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PTC:制定新的竞争规则

时间:2022-07-10 10:46:13

“在过去的 20年里, PTC和中国制造业一同经历了飞速的发展, PTC的产品和服务战略也在推动中国制造业从 ‘中国制造 ’到 ‘中国创造 ’的转型。今后, PTC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成长,同合作伙伴一起为中国制造业产业转型提供帮助。 ”2013年是 PTC进入中国 20周年,为此, PT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Jim Heppelmann专程为2013 PTCLive TechForum中国技术大会录制了上述视频。

过去的 20年不仅仅是 PTC和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样也是信息技术在历史上发展最迅速的 20年:从 CAD到 PDM,再从 PDM到 PLM,过去的 20年当中,信息化技术、产品和概念的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绝不过分。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讲,在这 20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然而随着技术本身发展速度的回落,应用水平的滞后开始成为坊间关注的重点:如何让信息化产品和技术在具体的业务当中发挥其本应发挥的作用?如何使在虚拟的计算机世界当中的成熟技术帮助实体经济获得现实的利益?这成了 2013年PTCLive TechForum中国技术大会上被讨论最多的议题。

产品:从操作层到战略层

从信息化系统在制造业企业应用的发展轨迹来看,以往的制造业企业尤其强调如何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如何提高质量以及如何降低成本等明确的目标,因此信息系统提供商也更重视帮助企业实现这样的现实目标:设计工具的改善,以及工程流程的优化等。但是随着企业对自身整体竞争能力要求的提升,以及对国际化竞争能力要求的提升,其对于自身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决策性思考日益成为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的关键。 “中国的制造业目前正处在从向操作层要利润到向决策层要利润的转型过程,此时,信息系统提供商需要提供足够的信息化决策支持,这是我们目前要达到的目标。 ”寿宇澄, PTC全球副总裁兼中国 区总裁在接受采访时说, “战略和操作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在战略层面上把握准了方向,又在操作层面上拥有卓越的执行力来实现这样的战略思考,那么整体的效益一定会得到全面提升。”

事实上,应用企业对信息化系统需求的变化, PTC已经在自己的产品线调整中有所回应。 “PTC自身的产品转型是一种内部组织的转变,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一次组织内部的调整,来驱动我们技术和解决方面的发展,以更适应用户的需求。 ”PTC全球企业传播副总裁 Eric Snow认为,从单独的产品转变为解决方案,用户得到的不再仅仅是单点的业务能力提供,而是整体业务流程全面优化所带来的决策能力的提升。

了解 PTC的人都知道,目前 PTC的解决方案共有5个: PLM、 CAD、 ALM、 SLM和 SCM。 “我们可以按照这 5个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将其分成三大类:一个是PLM,包括了 SCM和 ALM;还有一类是 CAD; SLM是独立的一个部分。”Tom Shoemaker,PTC PLM业务市场部副总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企业的业务划分产品解决方案的方向,除了便于应用企业选择,同时也是为了从不同角度梳理企业的业务流程,从而最终使信息系统形成完整的、能够提供足够决策支持的 “系统工程”。

PTC的这种改变显然也获得了市场积极的反馈:同比 22%的增长在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大环境下显然已经足够让人满意。 “在过去的 12个月当中,华为用了我们的 ALM解决方案,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还有韩国的现代汽车集团,从 2010年开始使用 PTC的 PLM产品,最近又选用了 PTC的 ALM解决方案。 ”在 PTC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直销与分销业务总经理 Robert Kocis看来,从系统提供商到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不仅使得 PTC的业务有了新的动能,而且也使得 PTC有机会参与到更多应用企业战略规划层面的工作: “我遇到了很多的企业管理者,他们都把 PTC看作他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实际上这也是 PTC自身的一种转变,就是从一个单纯的产品、技术供应商到跟企业进行长期的战略合作。”

服务:用软件发掘效益

“我们希望应用企业的 IT建设不再以脉冲式的方式进步 ――比如 3年实施一次, 3年再升级一次,而是应该把整个项目从一个点上或者一个短的时间概念,变成一个长期的概念,在日常应用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支持。 ”寿宇澄认为,现阶段,信息化系统提供商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模式,为企业在应用过程中提供更长期的贴身服务,而不仅仅是提供软硬件产品。

目前市场上,所有的 PLM系统提供商都来源于 CAD厂商,因此 PLM与其他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如 ERP)相比,有一种明显的区别:与服务相比,大多数的 PLM系统提供商更在意软件本身的技术和功能。

“我们知道,传统上实施一个 IT系统可能需要咨询、规划,需要一个很好的实施。那么实施完,系统搭建好了以后,它能够发挥多大的效益?其实这并不完全取决于实施的成败,因为实施只是当时、当地的一些思考和情况综合的实现。就 PLM系统来讲,将其应用到日常每天的工作当中去,并让它发挥最高的效益,就需要实时地进行完善,这对于一个成熟的 IT系统来说是更加重要的。 ”寿宇澄强调,重视咨询、规划以及实施是以往 PLM系统应用于企业过程中,系统提供商相对比较重视的服务内容,但是在后续应用过程当中,应用企业大多通过自己的 IT支持部门或者工程部门在做系统的支持和维护。在寿宇澄看来,当信息系统已经与应用企业的业务密不可分,当企业希望通过应用信息系统发掘更高效益时,系统提供商如何提供应用阶段的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许就是现在大部分企业应用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以前的应用比较单元化,比较统一,个性化不是那么强,那么企业的应用过程问题也许还不大。但是到了一定的水平以后,个性化要求多了,应用面广了,那么系统出问题的概率也就高了,部门之间的协调要求也高了。这些情况下,如果靠企业自身的那几位 IT人员来提供支持,恐怕是远远不够的,不够的后果就是整个系统的应用只是取得了最初级的效果。”

上一篇:恶性淋巴瘤的护理对策分析 下一篇:高职环境监测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