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22 07:06:34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 要】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会学习也就是要学生能够进行自学。

【关键词】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 教学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也认为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学会学习,是每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提倡素质教育就必须倡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以通过描述、展示、对比、实践、探究操作和联系实际等方法来实现,如在教学Frontpage中设计网页的课堂中,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已经设计好的精美的网页,或者展示一些优秀的个人网页,说明Frontpage软件的功能特点;在介绍Acdsee软件功能时,用一组处理前,与处理后的照片,形成鲜明对比,直接明了的向学生显示出ACDSee处理图片的能力;在教学Excel软件中,先给一组数据,要求手工进行大小进行排序,然后再让学生利用Excel软件进行排序,比较前后的工作量和速度,展示出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等。通过上述这些教学方法上的处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也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即手可以实现的结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关于“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创设情境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1、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有了恰当的问题,才能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因此教师要适当把握有利时机,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讲授《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这一内容时,创设了这样的一种情境,在学校的图书室里,书桌和地面上杂乱无章地堆着很多书,而屋内的书橱却是空的,当你借书时,图书管理员乱翻乱找、却总是没找到,怎么办?同学们,你们能帮老师想出快速找到你要借的书的办法吗?学生会说把书分类整理到书架上,就能很快找到了。由此很容易引出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将书架比作文件夹、每层比作子文件夹、书比作文件。把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为学生提供动手做的机会

信息技术这门课操作性强,给学生创设尝试、探究操作的情境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而教师只提供相应的具体要求,详细的操作步骤等,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根据教师教授的技术支持进行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索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终把学习变成自觉自愿的活动,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改变教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升认识教师要提升认识,而且要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升到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的高度来认识和操作,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及研究者”。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更新非常快,经常听到学生说“我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因为从电脑的实际发展情况看,教材上有关的内容已经太老了,却还要学习,考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要让学生举一反三,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应该灵活一点,不要面面俱到,可以适当的留点空间,给学生思考和尝试的余地,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软件的“帮助”功能,启发他们去尝试,去探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和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实施这种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把比较常规的文件编辑方法介绍给学生,对于为文字添加特殊效果、文本框的使用、文字上下标的设置等编辑方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然后调动学生积极发言,把自己探讨成功的某些操作讲给老师和其他学生听,随后教师再以总结、补充的方式把相应内容讲解清楚,消除“悬念”。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迷宫探宝”过程。

四、课堂中自主学习存在问题的思考

课堂中自主学习还存在相关问题,如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学生自主学习时无主见,人云亦云;学生自主学习时不合作,各抒己见。

自主学习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指责。其次,教师要起必要的指导作用。当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时,这时候教师又该干些什么呢?学生做练习,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最后,对自主学习的教学要做到“三个结合”。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实践操作相结合,对学生在活动中得出的答案,教师要进行概括和升华;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质疑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才能得到发展,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自主学习首先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求知,敢想敢说,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发展的能力。其次,是尊重学生,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中去,形成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促进“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颖,《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初探》

上一篇:浅论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及其方法 下一篇:如何解决中学生厌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