、加工企业严控抗生素后,立即出现了添加解抗剂的现象,更表明了质量安全问题的技术性趋势,使得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更加隐蔽。

2.3畜产品质量安全关联性更加紧密

当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使用关联性,一些允许使用但严格规定休药期的兽药和添加剂,如果不按要求应用,就会转化为安全影响因素;二是制售关联性,禁用药物、添加剂和非添加物质的制造、流通和消售,大多都会形成网络化运作形式,并在横向之间以极快的速度传播;三是影响关联性,畜牧质量安全事件不论大小,一般都会涉及畜禽养殖、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等多个环节,产业链条的纵向关联性和传递性更加明显。

2.4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环境性更加浓厚。

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综合反映,环境因素对质量安全带来的影响不断加深。

3、原因分析

3.1信息普及不够

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链条上看,饲料、兽药、非添加物生产经营者和畜产品加工经营者对产品的信息了解更充分,而畜禽养者和消费者掌握的则明显不足。在不完全市场的情况下,投入品和畜产品生产经营者往往会利用信息强势,采取投机取巧、夸大欺骗的方法要挟畜禽养殖者和消费者,成为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

3.2利益分配不均

在工业化时代,畜牧业是利润空间相对较小的行业,而在狭窄的利益范围内,还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平衡。在畜牧产业链条上,投入品和畜产品生产经营因规模大、利润高,拿走了主要的产业收益;畜禽养殖者为了生存和发展,在采用科技降低成本仍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会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添加物质,以获得更高利润;消费者在无法充分了解产品内在信息的情况下,也只能以最小的支出购买外观判断符合要求的产品,这样更加剧了低成本不安全食品的供给。

3.3监管不到位

各级监管机构不健全,没有完整的检测检验链条,无法对畜产品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测。

3.4宣传不到位

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氛围不浓,各方面安全意识、责任观念、紧迫认识还都没有真正竖立起来,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

4、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促进食品安全的措施

4.1加强法制建设。通过完善的国家立法及地方或部门法规,进一步明确畜产品生产者、供应者及管理部门各自的职责;认真组织相关标准的实施与法律法规的衔接;深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畜产品生产和经营管理。

4.2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动物疫情测报网络;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实行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强力推行免疫标志制度;集中力量加强动物疫病预防冷链建设;完善兽医实验室体系,加强动物疫情测报、流行病学研究、风险评估等动物疫情管理基础工作。

4.3加强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根据服务内容与需求量,科学设置、有效整合现有检验检测机构资源;适当增加投入,特别要加大对县级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的投入,改善基层检测机构的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

4.4加强投入品监管。严格执行国务院《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禁止使用假冒伪劣兽药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从源头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饲料质量和畜禽疫病的监测,建立科学、合理的药残、农残等有害物质和疫病防治的监控体系。

4.5建立畜产品信息可追溯机制。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肉品从“繁殖-饲养-屠宰-加工-冷冻-配送-零售-餐桌”全流程各个环节的可跟踪性与可追溯性,确保肉食品供应链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屠宰加工环节的信息准确性。通过给每个产品附上标记(如耳标、序号、日期、批号等)来实现,以便能根据标记追查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质量记录,了解作业过程的条件和操作人员。一旦发现问题,能迅速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4.6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监督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监督职责。各级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召开各个监管部门参加的畜产品安全联席会议,在兽医局设立常设机构,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络,互通信息协同配合。形成企业自查、县区检查、主管部门督查、传媒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逐级追究责任。

上一篇: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膳食纤维的生理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