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PLC应用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时间:2022-10-02 01:50:26

高职PLC应用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提高高职机电专业PLC应用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质量,就要正确定位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明确教学改革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途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机电专业;PLC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43-02

PLC应用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因此,加强PLC应用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已成为提高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PLC应用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

1 知识目标

本课程主要研究PLC在电动机控制、灯光设备控制、机电设备控制、模拟量控制及工业网络通信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典型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技术。

2 能力目标

面向纺织、化工、现代装备制造业等区域内的支柱产业,对接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维修工、技术员与管理员岗位,培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安装调试机电设备与自动化生产线,能分析、诊断与排除机电设备与自动化生产线故障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3 素质目标

通过真实环境下的模拟生产实践,使学生具备安全生产的意识和文明守纪、积极主动、严谨细致、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

二、PLC应用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针对职业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来进行选取,确定典型教学项目,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本课程贴近工业生产实际,从实践中提炼典型工作项目,主要研究PLC在电动机控制、灯光设备控制、机电设备控制、模拟量控制及工业网络通信等方面的应用。一方面,它衔接前面所学的“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控制技术”,整合变频器、自动化检测仪表、触摸屏形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与生产现场应用接轨,训练学生掌握典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技术;另一方面,为后续的“机电设备应用、维修与检测技术”、“电气设备维修技术”提供必须的技术支撑,从而达到熟练PLC应用,提升机电设备维修能力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的方法及途径

1 方法

(1)项目驱动教学法。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将策划、任务分解、“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可以加强学生训练的目的性,在实训前学生已经接到项目的内容、要求,通过项目调研、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环节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和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所设计的案例项目层次分明,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2)现场教学法。在实训场、生产一线进行现场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控制系统的现场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便于学生掌握较抽象的知识点。

(3)“做、学、教、练”一体教学法。在PLC控制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讲授过程中,坚持采用做、学、教、练四位一体教学法,边讲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做,做、学、教、练相互交叉,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使学生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

(4)情景体验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模拟企业真实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学校就感受到企业的真实情况,体验到企业的氛围,更好地学以致用。

(5)案例教学法。由教师根据企业实际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可以使难以理解的概念简单化、形象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6)课外创新。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指导课程基础好的学生参加创新设计和技能竞赛。通过课外创新和技能竞赛,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会得到极大提高。

2 途径

(1)顶岗实习。为了适应市场用人需求的变化,学院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形成了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两段”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阶段以在校教育为主,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做合一;第二阶段以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为主,校企共育、共管。为让学生能够直接参与项目实际工作,学院为每一位顶岗实习学生配备了由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和学院教师组成的“双导师”;企业指导教师负责具体的技能训练,学院教师则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指导和技能训练。由“双导师”及班主任、学生专干,实现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全程指导与监控。

此外,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好形式,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教学过程与产业发展、与市场、与企业紧密结合,形成了“签约后顶岗,顶岗即就业”的顶岗实习特点,也是造就高职生高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2)订单式培养。学院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校企双方依据职业岗位标准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因需施教,量身造材,零距离培养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实训基地的建设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专业群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的原则,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利用学校资源,吸引企业建设“校中厂”;向企业注入师资、设备等教育资源,强化教育功能,实现“厂中校”。制定并完善《实训室(基地)管理办法》等校企共建共管实训基地建设制度,建立融教学实训、社会培训、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等于一体的共享性实习实训基地。

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实现校内外实训教学条件的有效对接、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求,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我们与多个校外企业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由校企共同设计实训任务书,由企业提供场地、设备、技术指导人员,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组织和带领学生按照任务书进行任务实训,使学生带着任务进入企业项目实战,实现校企人才共育;校企共同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管理与考核评价。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培训,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精神。

五、教师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及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建设和改造专业实验室硬件设备和实验环境的同时,必须重视建设和培养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实验、实训教学能力,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以便培养出更加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就是提升教师的项目经验。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向实践教学倾斜的政策,要鼓励具有较强动手能力或有工程背景的教师充实到实践岗位,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台账建设、实训项目的开发、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与规划以及实训场地的实践教学。另外,学校可以吸收刚入校的新教师充实到实验室或实训岗位,安排他们工作1至3年,并做好传、帮、带工作,这样既培养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和工程背景,也补充了实践岗位的师资。

互兼互聘是适应教学改革和产业发展需要、深化双方战略合作的大胆举措,是创新教学形式、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适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积极探索,是办学与市场无缝对接的一种新模式、新方式。即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院兼职教师,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和组织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专业教师业务培训等工作。学院每学期都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与企业管理和生产的组织实施以及产品调研、选型、验收、安装和调试以及职工培训、人力资源开发、技术攻关等工作,实现校企人员“互兼互聘”。互兼互聘是学院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长期坚持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加强教师的实践训练,有助于更新和拓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学院办学质量,促进产学研结合。

六、耳C应用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评价

PLC应用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评价应从校外专家评价、行业企业专家评价、校内督导评价和学生评价四个方面进行。

1 校外专家评价

PLC应用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组通过创设工作情景、布置工作任务,安排学生到企业短期参观和顶岗实习,真正做到了“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切实有助于学生实操技能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非常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

2 行业企业专家评价

该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相吻合,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渗透到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全面培养人才的一种好做法。课程组成员要注重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经常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和顶岗实践。

3 校内督导评价

“PLC应用技术课程”课程组的授课教师应注重工学结合,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施教学过程,尤其是通过学生操作、小组讨论、代表答辩等环节,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 学生评价

平时授课一般是将各种学习指令融入到案例中,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教学目标和任务,每完成一个单元,按照理论测试和技能测试进行自我检验。学生通过本门课程学习,既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分析问颢、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讨 下一篇:浅议高师学科教学论课程内容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