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

时间:2022-10-03 08:24:53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

摘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然途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中提出并实施模块化和专题化教学,辅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方法途径,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为高职院校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044-02

自、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来,全国各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强。建立一套适合高职学生实际、易于操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满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需求,成为思政理论课深化改革、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我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思政核心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为例,探讨了在实践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专业背景设置模块化和专题化的教学内容,归纳了实践教学各层次适用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原则

社会实践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了保障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2005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特别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原则,是和思政课的进一步改革深化和学生道德素质、职业素质等思想意识的提高等层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首要目标是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在思政课改革的大背景下,实践教学成为推进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是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的关键环节。目前,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理论内容枯燥、脱离实际;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不理想等,严重制约着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高。实践教学的开展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以有利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促进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二,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职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青年人往往思想开放、思维敏捷、敢于尝试,但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却相对不足,更加缺乏坚持创新活动的毅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旨在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走上正确创新的道路。

第三,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终极目标为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法律素质。思政课本身就承担着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法律素质的使命。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加强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的认识,从而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其品德修养和政治素质。实践教学的开展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性是一般理论教学无可比拟的。实践教学通过集体积极参与、亲身经历的方式,使学生将学习到的道德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自觉的道德要求,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完善政治素养,达到知行统一的德育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具有高度思想觉悟人才的重要手段。

创新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本文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种课程意义上的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内容设计、引导实施、系统管理三个方面。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除了密切结合理论教学开展,也要注意紧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这两个方向,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着眼于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后的可持续发展,在教学目的上要致力于他们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基础》课的模块化和专题化教学

我院《基础》课实践教学计划的框架(见表1)。此框架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结合了高职各专业大一新生的身心状态,着眼于学生职业道德、相关职业素质的培养,将教学基本理论与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素质培养和地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本课程教学分为价值观教育、道德观教育、法制观教育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2~3个专题,每个专题配有2~3个实践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基础》课根据课程标准为48学时,其中,实践课时占1/3,约16课时左右,配比均衡,安排合理。

(二)探索多种形式,丰富实践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模块化和专题化教学内容必须与灵活的实践教学方法相结合。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与理论教学不同,突出了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的特征,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下面就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三个实施层面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谈谈教学方法在《基础》课程模块和专题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课堂实践教学 课堂实践教学范围既然是在课堂内,那就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扩大信息量,提高师生互动参与度。《基础》课是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必修课,内容丰富,案例充分,师生互动程度较高。在我院的《基础》课堂上,除了按照大纲讲授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外,教师还采用以下教学手段:每星期摘取一些国内外热点新闻,在课前5分钟做简要介绍;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将比较好的有时代感和正确导向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布置学生学习一些原著或读些好书,要求写出读后感;开展主题班会,邀请教师和学生做互动交流等。例如,我们充分利用“名城苏州”这个网站资源,将学生身边的新闻和热点截取下来引入课堂,引发“苏州最美xx”、“他为什么选择了走向不归路?”、“如果我是他,我会怎样做?”为主题的讨论,案例贴近实际,发人深省,学生兴趣浓厚、畅所欲言,效果极佳。

校内实践教学 校内实践教学是课堂实践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它要求学生在校园实践活动中,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与思政课相关联的活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和理解知识,从而展现自我、提高自我、实现自我。校内实践教学可以整合相关部门如宣传部、学生处、各级团委的力量,利用学生会和社团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主题演讲、校内征文、图片展示、文娱竞赛、模拟法庭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智慧。例如,在2011年,恰逢学院成立50周年,我们发动全院学生参加活动:艺术系学生设计校庆标牌和徽章;旅游系学生参与校庆迎宾和校史馆讲解活动;贸易与经济系、工商系学生举办多个创业成功人物(校友)的讲座;其他系学生纷纷投入校园形象美化和校庆安排的活动中去,不仅圆满举办了校庆活动,而且使学生的归属感进一步增强,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校外实践教学 校外实践教学是以社会为课堂,学生通过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来了解社会、认识自我,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的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参观博物馆等实践基地、假期调查、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活动、专业顶岗实习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学会用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分析社会问题。我们在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苏州地方红色文化建设了一系列实践教学基地,展开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实践活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了大大提升。

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我院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效,学生普遍反映《基础》课内容很丰富、形式很多样,学生积极性很高,反响很好。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还存在着例如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不够、实践教学各项规范有待完善、实践基地建设的稳定性有待加强等问题。对于这些突出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学校各部门协同一致、紧密配合,整合教学资源、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如教学部门在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的各项管理制度方面要不断完善,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开展;实施部门要加强与学院各部门(特别是学工处、团委)以及其他社会机构的联系,拓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场所,建立一定数量的、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教师队伍要提升素质,特别是年轻教师要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高质高效地担当好学生社会实践和德育活动的指导员工作。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进一步提高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蒋丽.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定位与模式构建[J].职业时空,2011(12).

[2]孙喜英.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陈晓静,管晓青.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项目化实施[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作者简介:

王丽霞(1981—),女,江苏张家港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上一篇:《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研究型教学实践 下一篇:基于船舶电气建造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