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所创新

时间:2022-10-03 02:16:26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所创新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以时代特点为背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进行数学教学,把教育的核心定位于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而人的创新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学抓起,那么,在小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开发创新的潜能呢?

一、鼓励质疑,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因为批判性质疑可以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凝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见解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不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和教师,批判性的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有这么一个思考题:从A地到B地最慢上坡,一个人从A地至B地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共需8小时,如果在慢下坡路上行驶每小时行20千米,需几小时?学生很快列出算式:15×8÷20=6(小时),这时有一位学生质疑:“慢上坡路和慢下坡路不一定是同一条公路,路程一定相等吗?”我抓住这个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尔后,将题目中的“需几小时这个?”改为“返回需几小时?”并及时肯定了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的精神。

如果说敢于质疑是一种优秀品质,那么善于质疑则是一种智慧,它是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更深层的体现,教师应给学生创凤宽松的氛围,提供足够的空间。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有同学提出:圆的面积不仅可以用S=πr2这个公式来计算,还可以用:S=■cd或S=■πd2来计算,这时,教师采用延缓评价的策略及时捕捉这一创造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研讨,期待着求异思维的种子再一次萌动。充分的酝酿之后,学生陈述了S=■cd或S=■πd2的来由,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达引来了掌声,我不禁感叹:学生的创造潜力不可限量。

二、知识的再创造

有人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使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成为可能,如我在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时,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梯形转化成可以利用公式求面积的各种图形的组合体,在展示中,呈现以下七咱方法:充分的讨论和研究,达成一致后,把小组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有以下7种方法:

①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溱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 沿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③ 沿等腰梯形的对称轴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

④ 沿梯形的中位线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⑤ 在梯形的下底中点向上底的两个角连线,分割三个三角形;

⑥ 沿着梯形上底的两上角向底边作两条高,剪开,可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⑦ 把直角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或一个长方形与一个三角形。

方法之多,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再一次体会到:只要教师善于创设情景,让学生“手脑联盟”,那么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将真正成为再创造活动。在这种再创造活动中,他们的创新能力会不断增强。

三、丰富想象,拓展思维

“创新”需要想象,想象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如教学圆柱、圆锥体积计算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在一个底面直径为8cm,高为18cm的圆柱上组合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求它的体积”,大多数学生的解题思路都是用圆柱的体积加圆锥的体积。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我要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看谁最先想出来。

这时有个学生小声滴咕:“它的体积是上面圆锥体积的4倍。”并列出算式:■×3.14×(■)2×18×4。由于老师鼓励,激发了全班学生的想象,又一个学生抢着说:“如果把整个图形看作是一个高为36cm的圆柱体,它的体积可这样求:3.14×(■)2×36-3.14×(■)2×18×■,还有一种解法最有趣,假如可以像捏橡皮泥一样把圆锥的高缩小3倍,把它想象成高为(18÷3)的小圆柱,这个组合体的体积就是3.14×(■)2×(18+18÷3)。”有个学生想法更新奇,他提出:把这个组合体放进一个装有水的玻璃容器里,水面会上升,增加的全积就是这个组合体的体积,通过学生的想象说出了五种不同的解法。如果教师能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不但可以锤炼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总之,教师应从第一节课做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和领悟能力,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使他们的创新潜能不断得到发展。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下一篇: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