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3 16:23:01

学生信息技术总结

学生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教学;思想品德;信息技术;误区;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应用,不但推动了课堂改革,而且提高了课堂质量。由于信息技术的特性,如果老师在教学中的应用恰当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否则就会本末倒置,适得其反。所以,老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时,应当注意避开误区,在正确应用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方法。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应用的误区

虽然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课程的结合的方法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在实际操作中老师却容易出现很多失误。信息技术的多样化与思想品德的总结性语言多的特性使得老师在应用时容易出现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学生难以理解,教材内容被忽略等问题。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老师就能轻松避开这些误区。

1.本末倒置,信息技术为主

理论上,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应用,思想品德课是主体,而信息技术只是辅助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老师使用信息技术过于生硬,把思想品德课上成信息技术课。举例来说,老师在教《遵守交通规则》这课时,了解了课本内容后就让学生上网找交通标志,完全忽略了小学学生能力不足的客观问题,使得第二天的课堂变成老师教学生查找图片的信息技术课。引入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课堂,达到教学目标,所以老师在应用时应注意从课堂需求出发,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课堂的重点还是思想品德的教学。

2.信息放映,缺少老师教学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许多老师还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直接使用多媒体放映知识,节省了老师的教学时间。这种做法实际上效果甚微,不仅使学生难以把信息转化为知识,还有可能完全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虽然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但是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难以替代,老师通过教学与交流熟悉学生的要求和掌握程度,能及时调整进度,适当延伸知识,这些是不能被信息的叠加放映替代的。老师应适当引述信息,再通过教学经验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知识点,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吸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忽视教材,过分依赖网络资源

另一种误区是老师对网络上的信息过分依赖,反而忽略了课本知识,偏离了以课本为主的教学要求。老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应该有筛选信息和整合总结的能力,掌握好学生理解课本内容并有所延伸的程度,不要做无谓的叠加,而是要有效的深入。这种恰当的应用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扩展,想象力得到提升,在成长过程中也能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追求个性发展的可能。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应用的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形声化和表现多样化的特点使得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应用中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老师教学方式的变革,而且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这种应用方法使得信息技术成为一种促进课堂教学的工具,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笔者通过课程教学不同环节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阐述应用策略。

1.课堂导入,刺激求知欲

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是课堂设计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如果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导入中,既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对扩展思维和新课的进行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科技的意义》这课中,在课堂导入环节设计一个角色扮演游戏,让每个学生扮演每个时期的人,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生活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对过去和现在的生活进行对比,自然而然地就能体会到科技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种简单的活动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创设情境,提高积极性

情境教学的方法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了教学中,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通过对情境的创建,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更主动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例如,在讲解关于祖国发展的一课时,通过播放由“开国大典”,“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事件组成的视频短片,学生的爱国情感被极大地调动出来,接下来在讲解重要事件时学生自然能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思想教育。

3.多样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文字,动画,视频,图片等是进行教学最好的帮手。通过真实的例子,学生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内心情感被牵动,在情感开发期的小学生更容易被打动,使得教学计划能被有效实施。在《濒临灭绝的动物》一课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濒危动物影像或者图片的放映,学生通过了解这些对本课学习更感兴趣,为了获得这些知识就会集中注意力听讲,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信息技术的特点给了课堂教学很大的帮助,使老师不再只是用板书生硬地灌输,而是换一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

4.阶段小结,总结学习经验

思想品德课的每一单元涉及不同的方面,这就使得阶段性的小结变得十分重要。在每单元的学习结束后,老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总结归纳能力,老师也能趁机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然后老师用多媒体放映总结的动画,使学生在了解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老师也可以对学生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和信息的延伸,有效的完成对每单元的总结。阶段小结是每阶段学习的归宿,老师采用信息技术辅助的方式既能将平时的学习串联起来,又能让学生在总结中训练综合能力和扩展知识面。

三、总结

信息技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应用方式要适当,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老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避开应用中的误区,又要在不同环节恰当地结合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利用好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改善学习理念和培养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洪芬.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常见误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8):63-64.

[2]罗云平.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J].未来英才,2016,(18):155.

