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报告论文

时间:2022-10-02 05:33:52

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报告论文

[摘要]: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国际审计报告相关准则的改革,审计报告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本文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重点从报告内容、报告结构、报告影响力三方面论述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的现状及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审计报告 改革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灵魂,是审计结果的综合反映,是审计成果的重要体现。审计报告直接反映了审计项目实施的目标是否得以全部体现,审计项目是否发挥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审计报告相关准则的改革,原有的审计报告反映审计结果不够全面。笔者根据近几年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的现状及改革的对策建议谈几点粗浅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规定的程序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并对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一并研究后,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审计机关应当将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起生效。”这从法律上规范了审计报告的由来、报告内容和报告使用者。在即将迈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时期,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报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审计报告内容与审计实施方案的关联性不强。作为基层审计机关,因审计调查了解开展不够细致,审计实施方案起草不够科学,使得审计报告内容与审计实施方案形成“两张皮”,存在审计报告缺项、漏项。审计报告内容与审计实施方案中审计内容和重点关联性不强,直接影响审计报告质量,存在很大风险。如审计报告中有的内容在审计实施方案中无反映,审计实施方案提到的要点审计报告未披露。

2、审计评价意见缺乏具体化评价指标。起草审计报告时,审计评价意见经常大而话之,泛泛而谈,缺乏具体化的审计评价指标。有的审计报告不管什么项目,审计评价都一个模式,没有按照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而是作单一笼统的评价;有的审计报告大唱赞歌,拔高标准评价被审计对象,甚至超越审计范围评价。《国家审计准则》提出审计机关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但实际操作时缺乏细化的指标,哪些能评,怎么评,没有具体的范围和尺度。

3、审计处理处罚自由裁量权运用的不太合理。审计处理处罚意见是审计报告的法定内容,然而如何正确把握审计处理处罚的度比较困难。经常会出现运用法规不准确,自由裁量权运用不合理。尤其是很难界定轻度处罚与重度处罚,套用法规不严肃、不合理。

4、审计建议操作性不强。一个好的审计报告,必须能提出可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但是目前大部分审计报告提出的建议只是纸上谈兵、泛泛而谈,无证据作支撑,脱离客观事实;有些审计建议过于原则化,笼统化,使被审计单位无法组织落实,降低了审计公信力。

5、审计报告语言表述不利于阅读和理解。审计报告涉及财务、投资等专业,部分审计报告专业术语太多,未列举典型事例,语言表述 “外人”难懂。经常会出现领导、被审计单位人员及相关单位人员很难看懂,大量的数字充斥整个报告,重点不突出,给行外人阅读和理解审计报告增加了难度,无法成为满足公众诉求的有效途径。

1、审计报告的法定内容参差不齐。《国家审计准则》规定的审计报告有八项内容:1、审计依据;2、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3、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4、审计评价意见;5、以往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和审计建议采纳情况;6、审计发现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和其他重要问题的事实、定性、处理处罚意见以及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7、审计发现的移送处理事项的事实和移送处理意见,但是涉嫌犯罪等不宜让被审计单位知悉的事项除外;8、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根据需要提出的改进建议。然而实际情况是,一般报告使用者关注的重点只有问题部分,基本情况关注很少,往往基本情况占用了大量的篇幅,未进行重要性审核,使得审计报告过长,看前忘后,阅读印象不深刻。

2、不同专业的审计报告无固定形式。目前,运用较广泛并形成固定模板的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报告和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对于投资审计报告等不同专业的审计报告无固定模式,未协调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关系。如部分基层审计机关投资审计报告套用财务收支审计报告时发现,缺乏投资审计的核心内容——工程量审计的基本情况;绩效审计套用现行审计报告模板时,绩效的细化评价指标无法反映,绩效审计突出的重点不明确。因存在专业差异,审计人员撰写的审计报告形式各样,不利于报告使用者阅读和使用,不能发挥审计报告的成效。

3、受审计手段限制审计无法定性内容无披露方式。当前,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等相关资料进行审计。通常,审计对合法但不合理的经济事项因审计手段有限,无法继续深入查证,在审计报告中也无法反映疑点经济事项违反的具体法律法规。此项内容作为基本情况反映不能引起报告使用者重视,作为问题反映又因没有继续查证不能定性问题性质。审计报告的固定结构中没有单独项目反映需要报告使用者高度重视但未进行定性的问题。

审计机关审计报告是国家审计在客观、中立的角度,通过揭示一个部门、一个行业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性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审计报告应成为引导公众理性思考、解读政府执政情况的一个渠道。但国家审计作为内部审计,审计报告使用者为被审计单位、相关审计调查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发送的范围受限制,审计报告影响力不够。

党的十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这就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报告也要突出改革、创新和协调发展。1、建立审计评价具体化目标。根据审计类别、行业及审计发现的问题,建立并出台评价具体化指标,做到评价有的放矢,不谈空话大话,做到审什么、评什么,未涉及到的内容不做评价。

2、实行审计报告语言通俗化。一是少说空话大话套话,多反映报告使用者密切关注的重点事项,既要梳理归纳情况,也要列举典型事例;二是将晦涩难懂的会计等专业术语转换为日常用语,将繁琐冗长的文字说明转换为简明扼要的图表说明。

1、根据重要性原则浓缩审计结果,做到主次有序、重点突出。一是加大对审计内容的审核力度,根据审计实施方案和重要性原则概况审计基本情况,避免审计基本情况篇幅过长和复杂;二是在反映审计报告发现的问题时,根据问题影响程度,主次有序的揭示和反映问题,使审计报告语言精练,重点突出,便于被审计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等单位合理使用。

2、创新建立专业审计报告模板,做到审计报告横向统一。一是根据审计涉及专业内容,按标准化与个性化相协调原则,增加专业审计内容,突出行业特点;二是严格按照《国家审计准则》开展审计,统筹兼顾,做到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报告等模式统一。

3、突出重点反映事项,便于相关部门继续深入调查。一是进一步完善审计报告结构,把因审计手段有限无法进一步查证的事项单独反映,引起报告使用者重视,同时也便于相关部门进一步查证。二是建立相关部门协作配合机制,解决因审计手段有限无法继续查证问题,同时实行信息共享,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赋予执法者的一项权力,加强审计人员的法治教育,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操守。二是逐步推行审计权与处理处罚权相分离的模式。审计权与处理处罚权的分离有利于审计人员客观公正的审计取证,在对问题的查证与核实过程中也避免了对被审计单位处理处罚上的顾虑,有利于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三是强化对审计执法的监督力度。强化审计机关的内部监督。通过审计质量检查对审计执法的规范性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审计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行使。

一是建立审计质量责任制。加强审计报告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对审计报告的各个质量控制环节有监督,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合理分工,强化过程控制,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定期开展审计报告质量的检查。二是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加大对财务和业务数据的分析力度,全面提升审计质量。三是落实审计整改。尤其是跟踪审计,要采取“边审计,边整改”的措施,将审计整改纳入审计质量考核范围。

上一篇:贯彻落实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 下一篇:社区,童年生活的另一个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