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1 12:51:05

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目前许多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已有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民办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承受着比其他职业人群更大的压力,特别是心理因素而导致的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本文探析了民办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出有效的干预机制,是教师整体素质和高质量教育教学效果的基础与保障,无论对教师本人还是对学校或是学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 心理健康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058-02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民办高校也针对在校学生制订了心理干预和心理咨询的各种措施,但是很少有对民办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关注。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其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而且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民办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一、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在民办高校教师中随机抽样采取问卷测试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调查,SCL-90统计发现:54%以上的民办教师躯体化(指心理冲突通过躯体反应表现出来)、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焦虑感等因子严重程度达到中度,9%的甚至达到了中度以上;而康奈尔医学指数量示82%的教师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69%以上的存在疲劳感、抑郁、焦虑、敏感等指数较高。可见,民办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多数教师遭受着心理困扰。

二、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工作的职业特点带来的心理压力

时代的发展对民办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民办高校的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一位教师承担了多项工作,不仅是教学人员,也是科研工作者,还是行政后勤和保卫人员。总之,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常处于超负荷状态,易出现心理问题。

1.1 教学压力

高校扩招后民办高校的师资并没有跟上学生增长的速度,加之扩招后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无形中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和负担。由于教师资源短缺,一些刚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就承担了较多的理论教学工作,很难找出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材及推陈出新改进教学方法。此外,高校教师面对的是一些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已基本成熟的大学生,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教师原有的思维方式、教育观念和方法带来巨大冲击,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受到了挑战,为此必须付出数倍于以往的精力才能紧跟发展的形势,也必然增加了教师心理紧迫感和焦虑感。

1.2科研压力

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职能,民办高校为了更好的提高学校的声誉,对教师的科研任务是制定出各种硬性指标,每一年科研项目和的数量及刊物的级别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也在很大程度上与工资收入直接挂钩。但是目前民办高校许多科研条件并不够完善,教师从事科研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一旦课题申报失败,这些工作既看不到又摸不着,带来的后果则是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产生。

2.民办高校改革带来的自身发展的压力

虽然民办高校都在向人性化管理方向努力,对教师的待遇也逐步向公办教师靠拢,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差异常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民办高校发展的十多年来,各种制度也在逐步的完善,但是各种制度的建立常缺乏科学的统筹,其不合理性往往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比如一些无法量化的内容也成为考核指标,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且各种制度变更性太强,导致了民办高校教师的无所适从和疲于应付,加重了民办高校教师的心理负担。此外,随着民办高校的飞速发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学校给的进修学习的机会又很少,这使许多教师只能想尽办法去获取各种奖项和提高学历,势必影响了其花在专业教学上的时间,对整个学校管理工作、教学势必带来负面影响。再者,民办高校过度强调集体主义的无私奉献,要求教师只讲奉献不讲报酬,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部分民办教师一旦条件成熟就想办法转到其他待遇更好的学校,教师流动性大,这也使留在学校的一部分教师感觉心理压力更大的重要原因。

3.民办高校教师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认为,教师应该“安贫乐道、无私奉献”,社会对于教师的期望值不断提升,迫使教师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使得他们难以像常人一样无拘无束地放松情绪,消极的情绪一再压抑,日积月累就形成了潜在的心理压力。因此一些教师经常感到疲惫不堪、烦躁、头痛,心力交瘁等躯体不适,这就是因各种压力造成的亚健康的表现。此外,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占多数,他们对工作期望值高,但实际收入与期望值相差很大,加之社会各行各业的收入差距激增,教师感到生活压力大,而职业的自豪感越来越少。当民办高校教师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安全感时,势必抱持着消极的情绪,工作中也是持观望的态度甚至有放弃角色的意愿.进而可能直接降低教学热忱,间接影响学生身心平衡与发展。

三、改进当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路径

民办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根源是成就感和期望值的冲突。由于民办高校特定雇佣关系造成的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学校制度变化快等所造成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缺失,从而在工作上缺乏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在工作中会有挫折感、紧张感。只有正确认识民办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并致力于研究解决,我们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1.从民办高校自身的层面来看

1.1民办高校要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民办高校管理者要以服务的态度去看待每位教师,以人为本,为教师办实事,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帮助教师解决好生活中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创造好的科研条件,这样教师能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加自身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兴趣。

1.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民办高校制定的政策都必须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认真考虑教师的适应度和认同感,一定要保证各种政策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减少教师对于各种制度和规章的抵触情绪及焦虑感。教育是集体性、工作成效周期长的工作,高校教师个人的成就、个人的努力与他人工作之间缺乏明显的界限,因此短时间内难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易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沉闷乏味而产生心理困扰和冲突。衡量教师的价值,绝不能只看工作量的多少,而要看他培养的学生有多少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教师的工作很多是难以量化考核的。所以在制定工作任务和绩效考核时要考虑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不能单一的评价,在各种激励措施的制定上要注重奖励的促进作用,让教师能从奖励中感受到荣誉和自豪,尽力减少奖励不公给部分教师带来的挫折感。

2.民办高校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民办高校教师承受的各种压力大,但在相同的压力下,有些教师能调整心态从容面对,而有些教师则出现了心理问题。由此可见,自身的心理素质还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改善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民办高校教师更应吸收和掌握一些心理调节的知识和方法而进行必要的自我调整,提高抗挫折能力,达到减轻压力的目的,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生存状态。

2.1要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地应对压力

高校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并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工作中不要给自己设置高不可攀的目标,做到目标的细化,合理的设置目标,一步一步去达成目标,在压力来临时,才会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压力,真正提高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完善自我,并且也容易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2.2学会合理的宣泄情绪

生活中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各种身心疾病。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在积极乐观的情绪下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也会更加客观。

2.3学会换位思考,平衡心态

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工作性质不同,但他们的工作目标都是为了学校更好的发展,为了学校的学生。教师在遇到问题时理解学校的难处和学校管理者的处境,主动向产生问题的根源处找寻答案,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濮宁镇,蒋眷雷.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O).

[2]柏丽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究 教育教学论坛, 2012,(23).

[3]张丽婷.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0,(24) .

上一篇:开展多样化活动教学 提高英语课教学质量 下一篇:优化教学资源 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