学生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2篇

一、主要概念阐述

1.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事情结束后进行的一种结果性评价,也就是一种终结评价,从而对事情取得成效的一种判断。这种评价是为了激励和促进达到更好的成果,绝不是为了筛选和淘汰而进行的一种手段。本研究中是针对教学过程结束而进行的一种总结性评价,为了考察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所进行的一种总结性评价,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定,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改善纠正出现的诸多问题,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

2.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为了考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完成的情况而采用的一种形式就是信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考查而来判定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考查包括很多方面,基础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操作,应用信息技术时的态度和在与同学合作时进行沟通学习的能力状况的评价,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应用能力的评价,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由于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起步较晚,评价体系相对比较单一、匮乏,现在我国对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主要是以课程测验、期末考试、中考三种形式。

二、建立总结性评价体系的目的

总结性评价是对事情结束后的产生的结果的验证,为了验证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掌握程度,建立一套完整的总结性评价体系是验证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总结性评价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让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更平稳长远的发展,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完善,与社会承接得更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之中。

三、总结性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与创新

1.制定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必要性。我国虽然开设了针对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也相应地制定了总结性评价标准,但是实用性不强,存在片面性、主观性、单一性等诸多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总结性评价体系。传统的中学生信息技术课总结评价体系主要以上机操作模式为主,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和基础操作,单项选择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操作是对信息技术技能实际操作情况的考查。但是这种考查模式带来的结果太单一,缺乏实践性,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价值观,也不能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灵活性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能体现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独特见解和理解,更加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性,从而可能导致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的丧失。这种明显或是潜在的不足之处或是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突出,为了弥补这种传统总结评价体系的缺陷,就要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改革创新,完善总结性评价体系,并且让形式更加丰富,提高师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多元性评价体系就是一种综合体,强调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多元化包括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以及评价主体都实现多元性,对于内容上主要是教学形式的创新,以往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师只要当堂向学生传递教学方案里的内容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不能看到学生掌握程度,多元化就是让理论转为实践操作,制定合适的作品目标,有学生操作完成,不仅可以加深学习印象,还可以发现问题,通过同学之间相互的交流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沟通组织能力。以往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做单一裁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意识,但是通过对作品的认知判断可以让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可以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教师根据同学观点进行补充指导。评价形式则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状况,进行不同形式选择。可以上机操作,可以制作电子产品进行分别评价。

四、结语

学生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3篇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信息技术的作用及现代信息技术,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几次重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能够结合具体实例描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还停留在计算机课堂的基础之上,不能够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对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也是陌生的;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更是一无所知。本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史。②理解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认识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教材阅读、小游戏互动、问题回答等形式,知道信息技术的概念,理解信息技术的本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通过阅读教材,归纳提炼主题内容填写表格等活动,加深对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认识信息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难点:信息技术的社会功能。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幽默短信:俺村穷,穿衣基本靠纺,吃饭基本靠党,致富基本靠抢,结婚基本靠想;听说你们村更穷,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通过这则短信,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如果在喧闹的城市,通讯靠吼能让对方听到吗?如果在喧闹的大城市,仅仅靠走去办事,是否能达到目的?大城市的治安还要哪些配套措施?

设计意图:短信笑话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并通过问题引出人自身信息功能的不足,从而得出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2.理解、记忆信息技术定义

实例引入: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此定义可以用学生关注的运动会实况录制为例,录制运动会的过程是信息获取;把录制的视频导入计算机并通过视频软件进行编辑的过程是信息的整理、加工;把视频存储在计算机上或刻录光盘是信息的存储;把视频文件发给使用者或上传至网站的过程是信息的传递;学生、家长、教师等看视频的过程是信息的利用。这个过程中使用到的技术和方法就是信息技术。

提问学生:人体信息功能有哪些?相应的信息技术是什么?填充图1。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会的录制和编辑”为例,剖析信息技术定义,以便学生理解。通过填图,让学生理解人体器官、信息功能和相关信息技术的关系。

学生看“现代信息技术”内容,通过下页图2加强理解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对比,现代信息技术的图形化显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虚设情境,引入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在讲解信息技术五次革命的时候,教师首先假设一个情境,如你要给远在外地的亲人介绍自己现在的学习、生活情况,而你们又没时间见面。在不同时期最方便的方法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此例子,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铺垫。

