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行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10-01 09:17:32

企业实行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商业竞争日益加剧,企业信息化已被提升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高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参考企业的整个信息化完成过程,对江苏多家大中小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实行信息化的需求程度、具备条件及可能遇到的问题,总结成文,以期给准备实行企业信息化的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大中小企业;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25-02

信息技术是一种生产力工具,本身并不是生产力。虽然管理信息化可以通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加速资金流动、提高客户满意度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直接或间接地带来效益,但信息系统本身并不具有这些意义,因此,需要对管理信息化保持正确的认识和应用。

一、什么是“信息化”

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必须搞清楚信息技术适合解决什么问题,无法解决什么问题,“信息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站在员工工作的角度看,“信息化”差不多是管理流程的自动化生产线。产品生产线上加工的是产品,而管理自动化流水线上加工的是“信息”。“信息”是个难以理解的概念,在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信息。原始生产方式下,人们使用笔和纸来记录、保存和传递这些信息,有些企业的员工会使用计算机上的软件,如Excel来记录和传递信息。生产过程越复杂,企业规模越大,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信息量越多。但因为企业通过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来完成生产任务,这就意味着不同部门只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每个部门对自己的工作非常了解,而对其他部门的工作了解不多。这是现代生产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产生的根源。生产规模越大,参与的人越多,部门分工越细,信息就越多,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影响就越严重,沟通成本就越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个相对成熟的方案是“信息化”。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有自动化生产线,各部门都在这个生产线上工作,部门工作产生的信息,通过某种方式记录、保存、加工,自动传送给另一个或多个有协作关系的部门,信息不对称问题就会不再存在。部门只要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其他事情由计算机设备辅助处理,工作效率就会提高,相互之间的扯皮现象也会消失,工作变得透明,管理起来就会比较方便。当然,实际的信息管理系统,能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二、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误区

1.把管理问题和信息管理问题混为一谈。举例来说,物料采购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从物料清单的形成到采购合同的签订,再到物料入库,最后是生产部领料,中间环节多,信息量大。生产部领料时,图纸上的原始物料需求信息有可能被忽视或弄错,形成浪费,耽误生产进度。问题的根源在于,此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量大,并且有一定的复杂性,人工管理困难。如果用信息管理系统对整个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管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还可以提高效率(如缩短时间、节省人力)和准确性。这是典型的信息管理问题。但是,如果采购过程中发生其他人为干扰,如腐败行为等,这就变成管理问题,而不是信息管理问题了,需要通过改变管理流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管理流程改变,流程产生的信息也会相应发生改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信息系统就要做相应修改。所以,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最好先有一个相对稳定且有效的管理流程,不管这个流程是企业自己创建的,还是从其他地方借鉴来的。

由上面的错误认识产生的另一个误解是,认为信息化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再次强调,信息化只能解决信息管理问题,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跟信息管理有关。这就意味着,信息化并不能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那么,可以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都有哪些呢?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答案,但我们会在下面给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并进行有益讨论。

2.信息化是买一个管理软件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只要买一个信息管理软件,或者请人开发一个,信息化就会实现。信息系统复杂度高,涉及的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多,需要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维护管理。另外,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两个不同行业的工作人员密切合作,才能顺利进行,难度大,风险大,并不像买个家用电器那么简单。企业要实现信息化,必须在前期管理和后期维护上做好充分准备。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会发生变化,软件也就会跟着发生变化,由此带来一系列影响。

3.管理软件上的投资,与在其他机械设备上的投资一样。管理软件与其他机械设备的性质完全不同。机械设备的用途相对单一,在整个使用生命周期中,设备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在生产流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固定不变,采购成本是一次性的,后期需要支付耗材成本、维护成本、操作工的人工成本等。管理软件的结构、功能、用途、维护等在生命周期中会随着企业管理需求的不断变化而发生改变。管理软件的采购成本并不是一次性的,随着管理需求的变化,企业需要支付因变化而产生的开发和其他相关费用。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后期维护费要远远高于第一次支付的采购费。

4.公司员工的平均素质高,大学生多,实现信息化比较容易。影响信息系统建设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公司管理流程的成熟程度,而管理流程的成熟程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公司员工的平均素质是其中之一。

5.把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使用管理软件的熟练程度混为一谈。(1)企业员工是计算机专业毕业,他们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完成信息化建设与运营维护。这个结论的疑问很大,原因是中国的IT教育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多大帮助,主要取决于个人在专业课程上的兴趣与努力程度。(2)买很贵的计算机,可以保证信息系统对运行速度、存储容量和网络环境的要求。计算机、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的规格、价格差异巨大,顺利运行信息系统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的规格、数量以及安全特性,取决于企业的业务类型、规模大小、信息化程度高低等因素。通常,有经验的软件开发商,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推荐。(3)买一个功能很强的管理软件,可以提高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事实上,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买一个有助于核心业务顺利开展的管理软件,基本上就够了,这方面不必追求完美。而且,软件功能越多,管理起来越复杂,对计算机的要求也越高,维护成本也高。

三、企业实现信息化应具备的条件

企业信息化应该以提高企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在完成此目的之前,我们要衡量企业目前是否有能力即是否具有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条件。所以,企业管理信息化应该建立规划,逐步推进。信息化是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面向未来的眼光和合理分配企业资源的能力。

1.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性。我们重新认识一下“信息化”这个概念。简单地说,只要企业有生产活动(或者对外提供服务),就会产生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生产的产品种类、数量、消耗材料数量、材料采购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等。企业需要记录、整理这些信息,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记录、整理这些信息是有成本的,企业生产越复杂,规模越大,信息量越大,整理、记录就会越麻烦,成本就越高。另外,企业内部部门越多,信息不对称越严重,沟通成本越高。举几个信息管理出问题时,企业发生的症状案例:(1)想知道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数据是件困难的事,因为透明度不够或者管理混乱。(2)无法确切知道企业的产能。(3)无法确切知道生产成本。(4)无法确切知道企业的利润。(5)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多,统计数据时间长,而且从不同部门汇总出来的数据不一致。(6)财务部门统计出来的数据可信度不高。当信息多到用人力去管理时,成本太高,就需要考虑在企业实施信息化了。

2.如何为信息化建设做好准备?由于信息化建设难度较大,如何为信息化建设做好准备,降低风险和成本?从一个小故事说起。一个人生了病,他去看医生,医生为他指定检查身体的医疗设备和药物,病人能否顺利康复取决于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治疗设备和药物是否有效、病情严重程度等。企业生了病呢?当然应该去看医生。这里的医生指的是专门的管理咨询机构。如果医生给企业开的治疗方案是实施信息化,做个类比,信息管理软件相当于医疗设备,软件开发商相当于医疗设备制造商,负责软件实施的公司相当于医疗设备商,负责上门安装、培训、简单的二次开发任务、售后服务等。上面的类比并不完全科学。因为病人的治疗过程大部分是在医疗机构的帮助下完成的,而企业的治疗过程要靠自己。根据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特点,企业管理信息化目前要解决基础管理问题。基础管理是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先绝条件。

总之,企业要实行信息化,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状况,了解信息化的实质,转变观念,改革落后的管理体制,以适应企业信息化的实现。同时,对管理信息化软件的购置,一定要坚持没有最好只有适合,所以要求ERP制作公司要深入企业,量体裁衣,打造一个最适合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软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改变,必然要求管理信息软件的变化。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企业求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孙波.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路向[J].管理研究,2005,(7):15-17.

[2]邱志强.企业管理信息化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11):53-55.

上一篇:那一年父亲护送杨成武到白洋淀 下一篇:品味影视创作中的“钱”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