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中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时间:2022-10-01 10:29:45

高中英语中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摘 要】 作为文化载体,语言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学习过程也是文化了解的过程。由于历史传统、生活方式、社会风俗等不同,因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则有所不同,这又体现于一定语言上。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发掘其所含的跨文化差异,让学生规范语言表达。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跨文化 比较 研究

一、体会语法中的文化影响,比较中西文化差异

在英汉语句中,其基本结构是“主+ 谓+ 宾”。然而,英汉句子结构其形式上还有明显的差异。一般而言,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在汉语中,句法关系通常是以语义与词序关系进行表达,不要求形之完整,达意即可。而在英语句子中,则追求完整形式的合理逻辑,其成分也存在独立,以形态变化表示语法关系。

例如①His brothers often give him presents.他的哥哥们经常送他礼物。②His father has given him a football.他父亲给了他一个足球。由上述句子中,我们可以发现,英语语法在词形变化上均是随主语变化而不同。同时,其主语与谓语的结构也是十分严密。若主语为复数His brothers,谓语是give;而若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His father,则使用has given。但是,汉语却是非形态变化语言,在规定词性时也是较为宽松的。一个词汇既可为形容词,也可是名词,甚至是动词,只需语义能搭配,则可变换其在语句中的位置及作用,但词汇自身并未出现任何变化。所以,无论语句主语是他的哥哥们,还是他父亲,无论主语数和人称变化,动词形式都未变化。

二、发掘词汇中的文化内涵,比较中西文化差异

在高中英语学习中,词汇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学生表达的语言基础。而词汇也蕴涵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从英语词汇中,可发掘出中西方文化差异。

第一,背景差异。在英语词汇中,一些词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与社会文化背景,而一些概念或者事物在某一文化中存在,但在其他文化中却不存在,于是导致词汇文化背景差异。如Thomas为耶稣十二门徒一员,极其多疑。所以,doubting Thomas,可译为“怀疑主义者,多疑的人”。又如“land lord”一词,不少中国人将其译成“地主”,然而在英语中则译成“房东”、“ 业主”。

第二,认识差异。对同一现象与事物,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在认识上也是有一定差异的。例如“peasant”,学生经常以这一词汇来表示汉语中的“农民”。但是,在英语中这一词汇一般表示第三世界国家中社会地位低下与贫困的农业劳动者,还可译为“乡巴佬”。又如“lover”一词,中国人将其译为“爱人”,而在英语中却意为“情妇”、“情夫”。

第三,联想差异。在英汉语言中,一些词除了基本意思外,还有其他隐含意思。例如green(绿色),英语短语green-eyed,green-eyed monster,green with envy等均有“嫉妒”之意。然而,在汉语中常以“害红眼病”、“眼红”来体现“嫉妒”,若以英语直译,则是red-eyed,这完全相反于green-eyed。此外,在英语中,也常以绿色来表示缺乏经验,知识浅薄等。

第四,搭配差异。例如“free love”,在英语中表示“滥爱、泛爱”,而并非自由恋爱。

三、挖掘语篇中的文化信息,比较中西文化差异

在高中英语教材中,有不少话题与跨文化紧密相关,如职业、动物、购物、饮食、问候、音乐、科学等。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掘语篇中的文化信息。

例如牛津版高中英语Module 1 Teenage experiences这一单元,从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社会生活。如Unit 1 School life中描述的是School life in the UK,可以看出中西方在教育上的不同。

语言一般可折射出文化价值、宗教哲学、集体与个人观念等。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1第二单元中,则可以发掘其中的集体与个人观念。该故事因父母出去度假,留下子女在家独立生活而展开的。为自我娱乐与放松,父母留下子女独立生活而出去度假,这体现了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体现了西方人重视子女独立性培养的观念。而在我国,推崇“集体主义”,因而中国人为了家庭可以放弃“自我”。而在该单元中的Grammar中的对话环节,描述的是两女孩因爸妈希望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度过,因此不能够按约定去看电影。这些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上的不同。

又如在英语教学中,课文中有不少交际活动。如电话用语。这也可以比较出跨文化差异。中国人在打电话时,其用语与平时说话差异不大。如“喂,你好,请问你找谁?”、“喂,您好。麻烦您叫...接电话。”而在英语中,打电话和平时用语有很大差别,例如“Hello,this is ... speaking.”“Is that ... speaking?”、“Could I speak to ... please?”在汉语中,会问“你是谁?”,但是在英语电话表达中则不能讲“Who are you?”,需用““Who is that?”,回答则是“this is ...(speaking)。”

[1] 王博佳.从汉英语法结构差异看中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03)

[2] 姚春莹.英语词汇的跨文化差异探析[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 2010,(04).

上一篇:高中英语学困生类型解析及转化策略 下一篇:别再忽略那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