4.学习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

提出问题: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人类是怎么传递信息的?让学生上讲台演示手势传递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让学生认识到没有语言的时代,有些信息是很难准确表达的。由于这种需求,语言相应产生。学生总结语言产生带来的变化及作用。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文字的发明

互动游戏:教师说出10个词语后,立即让学生复述这10个词,学生抢答,能复述6个或7个的给予加分(截图如图3)。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在教室讲课,正常情况下,隔壁的班级能听到吗?更远的地方能听到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叙述老师刚说过的词语,回答提出的问题,引出语言是受时空限制的,由于这种限制,文字相应产生。学生总结此次革命带来的变化。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用不同的方式写信息技术定义,由两个学生演示,一个用钢笔在纸上写,另一个在黑板上用粉笔写,看谁写得最快。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让学生看出在黑板上写比在纸上写慢,明确由于写字工具的不便,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相应产生。

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当时写文字的载体是什么;教师还可以适时插入一段有关活字印刷的发明过程,最后由学生总结此次革命带来的变化。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问题引入:①古代打仗,为什么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②《亮剑》里的李云龙攻打平安城,大获全胜,为什么不请示完上级再攻打?如果等请示完再打,结果会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回答,得出由于信息的传递速度慢,有了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的需求,在这种需求下,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相应产生。学生总结此次革命带来的变化。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没有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神舟七号是否能发射?为什么?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学生讨论,并引出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发生。学生总结此次革命带来的变化。

5.根据表格内容归纳总结,知识升华

学生总结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特点并填写表1。

6.总结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如表2)

设计意图: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内容不多,大部分内容能够自己看懂,所以让学生来总结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疑难的知识点,如数字化、多网合一、构件化等,教师适时以实例给予讲解,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7.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教学网站评价加分

由于这节课在班级进行,我拷了一个随机显示学生名字的程序,学生名单已经提前录入此文件中。点击“转动幸运”, 学生的名字就会陆续在上面闪烁,然后点击“抽取幸运”,抽到谁就由谁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给予加分奖励。课堂上不同的问题,有抢答和必答加分项目,根据不同的情况加分不同。然后把分数加到“教学评价网站”,以个人和小组形式体现。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起到引导学习、提出问题、解决疑难等作用。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本节内容,回答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互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联系实际,深刻理解和消化本节所学内容,学习效果很好。

1.创设贯穿学习内容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以一个和“信息技术发展”有关的幽默短信导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又渗透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作用。在讲信息技术五次革命时,虚拟了一个情境,这个虚设贯穿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不知不觉了解到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中心内容。

2.实例引入和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思考

本节课内容在涉及难懂定义的时候,以学生熟悉的实例透彻地阐述了信息技术的定义。在讲第四次和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时候,分别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导入。实例和问题的使用,使学生对定义和每次信息技术革命理解得更透,领会得更深。

3.互动小游戏,引发师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在讲解前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时,采取和本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关的小游戏,通过学生演示、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

4.随机点名程序和教学评价网站,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学生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其中的英语写作能力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因此,英语写作教学的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教学的目标,而信息技术在英语写作课堂上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写作的教学模式进行阐述,分析信息技术对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提升的帮助。

一、现阶段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但在现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四点:(1)英语写作的课时过少,为了节省时间,学生的写作训练方式常常是以回家作业的方式进行,这就使教师对学生的写作不能及时地指导,降低了学生的习作效果;(2)教学方式单一,常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布置写作任务,提出建议和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然后对个别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解交流,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禁锢,缺少对课堂教学的兴趣,降低了学习兴趣;(3)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较少,不能熟练运用语法知识,英语是第二语言,学生不能掌握词汇和语法,就会在使用时出现错误、不规范的情况;(4)对写作评价反馈的手段单一,对于学生的作品只是教师一个人进行批改评价,指正写作中出现的错误,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工作任务,而且学生对老师的批改没有认真阅读,进而降低了评价反馈的有效性。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1.创建情境,引出写作主题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在教学中先制作出相应的影音素材,在写作训练前,给学生播放影音素材,引导学生根据看到的内容提出相应的思考问题,教师将学生引入相应的主题探究中。这种教学方式可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写作训练的情境中,发挥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功效。

