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关系的再思考

时间:2022-10-01 11:30:57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关系的再思考

【摘 要】“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动的。有了教师的“教”,才有学生的“学”;同样,有了学生的“学”,才有了教师进一步的“教”。网络环境下,教师绝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教学水平上,必须切实转变观念,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理应身先垂范,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

【关键词】网络教育;“教”与“学”;终身学习

传统的教学法研究,似乎很注重教师的“教”,却明显少了对学生“学”的高度重视。从教师的“教”这方面来说,知识储备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有“教”的能力。在我们自己作为学子求学的过程中,也见过很多满腹经纶但却讷于言的教师。故而,教师更应该会“教”。通过网络化学习,笔者听了很多优秀教师和专家的课程,有了很多深刻的体会,特别是对“教”和“学”关系有了新的认知。

一、“教”和“学”的关系

1.教师自身的“教”和“学”

在笔者刚入职的时候,有一位老教师给我们做培训。我现在仍记得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如果想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得有一缸水。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公式:教>学。

教师要给学生传授知识,首先自己得有比较丰厚的知识积淀。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各种信息的快速更迭,教师原有的知识可能对新的学生来说是陈旧和不足的,所以,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我们现在的年青教师,和过去的老教师相比,最大的便利之处便是有了网络这个媒介。网络之宽,网络之广,网络之浩淼,自不必我赘言。我们从其中获得了前辈人也许究其一生实践都无法获得的信息和知识。这对于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尽快、尽可能多的获取新知识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渠道。

就网络培训来说,其具有的可视性、直观性和快捷性,使受训教师能在短时间内与专家、甚至大师级的学者进行交流。通过网络培训,我们会发现原来高高在上、虚无缥缈的大师们居然也这么可爱和朴实。这样,我们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中潜移默化地就接受了他们的思想和观点。

对教师来说,通过网络学习,可以达到“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更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所以,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更要向更多前辈和专家学习。

2.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和“学”

这是我们理解最为常规的教、学关系。如前所说,正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才有了教师的“教”。“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动的。有了教师的“教”,才有学生的“学”;同样,有了学生的“学”,才有了教师进一步的“教”。如果教师只是停留在过去的教学水平上,那么,他很快就会被“拍在沙滩上”。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1.尊重和平等对待学生

很多教师将自己高高的“挂”在了讲台上,拿起了长辈的架子,最后,势成骑虎,下不来了。其实,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每一个学生心中都燃着一把火,突突的跳跃着,都想与亲爱的老师亲近些,再亲近些。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对学生平等的看待。只有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才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评教优秀的教师不一定是上课最好、科研能力最强的老师,但一定是他们最喜欢、最尊敬的老师。所以,教师首先要尊重和平等对待学生。

2.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楷模

我们办公室有一个女教师,字写的刚柔并济、飘逸非凡。大家好奇,问她是不是练过字帖,她说没有。只是因为初中时她喜欢的一个老师字写得很好,所以,她总是盼望着上这个老师的课,上课做笔记时,就模仿老师的笔迹写字。久而久之,字也写得很漂亮了。

作为一名教师,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在某个年龄阶段,教师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他们的父母。所以,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无数经验证明,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身教重于言教。俗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自己的良好的道德言行来教育和感化学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可以说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教师的爱可以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热爱可以使教师与学生达到心灵的沟通,使他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

“爱”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要努力做到去关爱学生。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能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教师只有懂得热爱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4.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目标

我们应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目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活动。只有围绕“以学为中心”并将之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才更会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所求所需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

三、教师进行网络化学习的必要性

1.适应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和记,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要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

通过网络化学习,笔者进一步了解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内涵。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会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从而形成自己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2.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学习成了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不断学习,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自我提升的需要。而网络学习就是最佳途径之一。同时,知识的快速的更新换代让学生接触到了更多的新生事物,广阔的课内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教师自己不学习怎么能胜任高要求的教学工作?在信息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应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网络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成为一个高素质的新型教师。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当今的形势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努力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上一篇:《时时刻刻》:向伍尔芙致敬 下一篇:清风吹过 书韵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