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是催生“科学”的种子

时间:2022-10-02 07:22:44

“探究”是催生“科学”的种子

从小,我就跟着姐姐们的同学玩,从他们那里,我听到了很多在同龄人那儿听不到的知识。有一次,一个大男孩说,地球是分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中国在北半球,北半球的人睡觉时,南半球的人就在干活。大男孩的父亲是一所中学的教导主任,他的学习成绩很冒尖。

南半球和北半球的事,让我浮想联翩。我问大男孩:“如果我在院子里挖一个洞,把那个洞挖通了,是不是就能和南半球的人通话了呢?”他很认真地回答我:“是的。不过,要挖很久才能挖通的。”

大院里有个园子,园子的角落里种了一些南瓜、丝瓜等瓜果蔬菜。从那以后,我每天都要去那个角落里挖洞,然后就对着洞口呼唤住在南半球的小朋友。为了保密,每次挖好,我就用南瓜叶之类的东西把洞遮住。

那一年,由于我的深挖洞,园子里的瓜果一个也没结。几个老太太终于发现了我的劣迹,就到我父亲那儿去告状,说我每天在园子里搞破坏,把她们种的瓜都糟蹋了。还有,我的举动让她们觉得不可思议,认为我很有点脑子出问题的倾向。

“我想和南半球的小朋友说话。”我告诉父亲。

“这孩子发疯了。”母亲一脸愠怒,邻居的告状让她很丢面子。

“你怎么知道地球是分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对于一个还没有上学的孩子,能说出南半球和北半球,父亲感到十分惊讶。

我开始眉飞色舞地阐述我在这方面的所有知识,这些知识有的来自大男孩,有的来自我的幻想。父亲很认真地听我说,没有责备,也不打断。

等我说完了,父亲告诉我,地球很大很大,到南半球去要坐很多天的飞机和火车。像我这样挖是挖不通的。

有一天,我问大男孩:“你怎么知道地球是分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大男孩告诉我,是从一本书上看来的。还说,以后我要是上了学,认识很多字,就会知道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

从那以后,上学,成了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上学后,我特别用功,用老师的话说,我上课时眼睛一分钟都不离开她。因为我特别想自己能读懂有趣的书。当我发现学会拼音就能读出生字时,真恨不得一下子就能学会拼音,读懂所有的书。

现在想来,当时虽然没能把南北半球挖通,但小小的心灵却被这个未知的世界点燃了,求知欲变得特别强烈。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在我成年后,另一件事对我影响很大――

1990年左右,我有幸认识了中国儿童文学界的泰斗陈伯吹先生。陈伯吹先生的独生子,北大校长陈佳洱当时已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是研究物理学的科学家。

他自己有三个儿子,也全部从事科学事业。

一个作家,培养出了四个科学家。对此,我一直心存疑惑。陈校长告诉我,他走上科学道路完全是受了他父亲的影响。他是父亲科学童话的第一个读者,而且,从小,父亲就经常和他一起做科学实验。他对物理的兴趣就是从父亲的科学童话和科学小实验开始的。比如,夏天的时候,父亲通过科学小游戏,让他看小纸片在芭蕉扇上跳舞,从而揭开摩擦产生静电的科学原理。

坐在一边的陈伯吹先生笑着补充说,自己也没有想到,和儿子做科学小实验,给他讲科学童话,会让儿子走上科学的道路。而陈佳洱也用同样的方法感染了自己的三个儿子。

2002年,当几种选择放在我面前时,我也坚定地选择了科普之路。

专家简介:赵明

儿童文学作家,科普演讲家,《小爱迪生》杂志主编,曾从事小学教育20年,倡导“把课本剧引进课堂”的作文教学模式,著有《新概念作文起步――课本剧》、《快乐科普剧》等书 。

上一篇:“小球星”入门游戏 下一篇:小脚丫游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