2.通过交流构建文本框架

在引出主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之间对写作基本框架的展开进行一定的交流,总结在写作时可能会用到的核心词汇或关联词,这种交流能够使学生的写作思路清晰。然后教师将学生交流后总结的英语词汇进行归纳总结,并利用多媒体将信息呈现给全班同学,这样帮助学生找到更多、更有效的写作素材,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丰富加工。如,I hold the view that../...not only ...but also...等句型,如On the other hand,furthermore/in the meanwhile...等关联词,都是在写作中可能会用到的,因此,教师总结会使学生思路清晰,写作时就会游刃有余。

3.合理总结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随着教学接近尾声,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估总结,这能够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总结中,教师将学生在写作时使用的好的语句摘选出来,在多媒体上呈现给全班同学,这不仅是对学生作品的认可,也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起到提升促进的作用。同时,教师不要忽视学生作品中的典型语言错误,而要找出错误在多媒体上加以呈现,让全班同学一同进行分析,从而提醒班上的其他同学注意,避免在写作中犯相同的错误。

教师在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时,要发现作品中的亮点,评价的内容既可以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团队精神等,也可以是作品本身,同时在指出学生作品中的不足时,要委婉,不打击学生对写作的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小结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使教学环节更加流畅,促进学生实现资源共享,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高中英语写作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辅导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写作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言能力。在使用信息技术时,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出写作主题、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更好地评价学生的作品,从而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红波.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模式[J].神州:上旬刊,2013,1(7):41.

[2]冯婷婷.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整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21):189.

[3]罗永华.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5,2(4):36-38.

学生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5篇

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总结性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高效、完善的总结性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要通过建立起多元化的总结性评价体系,制定出完善的总结性评价标准,利用评价平台实施有效的评价等方式来增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总结性评价水准,建立起健全、实用的评价模式。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程也逐渐纳入学生的必学必考科目中,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传统学科不同,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计算机答题的技能,这就导致了在我国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使课堂教学失去有力的监督,教师的教学能力无法测评,学生的学习成果难以得到有效的评测,使课程的讲授只停留在传统阶段,无法向前发展,因此建构一套完善、有力的总结性评价体系十分迫切。

一、建立起多元化的总结性评价体系

现行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总结性评价体系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上机考试来完成,主要的题型既为单项选择和上机操作题。单项选择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上机操作则主要考察学生的上机操作技能。较为单一的评价体系并不能完全的考察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信息意识、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加入多元化的总结性评价体系是完善评价能力的关键之处。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总结性评价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设计动画、创建网站、制作文档等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不仅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又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加入自身的想法和灵感,使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体系中既能够评测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够测试学生的合作、协调、沟通能力。不同种类的总结性评价中,教师都要不断的加入新的测试元素,教师在评价体系中多使用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能够让学生在紧张的评价过程中产生熟悉感,有利于测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多元化的总结性评价体系中也要注意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当,符合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引入不同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从而更好地检测自身的教学成果,对教学成果做出较为公正、全面的评定,通过多元化的总结性评价体系,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的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二、制定出完善的总结性评价标准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学习是学生运用到作品创作中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在测评过程中所要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之处,因此,对于此类学习的评价一定要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测评才能有一个公正的评价结果,同时,较为详细的评价标准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考查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学习、技术运用等。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基本的评价标准有学生的整体规划意识和技术上的实现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评价体系的不同特点进行评价标准的增减。例如,对于动画作品的设计,教师可以在评价体系中加入审美的表达以及创新能力这两项,学生在作品的设计中不仅要用到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更要加入自身的观点和看法,使作品更加完整。这样一来,教师能够更好、更科学、完整地评价一个学生在整体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所能够体现的智慧和潜能。一些学生可能在技术的应用上不太过关,教师就可以加强对于此类学生的技术指导,有的学生可能在规划意识上较为欠缺,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多多引导学生增强对于整个作品的规划意识。也有学生自身的创造力不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入提升创造力的教学,从而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合理的评价标准是提升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水平的关键之处。

