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疾病夜间护理工作

时间:2022-10-01 06:50:33

老年心血管疾病夜间护理工作

心血管疾病,也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指所有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心脏、血管,是指人体内部输送血液的组织和器官,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疾病。而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又以其病情演变快、自身生理特点易发生各种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成为健康的杀手。在安静的夜晚比白天更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对于此类老年患者的夜间观察和护理十分重要,对相关科室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面探讨此类患者夜间发病的情况,以便于进行临床护理和观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呼吸次数增多,动作快而幅度加大。

紫绀:紫绀的机制为缺氧的血红蛋白过多,血液瘀滞。可以分为中心型及周边型两种。紫绀的体征是指黏膜和皮肤呈青紫色。体内的还原血红蛋白绝对值超过5g%(6~7vol%的不饱和度)。紫绀也是老年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之一。

眩晕及晕厥:眩晕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眩晕时,常常伴有平衡能力失调、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汗出、心动过缓、血压骤降等临床症状。患者感觉周围的景象或自身在旋转摇晃。而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缺血、缺氧,致大脑皮质一过性的功能障碍,其临床病征是突发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同时会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汗出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两者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对人体的危害都是极大的。

针对老年生理特点

老年期的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缩性变化。心脏功能由强变弱,心肌细胞变性或缩小,使心肌细胞利用的ATP和可动用的儿茶酚逐渐减少,使心肌不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氧,表现为收缩力减弱,储备力降低,心排血量减少,心率减慢。心血管系统退行性变化,外周血管弹性减弱或消失,血管壁内钙质沉积,及胶原纤维的增生,血管的扩张性减退,出现进行性动脉硬化,引起单纯收缩期血压增高。老年期交感神经张力减弱,迷走神经张力亢进,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射血时间缩短,心搏量减少。由于老年期这些生理特点,各种心血管事件易发生于夜间。

护理工作应注意的方面

在夜间,普通疗区一般只有一名护士值班,当工作比较繁忙时,很容易疏忽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情况,另外,由于经常有突发的急诊患者入院,护理人员的频繁巡视也会影响患者的睡眠,使其夜醒的次数增多。这些因素都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夜间发生率。

针对心血管疾病护理时应注意的方面

心内科护士在夜间值班时责任重大,不仅要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还要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夜班护理人员应与白班护理人员详细做好床头及书面的交接工作,以便于了解患者白天的病情变化,如饮食及睡眠情况,并在交班本上整理出交班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夜班的工作顺利且有条理的进行,以防止遗漏护理和治疗。

护士要对自己疗区的患者病情做到心中有数,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况及神志变化,及时了解患者的主诉,如胸闷、气急、胸痛、心悸等症状,密切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的措施,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

严格遵循护理等级要求按时巡视病房,巡视病房时要做到“四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说话轻,避免影响患者休息,尽量不使用大灯,必要时候开壁灯或用小手电。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用药,因老年患者与中年患者在应用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上剂量不同,所以护士要指导患者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用药的过程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保证良好的睡眠,住院的老年患者常出见失眠问题,因此要保证病房环境干净清洁、光线宜暗、减少噪音、除必要的陪护外,应尽量减少人员走动。同时嘱患者睡前尽量少进食进水,按时关灯,使患者尽快进入睡眠状态。

在凌晨气温降低时,护士要对病室的温度进行调节(18℃~22℃为宜),为患者适当的加减衣被,以防止老年患者自身对温度调节的能量消耗过多。

需特殊注意的几个方面

在进行护理时,需要多注意测量脉搏、心率、心律、血压及呼吸。以上测量需要有医生医嘱。在特殊医嘱时,要给予患者心电等监护。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该注意以下患者病情的变化,如在给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肿胀;使用微量泵静点时,查看输入的液体量、输入速度是否符合医嘱要求,查看输液泵运行是否正常。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要给予特别的注意。比如持续性吸氧患者。夜间患者在处于睡眠状态时,容易发生吸氧管的脱落或者堵塞等情况。所以夜间检查时,要注意保持其通畅。与此同时,要与患者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向其讲解吸氧的意义,向患者家属做好宣教工作。叮嘱其注意事项等等。

应急药品及器材方面方面,在日常护理的同时要做好应急药品的准备工作。随时做好抢救危重患者的准备。因为心血管疾病不同其他疾病,致命情况较多,所以在日常的熟悉基础上,要细致的掌握各种药品的使用方法及使用禁忌。了解药品的摆放危重。熟悉抢救器材的摆放位置。如吸痰管,呼吸机等等。做到能够及时应用。

关于护理工作的体会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老年人患病后极易产生悲观绝望心理,表现为情绪急躁、易怒、不配合治疗,因此护理人员要想得到老年人的信任和合作,就更要在语言上,动作上,操作中下功夫,要耐心体贴、服务周到,让老年人从心理上接受以便于更好的接受治疗。

由于世界人口老龄化增多,老年心血管患者日益增多,怎样做好护理工作备受关注,对于老年心血管患者的夜间护理,更应该保持高度的慎独精神,掌握患者夜间病情变化,实施早期护理,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证治疗及时准确无误地进行,提高夜间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蔡娜.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夜间不安全因素及人文护理[J].山东医药,2008,48(32):155.

2 刘家永.老年心血管患者夜间病情观察和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4,3(3):17.

3 曹滢,郭松.睡眠生理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2,26(7):636.

上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的术后护理体会 下一篇:产后出血介入治疗后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