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魂 4期

时间:2022-10-02 12:17:45

戏曲·魂 4期

点评

作者简要地说明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史,表达了对中国戏曲灵魂的赞美之情。作者采用了以点带面的形式给我们详细地描述了京剧、元杂剧和昆剧的发展,语言凝练,详略得当,介绍点到为止,不仅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更展现了作者对中国戏曲的热爱之情。

纵观中国历史,戏曲的发展是历史的缩影,它是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吸收中国古代智慧、融合时代背景的艺术结晶。

中国汉族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结合而成的。我国戏曲种类繁多,其中,京剧是艺术成就较高的,享誉国内外,是当之无愧的国粹。

有着“国粹”之称的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以“同光十三绝”为代表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和不同流派的宗师,把中国戏曲推到新的高度,更好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及社会生活。梅、程、荀、尚四大流派,则是发扬了京剧,名留了千秋。

从12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逐渐有演出团体出演反映人民生活和社会现状的杂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等优秀作品广为流传。那一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相对于京剧来说,元代的杂剧又是另一种味儿了,起承转合的“四折一楔”,不仅是一种成熟的国级形态,还富有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这与时代有着莫大的关联:知识分子无法跻身于仕途,只有到勾栏中打发光阴,由此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元杂剧创作者。因为创作者深切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因而元杂剧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要说戏曲种类,影响力最大的自然是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昆剧了。

在戏曲发展过程中,大多剧种多多少少也会受到昆剧的影响,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流传最广的。当英国人在观看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时,我们就已经留恋在《牡丹亭》的梦幻之中了。

舞蹈表演的程式规范化,音乐节奏的板式韵律化,舞台美术的人物化,人物化妆造型的图案装饰化,连同剧本文学的诗词格律化,共同构成了中国戏曲和谐严谨、气韵生动、富于高雅的文化品格。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曲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大放光彩,经久不息。

上一篇:读编互动 4期 下一篇: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