三、利用评价平台实施有效的评价

在对学生的总结性评价过程中,大量的答卷或作品让教师难以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一个好的评价平台就能够客服这种问题,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搭建一个评价平台,让学生完成答卷或作品后上传到平台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作品进行评价标准的增减,为每一项评价标准划分分值,在测试前就将不同作品的不同评价标准告知学生,让学生尽早地了解评价要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在进行总结性评测前可以先公开自己的评价方式,以例题的方式将评价过程、评价标准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对自身的能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查漏补缺。教师也可以利用评价平台让学生们进行互相点评,在相互点评的过程中既增强了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的作品产生反思,点评结束后在听取他人的意见的基础上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完善。一个开放有效的评价平台能使教师的评价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能够更加客观、公平、公正。评价结束后的结果还可以长期保留,以此来监测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水平是否有所提升。

总结性评价是对信息技术课程非常有必要的评价体系,而我国现行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结性评价能力还有待提升,在现代的社会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是要更加的注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规划意识、审美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综合性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拥有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态度、基本能力和综合运用实力。

学生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主题探究模式 初中 信息技术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36-02

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初中学科教学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此,我国在初中教学中开设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提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整合不足,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难以顺利开展。因此,需要计算机老师对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可行性进行探究,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采用更适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题探究模式。通过主题探究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并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运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一、主题探究模式的基本特征

1.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主题探究模式教学的提出和开展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摒弃了原来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方式,而是由老师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可见,主题探究模式的开展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其中包括表达能力的提高、获取信息资源能力的提高和评价信息能力的提高。

2.教师进行角色转换

在主题探究模式教学中老师要进行角色转换,更多时候要以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出现,给学生学习做出正确的指引和帮助。为此,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自身角色的转换:其一,帮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探究活动的开展;其二,老师要为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线索,实现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对旧知识的巩固;其三,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组织,让学生在主题探究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并且根据实际的活动情况进行指引,让学生朝着特定的方向进行学习探索。

二、对主题探究模式的认知分析

所谓的模式就是指人们可以按照某种规定的标准样式进行事物的操作,教学模式就是指老师在教学思想的正确指导下,对确定的教学主题进行探析和研究,形成一种稳定的、理论的教学模式。可见,每一种教学模式的产生都是在不同的教学实践中慢慢形成的,是对教学经验的准确总结。其中主题探究模式就是在确定某个主题之后进行不断的教学实践,并经过不断的总结和思考而形成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教学中逐渐开展主题探究模式教学,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开展,通过对主题探究模式的研究发现,在进行主题探究教学时,往往存在特定的操作程序可以遵循,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主题探究模式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操作程序:

其一,对主题的确定。作为主题探究模式的第一步,主题的确定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某项教学活动缺乏主题,则只会是一种漫无目的的教学空谈,难以获得实质性的教学收获。在确定主题之前需要老师进行相关材料的收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提高主题探究教学的顺利开展。比如,在确定“感受电子表格魅力”主题后,老师可以收集各种类型的电子表格并进行整理,将各类表格的实用性进行总结,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

其二,对教学方案的设计。在确定主题探究教学的主题之后,老师要根据主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为主题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促进主题探究活动的顺利实施。

其三,对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实施。实施方案主要是根据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并对人员进行准确的分工,促进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

其四,进行主题探究活动。作为主题探究模式教学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探究。另外,在主题探究模式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行自主的动手和研究,充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充满激情的进行主题探究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积极开动脑筋,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老师要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对学生探究活动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订正,让学生顺利进行教学探究活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五,对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价。总结作为主题探究模式教学的最后环节,具有避免探究活动趋于形式化的重要作用。为此,在每次主题探究教学活动的结尾,老师都要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总结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认识,实现学生对知识的重新认识,获得新的认识。另外,老师要对主题探究模式教学获得教学成果进行正确的评价,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主题探究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始时,没有为信息技术课程创设一定的起点,加之初中教学对信息技术课没有明确的课业需求。所以初中学生大多都是凭兴趣在学习信心技术课程,这使得在开始阶段学生们的水平差异很大,导致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无法兼顾所有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好的同学一听就会,而基础不好的往往跟不上思路和内心的不重视,久而久之学习积极性下降,学生个体之间就产生了更大的差异。

