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环境监测课程改革研究

时间:2022-10-03 04:46:28

高职环境监测课程改革研究

【摘 要】本文根据环境监测课程本身的特点及我院从师范院校转型转制为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以现代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从教学改革的意义入手,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适应市场人才需求。

【关键词】高职高专;环境监测;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院于2005年开办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科专业,2006年开办了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并于2012年由普通本科转为高职专科。这更加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重视此问题――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培养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提高学生就业水平?基于此,改革势在必行。

1 课程改革的意义

环境监测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要素的监视、监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1]。《环境监测》本身集化学、物理、生物、仪器分析等多学科知识为一身,综合性、交叉性强;从监测对象和方法上讲,它又融合了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从教学要求上讲,有理论、有方法,有综合技术,是需要理论与实践高度有机结合的课程。

高职院校的《环境监测》更是提出了理论知识精但够用,实践操作规范化,专业化,技能强硬的更高要求。显然,我院必须对转型前一贯延用的本科教学方法做一系列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竞争力,为职业岗位培养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2 改革内容及措施

2.1 改革教材内容

教材是教与学的桥梁和纽带[2]。前面采用的都是知识涵盖多、广,理论深度大的本科教材,学生接受起来感觉困难,教师授课总觉得学时不够用。为适合高职教学特点,选用了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使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整合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开设了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学概论两门课,教学实践显示存在很多弊端,如内容重复,浪费学时,容易使学生心生厌倦感[3]。教学实践中删除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并将环境学概论设为全院的一门选修课。

另外,以往分析化学和环境监测是一先一后的设立的两门独立课程,教学中发现,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分析化学,包括仪器分析部分不能很好地为环境监测这门专业核心课程服务。原因有两个:一是前后不能很好衔接,学生前面学过分析化学后,到上环境监测时就忘记了,相关内容又得重新来过,造成学时的浪费以及教与学负担的加重。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具体的监测指标讲解分析化学的原理,在分析化学中加入其在监测中的应用等,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在环境监测课程中侧重监测中的新技术、新进展,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更新性。

再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兴趣,对所选教材进行内容上删减与增加,既保证内容完整够用,还要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突出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方面:一是增加时间环节的课时数;二是教师结合学院自身的实验条件,按照实用性原则,进一步收集整理资料,挑选整理了十二个监测实验,让学生尽可能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形成系统有序的良好工作习惯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使所培养的学生初步具备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应有的素质。

2.3 更新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尽量采用项目教学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以及教师为主导的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互动并且同步起来。采取多种灵活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充分利用图片、Flas、视频、声音等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提高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加强实训教学,并与化学分析检验工、水环境监测工等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2.4 教师加强自身学习,向“双师型”转型

教师利用假期参加双师培训,或者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等,目的是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以求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更好适应高职院校对教师队伍的要求。

2.5 完善课程考核制度

以往考核以单纯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习效果好坏的唯一途径,这往往造成学生平时不好好上课,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搞突击,考完后知识忘干净的不良现象。考核制度实践中,除将实验课和理论课分开,单独计算成绩外,还增加了其它几项成绩评定规则。实验课成绩包括了实验报告单、实验课出勤率、操作规范化程度、实验态度四部分,且四部分占总成绩百分比依次为70%、10%、10%和10%。理论课程成绩一样,由期末卷面分、课堂作业分、出勤率、课堂表现四部分组成,所占比例与实验课一样。在考核内容的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

3 结语

通过对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首先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整合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提高了实践课时数,增强了课程的实用性;加强了与实习实训基地的互动,尽可能多地争取到“双赢”的机会。另外,带动了专业其它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英健,杨永红.环境监测[M].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

[2]张丽,汪志涛.高职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

[3]欧阳科.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J].广东化工,2012,7(39).

上一篇:NewsPTC:制定新的竞争规则 下一篇:提离式基础抗震性能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