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基本技能》课程教学改革与体会

时间:2022-10-02 09:50:21

高职《护理基本技能》课程教学改革与体会

[摘 要]根据行动导向课程建设要求,对《护理基本技能》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实现了项目导向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护理行动导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139-03

《护理基本技能》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近年,我们对《护理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改变了原来课程实践教学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起相对独立的护理实践教学体系,在具体的操作技能学习中融入人文元素,实现了项目导向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针对岗位任职要求,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通过对护士工作岗位需求、岗位职责和岗位任职标准进行认真分析,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全国执业护士考试大纲,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写、教材的规划等方面广泛征求临床护理专家的意见,构建实用合理的《护理基本技能》课程内容体系。

1.1 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突出高职教育特色

1.1.1 根据高职学生的智能类型选择课程内容

教育研究及实践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对象的主要能力倾向为形象思维,对专业实践兴趣很高,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识,对陈述性的理论知识相对排斥。在选取课程内容时,以“理论知识必须、够用”为原则,删减了部分强调逻辑思维、抽象难懂的护理理论(如:系统论、奥瑞母自理理论等),保留了必要的、常用的护理理论和知识(如:需要层次理论、压力与适应理论等),增加了一些重要的、与工作情景紧密结合的内容(如:与工作伙伴合作、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冲突、工作小组综合训练等)。课程中70%是与护理工作情景紧密结合的实践内容,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加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1.1.2 根据培养目标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课程内容模块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及格的“职业人”,更要塑造及格的“社会人”。因此,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培养具有基本护理技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能使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课程内容模块的设计紧紧围绕以上目标展开:在重整原有护理基本技术项目的基础上,将部分与岗位需求紧密相关的人文修养内容列入护理基本技能的范畴,并设计了拓展性学习模块――“工作小组综合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改革后的《护理基本技能》包括以下十个模块:护理工作基本理论、护士职业道德、护理工作人际关系、基本生活护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人体各系统护理、给药护理、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护理、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工作小组综合训练。

1.2 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造

将护理基本技能从传统的《护理学基础》中分化出来,围绕40项基本技术设计典型案例和工作情景,组成15个学习项目,每一项目由知识要求、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三要素构成。改进原有操作规程,将典型案例引入操作流程,围绕案例设计护患交流情景,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以流程图方式编写操作技术指导,并体现对护士人文素质的要求。学生以“护士”的职业身份面对模拟病例,以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独立地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

2 改革教学模式,融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于项目学习中

2.1 按职业素质培养的需要,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

将抽象的职业素质培养融入具体的职业技能训练中。要求学生将参加课程实训看作是参与医院护理工作,进入实训室就是进入工作岗位,严格按照护士职业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爱护实验实训设备,像对待真实服务对象一样对待模拟人。在学生基本掌握相应技能后,安排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一系列面对真实服务对象的工作,如学院门诊部日常护理工作、新生体检工作、学院大型活动救护工作等。在掌握传统护理技术基础上,增加与职业相关的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如设计健康知识宣传卡、开展健康需求调查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护理理论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技能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2.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学校学习与工作实践一体化

淡化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界线,课程安排紧密围绕“护理基本技能”这条主线,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与渗透,采取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扩大教学场所,从原来的教室、实训室扩大到学院门诊部、实习医院和社区,让学生早期接触实际工作情景。根据学生学习进程,合理安排课间见习和实习,充分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到医院、社区参与护理实践。两个一体化不但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而且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3 以护理程序的步骤组织实践教学

将传统的示教―模仿―练习―小结的实践课教学模式,改为按护理程序的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四个步骤来组织教学。要求学生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独立收集资料、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价工作效果,通过互相观摩、小组模拟训练、角色扮演、真人练习等方法,最终解决相应问题,获得项目学习成绩。课程后段要求学生自选两项综合项目,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处置个案的健康问题。学生以护士的职业角色参与学习,提高了运用护理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学生专题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于教学全过程。

积极开发课程配套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了大量课后自主学习的课件;有计划的选择和购进优质先进的教学VCD,为学生技能学习提供大量形象资料。

以建设“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契机,在原有仿真模拟病房基础上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化护理教学网络体系。老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进行理论讲授、借助声、文、图画、实物的诸多组合运用,使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建设课程网络平台,提供电子教案、网络课程和相应的项目式教学软件等多形态的海量自主学习资料与信息,给学生更快捷方便的教学指导。

4 改善教学条件,营造仿真实践教学环境

我院护理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拥有实践教学面积2000平方米,建有功能齐全的模拟病房。目前,专供本课程使用的实训室有5个、实训教学设备总价值600多万元,达到极高的仿真水平,满足了与实际工作情景零距离接轨的要求。校内实训基地所有实验实训室对学生全天候开放,专门安排有2名实验辅助教师全程为学生课后实践活动服务。

5 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制定促进自主学习的评价办法

结合项目导向课程体系的特点,制定了课程考核综合评价表、课程考核评价分项细化表、课程项目实施办法和课程项目评审办法。既重视课程学习结果评价,也重视整体学习过程评价;既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评价,也重视职业素养、学习态度的评价。

采用态度-知识-技能三位一体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评,保证了课程评价体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仿真和现场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专业成绩与能力评估相结合。其中,实践技能评价构建以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多站式考试(OSCE)为中心、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紧密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估模式,整体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课程教学质量。

6 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课程成立专兼结合的课程组,积极聘请临床护理专家担任课程兼职教师,参与课程体系建设规划以及实践教学工作。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结合专业到临床一线顶岗实践,取得“双师”资格,有效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并及时将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教学内容。

通过《护理基本技能》行动导向课程的建设,为护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需求和实际护理工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潜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 严家宝.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2(9) :20~21.

[2] 严鹏霄,刘晨,赵志群.临床护理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刍议[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 :66~67.

[3] 周梅,李艳菊,戚云虹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5,20(7) :325.

[4] 吕月桂.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5) :69~70.

上一篇:《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改进之我见 下一篇:本科护理学男生职业兴趣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