2.对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不足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新兴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与我们当今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所学知识大部分能够应用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活动中。因此,我国对信息技术的教育在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毕竟信息技术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短,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到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无法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计划,无法完善主题探究教学模式,阻碍了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开展。

3.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由于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信息技术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接纳主题探究教学模式,加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进行关于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培训,对主题探究模式的知识储备不足,缺乏丰富的主题探究教学经验,不能很好的在主题探究教学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都缺乏正确的认识,无法制定出适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不利于主题探究模式在信息技术的顺利开展。

4.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

信息技术是一门与实践相结合较多的课程,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参加实践动手活动,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而现在初中普遍课程较多,课业任务繁重,同时也缺少相应的设备,所以无法保障对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保证主题探究模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如何促进主题探究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对教师的观念进行转变

首先,进行新颖的备课。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将学生看做接受知识的容器,导致学生不断的进行知识的掌握,而缺乏对知识的实践和创新。而主题探究模式的开展对教师的教学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在备课过程中融入创新教育思想,并根据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制定多样化的教学备课,实现学生积极性和热情的提高。比如,在七年级演示文稿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可以结合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在幻灯片的播放过程中添加一些有趣的动画和大自然的声音,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则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同时,老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加强对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基础性的理解,培养学生养成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条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另外,老师要对自身能力进行提高,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对知识进行简练的语言总结,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实现师生的有效交流。

其次,对教师角色进行转换。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某些奇怪的想法时,老师不能简单进行否定,而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进行深入思考,及时改正自身的错误想法。这不仅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保护学生思维的活跃和独立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在主题探究模式教学中,要让学生作为主体,老师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2.对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首先,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在主题探究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主动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说出来,让大家进行积极的讨论。因此,就需要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积极大胆的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由原来的学习旁观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比如“ 创建逐帧动画”主题探究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及时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与同学和老师讨论,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主题探究模式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会表现自己,还要学会对别人的接受和赞赏,改进自己的不足。为此,需要学会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接受别人的评价和批评,获得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技术作为各学科学习的辅助课程,对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开展主题探究模式,可以实现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有效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开展,同时主题探究模式的开展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张天凤;知识可视化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3-03-28

[2]陈清玉;基于任务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1-11-01

[3]盛宏;浅谈自主探究和任务驱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3-08-08

学生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7篇

一、主要概念阐述

1.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事情结束后进行的一种结果性评价,也就是一种终结评价,从而对事情取得成效的一种判断。这种评价是为了激励和促进达到更好的成果,绝不是为了筛选和淘汰而进行的一种手段。本研究中是针对教学过程结束而进行的一种总结性评价,为了考察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所进行的一种总结性评价,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定,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改善纠正出现的诸多问题,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

2.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为了考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完成的情况而采用的一种形式就是信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考查而来判定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考查包括很多方面,基础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操作,应用信息技术时的态度和在与同学合作时进行沟通学习的能力状况的评价,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应用能力的评价,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由于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起步较晚,评价体系相对比较单一、匮乏,现在我国对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主要是以课程测验、期末考试、中考三种形式。

二、建立总结性评价体系的目的

总结性评价是对事情结束后的产生的结果的验证,为了验证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掌握程度,建立一套完整的总结性评价体系是验证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总结性评价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让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更平稳长远的发展,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完善,与社会承接得更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之中。

三、总结性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与创新

1.制定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必要性。我国虽然开设了针对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也相应地制定了总结性评价标准,但是实用性不强,存在片面性、主观性、单一性等诸多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总结性评价体系。传统的中学生信息技术课总结评价体系主要以上机操作模式为主,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和基础操作,单项选择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操作是对信息技术技能实际操作情况的考查。但是这种考查模式带来的结果太单一,缺乏实践性,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价值观,也不能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灵活性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能体现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独特见解和理解,更加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性,从而可能导致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的丧失。这种明显或是潜在的不足之处或是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突出,为了弥补这种传统总结评价体系的缺陷,就要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改革创新,完善总结性评价体系,并且让形式更加丰富,提高师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多元性评价体系就是一种综合体,强调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多元化包括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以及评价主体都实现多元性,对于内容上主要是教学形式的创新,以往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师只要当堂向学生传递教学方案里的内容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不能看到学生掌握程度,多元化就是让理论转为实践操作,制定合适的作品目标,有学生操作完成,不仅可以加深学习印象,还可以发现问题,通过同学之间相互的交流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沟通组织能力。以往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做单一裁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意识,但是通过对作品的认知判断可以让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可以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教师根据同学观点进行补充指导。评价形式则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状况,进行不同形式选择。可以上机操作,可以制作电子产品进行分别评价。

四、结语

总之,总结性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该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评定。传统的评价体系根据分数为评价学生提供了一定依据,但是多元化可以提供综合评价依据,所以多元化标准总结评价应该在中学生信息技术课中被普及应用。

学生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教育;政治教学;作用;方案

一、信息技术对中职政治教学的作用

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经被人们作为一种工具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它同样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工具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中职政治教学由于信息技术的加入,在为学生提供新颖的教学方式之外,还能够创建实用的资源共享平台,提升教学效果。

1.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能够运用科技设备将信息具体化、形象化。比如,多媒体能够将图片、声音、光效、文字等进行结合,立体地将教学内容展现于学生眼中;网络技术使电脑与电脑之间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等,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社会信息,同时提供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平台,丰富了教学的交流形式。因此,信息技术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丰富教学形式,转变教学风格,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教学过程。

2.信息技术有利于课堂情景的构建

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力,融入到相关情景时,学生对知识文化的印象也随之加深,这正是气氛和图像记忆相结合得出的结论。在中职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前采用信息技术,再配合相关的引导问题,能够将学生带入到不播放文件的情景中,为下一步教学作铺垫。而课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将课本或者是教案中的相关知识通过相对立体的影像展现出来,使学生获得深入课本知识海洋的感受。

3.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学组织

首先,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精确地把握和对比研究,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信息总结,研究出一套适合个别学生或者相同类型学生的专门教学辅导,实现学生内心思想觉悟的普遍提高。其次,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制作教学计划,相关软件或者是互联网上的资料能够为教师改革教学提供有力的参考,确保教师合理安排时间。最后,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为下一次教学奠定基础。

二、中职政治教学在信息技术下的改进方案

1.以先进理念为指导

当今社会的中职政治教育,关乎整个中职学生群体的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以新型技术或方式进行转变和改革的中职政治教学活动中,更应当明确教学目标,采用先进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一是要充分贯彻科学发展观,将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教学过程中的动力,提高其自我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二是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不能将课堂看作是自己技能或者相关知识的展现平台,特别不能将信息技术的运用当成是“课堂艺术作品”的加工过程,避免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相关课件的制作上,而忽略了教学意义和目的。

2.以科学技术为手段

既然要依靠信息技术,就得相信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作用。这要求学校以及教师个人都应当立足实践,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完善信息设备,如校园网络建设等,为信息技术教学做好铺垫。

3.以高效制度为准则

要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不断地规范信息技术教学活动:①设备管理制度。信息技术需要相关信息设备搭配才能完成,信息技术设备属于学校财产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关乎中职政治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管理制度,并委任相关专业或特长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管理、维修。②建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总结交流机制,要求相关教学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对自己所采用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并相互贡献和讨论经验,实现教学人员教学水平的普遍提高。③建立完整、科学、公平的考评机制。在对中职政治教师的考评中,科学纳入信息技术相关教学考评标准,并将该类考核与绩效评审结合起来,增加教师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教学体制当中拥有强烈的政治教育色彩,譬如爱国主义价值观等相关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学生由内至外获得综合培养。

参考文献:

[1]李燕峰.中职生自主提问下中职政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2(29).

学生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学习情趣;辅助教学;知识网络

中图分类号:G623.5;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2-0062-01

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在我国的迅速普及,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在教W中。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体现出的大量的优点,使其逐渐成为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不仅是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而且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总结,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文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数学知识的图片、视频和声音,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学好一门知识,并能够熟练地加以运用,首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和思考。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有动力进行学习和思考。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还是一个未知、新兴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心,通过引导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心算的比赛视频。学生在视频中看到别的同学能够进行快速运算,并得出正确的答案,首先会表示非常惊讶,之后就想变成视频中的同学那样,从而对心算的方法产生兴趣,想要掌握这个本领。然后教师再进行相关的数学知识讲解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改变以前被动学习的情况,变成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积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数学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欲望,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逐渐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辅助教师进行数学教学

以前教师只能用在黑板上板书的形式来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讲解,用口头语言对数学知识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描述,缺少数学教学的辅助工具。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并且在课堂上利用大量时间进行板书,以至于出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不足的情况,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缺少相关的教学工具。而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师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对应的课件来进行教学,避免浪费课堂时间。教师还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点理解不足,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讲解,让学生们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对于一些重点或者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在课堂上加以运用,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教师不能在数学课堂上为了方便而过多运用信息技术,这样会让学生眼高手低,感觉已经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巧,然而并不能在数学习题中加以运用,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实用的辅助工具,教师要合理运用,避免出现相反的效果。

三、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网络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联系性,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根据知识之间的关联进行学习的。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总结的时候很难体现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只能通过每一单元的知识总结来进行,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网状结构难以形成。目前,通过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可以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另外,教师在总结的时候,可以把重要的知识点配上一些典型的数学例题,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对各单元或者试卷中典型的数学例题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数学知识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数学知识的网状结构。

四、结束语

总之,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可以促进知识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理解数学知识的平台,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1]王光生,何克抗.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J].开放教育研究,2009(02).

[2]张定强.数学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3(03).

[3]辛艾桐.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学生信息技术总结范文第10篇

一、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现实情况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信息技术课上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没有较大联系,加之没有中考、高考压力,学生感觉学会学不会对自己没有太大影响。2.计算机软件、硬件故障问题:计算机软件、硬件的运行通常是不稳定的,几乎每次上课都会或多或少有些问题出现。3.教学方法不当:技术科类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科目,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至于怎样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通常每位教师根据经验安排教学,难免会出现不妥之处。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比较熟练的学生做完后无事可做;水平比较低的学生做不出来。5.课程地位问题:学生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来放松的,作业完全凭兴趣来做。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

二、信息技术课堂难管理的原因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出现诸多问题,原因很多,有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原因,也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个人能力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考指挥棒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处于次要地位

国家近年来很重视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陕西省将信息技术纳入了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但由于高考等评价机制的影响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该学科依然被认为是小科目,在一些家长和学生眼里处于次要地位,用一些学生的话来说,上信息技术课就是用来放松的。同时,在一些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成绩不参与总分的计算,影响着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

2.信息技术课程授课环境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作为“技术课”,其授课多在计算机房进行。机房学习环境不同于教室,机房里的各种设备,计算机与互联网连接等因素使学生易于联想到网吧、互联网。另外,信息技术课一般是一周一节课,学生在新的环境需要适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3.教材内容设置问题

新课改后,高一的信息技术重点是强调基础,但不再罗列软件的操作和功能的介绍,而是要求学生综合利用软件工具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这里的“实际”问题往往因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过时了。这样的教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4.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相比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教学以外的工作占了很大比例,有的甚至以教学以外的工作为主,这样造成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以及教学管理能力不足。面对自身教学管理能力的不足,教师不能专注于课堂教学,不能静下心来进行学习和总结。长此下去,也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的方法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优化计算机软件、硬件环境

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现有的软件、硬件环境,尽最大可能发挥机器的作用。上课前及时维护计算机,确保软件、硬件环境的正常、稳定运行。如果确实因为条件有限,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上机,建议采用轮流上机的制度。安装电子教学软件,以方便学生广播、监控及发送文件等。

2.精心设计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内容相对固定,往往能适合较多地区的教学情况,又往往不能适合一些地区的教学情况。如何把教材内容进行修改,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

3.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每个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的思维方式,总结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实践和思考是根本的途径。

有句名言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认真应对,总结经验,精心设计教学,实施各种方法管理课堂,才会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在放松的同时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才会使得我们的课堂管理不再困难,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